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带

滑带

滑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062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工程地质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2005年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等;滑带的相关文献由35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辉明、卢添荣、吴许合等。

滑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0626 占比:99.98%

总计:530723篇

滑带—发文趋势图

滑带

-研究学者

  • 唐辉明
  • 卢添荣
  • 吴许合
  • 崔圣华
  • 张漫
  • 徐楚
  • 李迪
  • 胡新丽
  • 裴向军
  • 尹梅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鹏举; 鲁莎; 唐辉明; 孙思璇; 张子涵; 缪明昊
    • 摘要: 库岸滑坡受到库水升降作用影响,内部渗透压力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动态渗透压力会导致滑带结构与强度产生劣化,进而影响滑坡整体稳定性。为揭示滑带在渗透作用下的结构演变特征,通过室内渗流试验结合CT扫描技术获取了黄土坡滑坡滑带在不同渗流条件下的细观结构特征,采用Avizo软件量化滑带细观结构参数,定量分析了不同渗透条件下滑带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滑带的渗透系数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下降,且水力梯度越大最终试样的渗透系数越小;连续的CT重构图像显示渗流过程中部分黏土团聚体发生解体,大孔隙被附近的细颗粒逐渐充填,试样结构的宏观均一性增强;统计数据表明滑带土的表观孔隙率由5%下降到了1%,等效直径小于80μm的孔隙占比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增多,而等效直径大于80μm的孔隙占比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证明周期性渗透作用会影响滑带内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细观上表现为大孔隙被小颗粒充填,导致渗流通道变得细长而弯曲,孔隙的有效连通性被削弱,宏观上表现为渗透系数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降低。
    • 周郭荣; 金爱芳; 苗会超; 周秀莲; 李宜峰
    • 摘要: 山地丘陵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滑坡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滑坡勘查中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滑坡特征调查与稳定性定性评价、滑带识别与位置判定、参数取值和计算模型确定、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应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掌握了滑坡特征及目前稳定性状态,为后续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充分且必要的地质基础资料,同时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提供借鉴.
    • 斯阳; 杜娟; 郭子正
    • 摘要: 在传统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及分析过程中,地质体模型通常采用二维剖面形式进行展示,虽然操作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但是无法充分展示地质体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鉴于此,基于物探电法和GOCAD、Sufer、犀牛等专业3D建模软件,提出了一套适用性较强,综合了点、线、面等多元信息的滑坡体三维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利用滑坡平面图,依次通过GOCAD和Sufer插值生成滑坡地表模型,再采用网格高密度电法实测区内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值,从而获得多个二维电阻率剖面以及滑带模型,然后利用滑坡体上多个钻孔数据确定各处滑带厚度,将各特征面导入到Rhino软件中即可生成滑坡体三维模型.最后以三峡库区万州区塘角滑坡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结果表明,地球物理实测方法能够获取更丰富的地质信息,结合数值后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可为后续滑坡稳定性评价工作提供基础.
    • 薛阳; 吴益平; 苗发盛; 李麟玮
    • 摘要: 为了合理地表征滑面的抗剪强度参数,针对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与不确定性问题,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基于随机场、自适应条件抽样与可靠度贝叶斯更新方法,建立滑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框架.采用新的全局敏感性方法PAWN,研究不同位置条块滑面抗剪强度参数对稳定性的贡献度.基于滑面抗剪强度参数随机场模型的反演结果,开展库水位下降工况下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滑坡渗流变形的模拟,分析更新前、后滑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空间变异性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敏感度大的区域分布在滑坡前缘和后缘道路附近;反演后平稳随机场变为非平稳状态,滑坡前、后缘的位移变异性分别增大和减小.
    • 肖杰; 宋杰; 牛志飞
    • 摘要: 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反演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即假定塌滑体处于极限状态,通过逐步折减岩土体的强度参数使滑动面的塑性区不断扩展,使其边坡整体安全系数小于某一临界值(文中取0.8),以此获得边坡的强度参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 武金博; 吴庆华
    • 摘要: 黄土坡滑坡的稳定性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滑带的空隙及渗透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从地下水渗流对滑带土作用的角度,利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开展滑带土空隙结构与渗流特性研究.结果 表明:①滑带碎石磨圆度、碎石分布形态、碎石表面擦痕、滑带土层理结构以及基岩面擦痕等特征明显,表明滑坡证据显著;②滑带土致密,层理结构明显,且层理间空隙尚未形成优先导水通道,而滑带土上、下盘接触面均存在贯穿性空隙或裂隙带,说明滑带空隙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滑带土饱和渗透系数低于上覆松散滑坡堆积体地层和强风化基岩地层2~3个数量级,导致降雨在滑带上盘集中排泄,基岩裂隙水在滑带下盘集中渗流,且在基质吸力作用下,上、下盘水分同时缓慢入渗滑带土,说明滑带土对滑坡体降雨入渗以及基岩地下水渗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④滑带土渗透破坏比降超过16,滑带土在自然水头作用下难以发生渗透破坏,具有很强的抗渗透破坏能力,说明地下水对滑带土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滑带土含水量,降低其力学指标,而渗透破坏作用有限.该成果对地下水作用下的滑坡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崔圣华; 裴向军; 黄润秋; 张伟锋; 梁玉飞
    • 摘要: 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世界上百年罕见的大型滑坡,引起国内外学者持续争论和广泛研究.本文为研究地质构造对大光包滑坡影响,基于现场照片、遥感图及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首先开展大光包滑坡断壁、滑带及滑坡堆积体不连续地质特征调查,进而分析该不连续地质特征成因,进一步讨论强地震动、不连续地质界面组合及地下水对大光包滑坡启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随大水闸背斜构造演化发育的断层、层间错动带及优势岩体结构面等不连续地质结构控制了大光包滑坡边界的形成和滑体堆积过程;汶川强震为这些不连续地质结构破坏提供了动力条件;地下水伴随着强震过程不连续地质界面贯通促使了大光包滑坡快速启动.
    • 苏永华; 蹇宜霖; 张航
    • 摘要: 渐进式滑坡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破坏过程和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是滑坡分析与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渐进式滑坡的破坏过程,其实质是滑带的应变软化过程,利用FLAC 3D软件的应变软化本构实现渐进破坏过程模拟;对于渐进式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合应变软化过程并考虑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软化程度的差异,提出一种双强度折减的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奉节某渐进式滑坡为例进行这两方面的数值分析,在滑坡坡脚路基开挖之后,随着塑性剪切发展,滑坡破坏呈现由坡脚向坡顶扩展的渐进式发展规律.二者结果对比互补,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合理性,很好地实现了渐进式滑坡的破坏机制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