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湖库

湖库

湖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6755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湖泊科学、渔业致富指南、给水排水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多智能体系统与控制会议(MASC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湖库的相关文献由12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艺、王立、许继平等。

湖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755 占比:99.70%

总计:46898篇

湖库—发文趋势图

湖库

-研究学者

  • 王小艺
  • 王立
  • 许继平
  • 于家斌
  • 林映津
  • 刘晓波
  • 张慧妍
  • 施彦
  • 王晨
  • 杨红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志强
    • 摘要: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泉州市惠女水库水质监测数据,研究该湖库水质类别、营养状态指数和总氮变化趋势,并运用秩相关系数分析水质变化与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质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综合评估惠女水库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同时结合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贯通后对惠女水库水生态环境引起的变化,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库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恢复、水库内源污染风险控制等方面,研究“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护惠女水库水环境质量的对策。
    • 马静静; 李廷真; 李宽意; 苏雅玲; 刘正文
    • 摘要: 脂肪酸在生物的摄食活动中相对稳定,可用于辨别消费者的食物来源.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与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碳源组成有差异,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特征.本研究对南京市及其周边21个湖库的颗粒有机物(POM)、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及其周边湖库21个湖库由中营养、轻富营养、中富营养、重富营养共4个营养水平组成.中营养湖库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低于富营养湖库,透明度(SD)则相反.中营养湖库中POM脂肪酸的必需脂肪酸(EFA)平均浓度低于富营养湖库;而细菌特征脂肪酸∑C15+∑C17含量高于富营养湖库.随着湖库富营养化,POM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浓度逐渐增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浓度则逐渐减少.中营养湖库中浮游动物PUFA浓度普遍低于富营养湖库,∑C15+∑C17含量高于富营养湖库;且浮游动物体内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必需脂肪酸EFA/C16∶0比值与细菌源脂肪酸(∑C15+∑C17)/C16∶0比值均大于其他湖库,表明中营养湖库中浮游动物摄食了较多细菌.随着湖库营养水平升高,浮游动物饱和脂肪酸(SFA)逐渐增多,MUFA浓度逐渐减少,EFA浓度增多,表明浮游动物主要摄食藻类,而外源碳对浮游动物的碳源贡献较小.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EFA/C16∶0、(∑C15+∑C17)/C16∶0与透明度呈正相关,与Chl.a、总磷、磷酸盐呈高度负相关,表明透明度较高、营养水平相对较低的湖库中,浮游动物可能利用较多的藻类与细菌碳;此外,陆源碳转化指标∑C24/C16∶0与TN、硝态氮呈正相关性,表明随着营养水平升高,陆源碳对浮游动物碳源贡献呈增加趋势.总体而言,浮游动物更倾向于利用高质量的内源碳,但在内源碳不足以供给水生生物生长需求的中营养水体中,外源碳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会产生重要作用.
    • 仇健; 朱浩; 李广鹏; 庞治; 耿波; 陈斌; 袁宇栋; 刘向辉; 许亮; 张磊; 杨海超
    • 摘要: 为验证石墨烯基氧化钛光催化功能材料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适用性及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分别选择云南省大理州西湖(ST-1)及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长弄塘水库(ST-2)进行为期105~107 d的野外原位围隔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功能材料与土著生物耦合(光催化耦合生态净化技术)对2种类型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具有较好的效果,试验期间ST-1和ST-2水体中的氨氮、总磷浓度和COD分别下降71.8%、45.5%和27.3%以及3.8%、62.1%和33.3%;该技术实施后水体溶解氧浓度较稳定,分别为6.05~9.50和6.60~10.60 mg/L,水体透明度分别提升109.0%和185.7%;另外,该技术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ST-1、ST-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藻类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0.3%和64.6%。
    • 嵇晓燕; 王姗姗; 杨凯; 任蓓
    • 摘要: 地表水中总氮是影响水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总氮浓度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等现象,危害水生生物甚至人体健康。为分析近年来全国地表水中总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为水污染防治中总氮污染治理的决策和部署提供依据和支撑,基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总氮监测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为评价依据,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系统分析了中国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地表水中总氮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2016—2020年,全国地表水、河流与湖库总氮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2.54—3.00、2.72—3.23和1.19—1.31 mg·L^(−1),河流总氮浓度远高于湖库。