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农业基础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8655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长江论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等;滑坡泥石流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林、刘传正、刘超远等。

滑坡泥石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655 占比:99.91%

总计:118759篇

滑坡泥石流—发文趋势图

滑坡泥石流

-研究学者

  • 张小林
  • 刘传正
  • 刘超远
  • 吴琼
  • 唐珊
  • 姜耀飞
  • 彭贵芬
  • 徐娟
  • 方堃
  • 朱能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但功恩
    •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在山区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层出不穷,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特点的深入性分析,根据发生原因提出更加科学的防治方案,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 摘要: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灾害高危区位于高原南部和东部边缘大片区域,该区域也是高原多灾种频发地带,许多路网和管网均处于该频发地段,其潜在危害巨大。高原受多致灾因子共同影响,各灾种承灾体多有重叠之处,亟须加强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管控研究。
    • 赵渊
    • 摘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方面却又因过度开发,导致周边天然的森林、矿产等被过度开采,越来越多的山区开始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力求找出平衡经济建设与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策略.本文通过对滑坡泥石流这一灾害的概述,详细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及目前各地灾害情况,最后提出针对此类灾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 宋茜茜; 郑艺; 李通; 薛磊; 张丽
    • 摘要: 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气象及土壤质量等数据,基于综合指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①近15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随时间由研究区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③该地区生态环境在遭到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或可在3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依据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背景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修复及防灾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 MA Jiehua; SUN Jianqi; WANG Jun; YU Entao; HE Shuangshuang
    • 摘要: 基于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了超前4个月的实时预测试验.与实测结果相比,该系统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的预测与实况基本相符,但大部分地区存在明显低估;滑坡泥石流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统计的由于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分布基本吻合.此次预测试验表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发展的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对我国夏季极端降水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有实时预测价值.
    • HE Shuangshuang; WANG Jun; WANG Huijun
    • 摘要: 利用滑坡敏感性分布和降雨阈值公式建立了一个滑坡泥石流统计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中国大尺度范围内的滑坡泥石流预警.使用CMORPH卫星降水驱动该统计模型,对2016-2017年的106起滑坡泥石流事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警大多数滑坡泥石流事件,其中对72.1%的雨季滑坡泥石流事件能较好预警,但对非雨季的事件只有35%能较好预警,对雨季的预警效果明显优于非雨季.由于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雨季,因此该模型总体上具有较好的效能.该模型对于强降雨引发的快速滑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但对于由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引发的慢过程滑坡事件的预警效果有待提升.利用该统计模型以及CMORPH实时卫星降水产品,可以建立滑坡泥石流大尺度实时预警系统,对滑坡泥石流减灾防灾具有一定意义.
    • 李燕
    • 摘要: 为解决传统水文地质防治技术存在预防灾害有效性较低的不足,提出了矿山地质施工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分析了矿山地质施工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种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指出了灌浆加固、排水防渗、拦挡工程、排导工程、护坡工程等防治手段,实现了提出的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灾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灾害的产生和扩大.
    • 刘军政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工农业生产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有着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属于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因此,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十分必要且重要.要有效减轻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必须对其成因和变形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尽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危害以及形成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刘军政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工农业生产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有着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属于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因此,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十分必要且重要。要有效减轻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必须对其成因和变形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尽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危害以及形成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郭朝旭; 崔鹏
    • 摘要: 宽级配弱固结土体中细颗粒的迁移是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宽级配弱固结土和细颗粒分界粒径的基本概念,以及细颗粒迁移特性,并总结了现有细颗粒迁移在各学科研究的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表明在宏观尺度上,宽级配土体内细颗粒在水动力条件下的迁移,会导致土体孔隙堵塞,是土体渗透性的降低、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亦影响水利科学中土石坝运行,甚至造成管涌破坏.在细观尺度上,相关成果仍旧不完善,亟待在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未来建议重点发展微观数值模拟技术,高精度的试验监测手段,并考虑孔隙结构和颗粒级配变化、细观-微观-宏观多尺度转换以及气、固、流多相流耦合条件下的细颗粒迁移规律.%Fine particle migration in the wide grading unconsolidated(loose)soil(WGLS)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riggering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The basic definition of WG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s migration were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then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oncern were summarized.It suggested that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can lead to soil pore blocked,pore water pressure increasing,then permeability reducing,and slope failure in the end,even piping disaster in earth-rock dam in a macro scale.However,there were some unknowns unsolved as yet in the micro-level.Research expectation about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was pro-posed,including developing micro-scale simulation technology,high-precision testing method,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ore structure change and migration with varied sizes of grains,developing the conversion method from mi-cro-scale to macro-scale or macro-scale to micro-scale and improving coupled-field analysi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