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6075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科学与财富、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十四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等;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昕、张超、王亚琼等。
清热解毒口服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6075篇
占比:99.96%
总计:346217篇
清热解毒口服液
-研究学者
- 张昕
- 张超
- 王亚琼
- 薛满
- 邓丽华
- 陈卫
- 张振巍
- 李月梅
- 王秋冬
- 白丹丹
- 乔岩岩
- 关永霞
- 刘青芝
- 叶帮伟
- 吴泽榕
- 孟庆茹
- 孟甜
- 尚海宾
- 张娜娜
- 张定佳
- 张少文
- 张志平
- 张文标
- 张祥俊
- 张立壮
- 张薇
- 张贵民
- 彭家钢
- 徐玉琴
- 朱平萍
- 朱江
- 李军
- 李振国
- 李显林
- 杨士伟
- 杨瑞芬
- 林晓
- 林永强
- 武佰军
- 王云东
- 王晓玲
- 王杰
- 王红梅
- 石磊
- 秦斌
- 聂翠翠
- 胡学全
- 胡献国
- 蔡俊安
- 袁晓梅
-
-
朱伟堃;
井改革;
赵蕊蕊;
王素香;
赵丹彤
-
-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栀子苷、连翘苷、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并综合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4种成分含量,并结合雷达图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企业样品的总体质量.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有关要求,雷达图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样品分为2类.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各企业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整体质量.
-
-
曹瀚明
-
-
摘要:
目的 对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对改进方法进行探究,提升口服液提取纯度质量,保障口服液药效安全.方法 在探究试剂过程中,根据正交实验法,将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测试的质量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改进,确保提取含量质量效果.结果 清热口服液提取工艺改进后,黄芩苷提取量上升,和原提取量进行比对,是原提取量的3倍,提取药物成分纯度上升.结论 通过提取工艺的改进,改进后的口服液质量,比原有口服液质量要好,让口服液药效稳定,生产工艺安全,药物对人体治疗效果显著,对于大型的制药企业而言,优化提取工艺,具备经济适用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
-
白炳男
-
-
摘要: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栀子苷是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成分之一.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20mm×4.6mm,5μm),乙腈-甲醇-水(3:27: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C.栀子苷在5~3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栀子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
-
史文良
-
-
摘要: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固定相为:安捷伦Cl8(4.6mm×250mm,5um),以乙腈-水(磷酸调PH值pH2.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3nm;绿原酸在5~8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在10~16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99.8%,RSD为0.73%(n=6)、0.79%(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
张巍
-
-
摘要: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50:50:0.3)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在4.0259μg/mL~80.5176μg/mL浓度范围内黄芩苷的浓度和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57%(n=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控制。
-
-
毛群芳;
钟湘云;
褚思思;
邱艳明;
刘颖新
-
-
摘要: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哈巴俄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为278 nm.哈巴俄苷在12.24~122.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中RSD均小于2.0%.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
-
-
尚海宾;
王杰;
张文标
-
-
摘要:
为解决清热解毒口服液中药水提醇沉精制存在的回收乙醇能源用量大,静置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费工费时及有效成分易在醇沉制备过程中损失等问题,对精制工艺进行技术改进。采用水提醇沉和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进行精制工艺对比试验。按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精制生产工艺制备,提取液、浸膏、药液配制后及产品灭菌后的澄清度、性状、鉴别、pH值、黄芩苷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各项检查均符合标准要求。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精制工艺相对于醇沉精制工艺,澄清度好,黄芩苷含量提高了30%,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费用低、生产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及中药制剂精制生产当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
尚海宾;
王杰;
张文标
-
-
摘要:
为解决清热解毒口服液中药水提醇沉精制存在的回收乙醇能源用量大,静置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费工费时及有效成分易在醇沉制备过程中损失等问题,对精制工艺进行技术改进.采用水提醇沉和ZTC1+1 Ⅲ型天然澄清剂进行精制工艺对比试验.按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精制生产工艺制备,提取液、浸膏、药液配制后及产品灭菌后的澄清度、性状、鉴别、pH值、黄芩苷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各项检查均符合标准要求.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精制工艺相对于醇沉精制工艺,澄清度好,黄芩苷含量提高了 30%,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费用低、生产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及中药制剂精制生产当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
白妮;
刘杰;
张红梅;
杨振萍
-
-
摘要: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薄层色谱法,鉴别连翘、黄柏、栀子、赤芍等主要药效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金银花的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确立了清热解毒口服液中连翘、黄柏、栀子、赤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建立了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其方法学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
-
韩龙
- 《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水提之前用稀乙醇浸渍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0%,加醇量为2倍,浸泡时间为5小时.新制备工艺使黄芩苷的含量提高了为原来的1.6倍.检测方法为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0:50:0.3)检测波长:276nm,流速:1.0m min-1.柱温:30°C.测定方法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
张良圣;
倪永年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获得来自三个不同厂家的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色谱指纹图谱,三个厂家的清热解毒口服液各自平行测定10次,共获得30个指纹图谱.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投影判别法初步确定指纹图谱的分类数,然后用基本竞争型人工神经网络对30个指纹图谱进行分类,并抽取一部分指纹图谱构成训练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剩下的指纹图谱构成预报集,用来检验网络的对未知指纹图谱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清热解毒口服液其色谱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基本竞争型人工神经网络能对指纹图谱进行正确分类,和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所得结果一致,从而建立了识别不同厂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此外,基本竞争型人工神经网络能对未知指纹图谱的属性进行准确预报.
-
-
-
李显林;
高书文;
马立军
- 《第十四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2003年
-
摘要:
小儿清热解毒服液系由石膏、金银花、黄苓、加翘等十二味中药材经提取工艺制成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功效.临床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扁桃腺及各种发热诸症,疗效显著,为控制药物内在质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