从时间变化来看,全国地表水总氮浓度年际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氮浓度月际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春季与冬季较高,夏季与秋季相对较低。从流域分布来看,各流域总氮浓度由高到低为海河>黄河>辽河>淮河>珠江>浙闽片>长江>松花江>西北>西南;湖区总氮浓度由高到低为云贵>东部平原>蒙新>东北>青藏高原;海河、辽河、黄河和淮河流域总氮质量浓度较高,均在3.00 mg·L^(−1)以上;珠江、浙闽片、长江和松花江流域总氮年均值在2.00 mg·L^(−1)附近波动;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总氮质量浓度较低,分别为1.39 mg·L^(−1)和1.23 mg·L^(−1)。此外,入湖河流与对应湖库总氮浓度相关性较强;入湖河流与入海河流总氮年均值分别达到或超过4.00 mg·L^(−1)与2.00 mg·L^(−1),均远高于汇入的湖体与海区,对湖体和海区的水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入湖河流和入海河流的控氮措施对于防控或缓解湖体和海区的氮素负荷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
    • 邵文彬; 邵世光
    • 摘要: 回顾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湖库总氮标准限值,结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探讨了湖库总氮标准限值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库总氮标准限值的修订建议。
    • 孔繁璠; 殷鹏; 高鸣远
    • 摘要: 提升河湖水资源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探明了江苏省河流、湖泊、水库水质主要超标因子,对比分析了江苏省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以及不同流域不同水体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湖治理对策建议,为更精准地提升江苏省河湖治理与保护水平提供了技术参考。
    • 曹晓峰; 冀泽华; 兰华春; 刘会娟; 曲久辉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库型水源面临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问题,对饮用水安全供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湖库富营养化与湖库型水源地水质现状,从水源保护、净化工艺、管网配送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研判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应对与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四条针对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策略建议:加强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全过程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大数据融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智慧化监管平台、加快推动湖库型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以期为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未来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借鉴。
    • 董飞; 马冰; 彭文启; 刘晓波
    • 摘要: 分层湖库温跃层溶解氧(DO)极值现象包括温跃层DO极小(metalimnetic oxygen minimum,MOM)和温跃层DO极大(metalimnetic oxygen maximum)两类.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文献,详细梳理了两类极值现象的研究历程、形成原因、研究方法,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两类极值现象的异同.结果表明:①成因方面.MOM的主要成因为浮游生物呼吸耗氧、有机物分解耗氧、边坡沉积物耗氧、DO垂向输移等自然因素,以及温跃层或温跃层下部取水、混合层或滞温层人工增氧等人为因素;温跃层DO极大现象的主要成因为浮游植物的生物作用.②研究方法方面.两类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试验方法和模型方法.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MOM会降低捕食者的捕食效率、阻碍水生生物垂向迁移、改变温室气体的垂向分布和释放过程等;温跃层DO极大现象会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患气泡病甚至死亡.基于当前研究进展,认为未来研究方法上应强化三维水动力-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内容上应进一步从多维度(垂向和水平)研究分层湖库DO的动力学过程,探究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复合型极端气候事件对DO分层结构变化的影响.
    • 屈慧慧; 裴亮; 桑学锋; 王金鑫
    • 摘要: 水体作为国土资源的关键要素,其水体面积变化在水资源调查、变化检测及大型水利设施建设评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区域山体阴影、建筑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带来域内所有湖库水体进行一次性提取的难点,文中以landsat8为数据源,研究提出一种M NDWI+水体追踪识别的方法;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应用本方法在该区域湖库水体的提取精度达到97.5% 以内,与常规方法相比,实现了大区域湖库水体的一次性快速精确提取.
    • 曹畅; 王胜蕾; 李俊生; 赵红莉; 申维; 谢娅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卫星遥感在水体营养状态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基于卫星遥感的全国范围内湖库水体营养状态监测和分析方面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8夏季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生产FUI指数产品,构建基于FUI水色指数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监测全国范围内144个重点湖库水体的营养状态等级.结果表明: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的湖库比例分别为16%、24%、60%;营养状态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东北山地与平原和东部平原湖区以富营养状态水体为主;西部湖库水体以贫到中营养状态为主,尤其是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比例比较高;海拔和地表温度等自然因素与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人为因素是湖库营养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