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民族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069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7年学术交流会等;清水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斌、杨军昌、吴才茂等。

清水江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3.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069 占比:96.81%

总计:5236篇

清水江流域—发文趋势图

清水江流域

-研究学者

  • 李斌
  • 杨军昌
  • 吴才茂
  • 安尊华
  • 李鹏飞
  • 吴声军
  • 张应强
  • 徐晓光
  • 杨蕴希
  • 马国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新民
    • 摘要: 清水江流域遗存大量具有归户性特征的分关文书,乃是研究乡土社会经济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原始民间史料。白市镇对江村陈氏家藏三代连续完整的分关文书,反映了咸同兵燹后其家族经济生活变迁的一般情况,尽管表面简单的分家析产,仍涉及“诸子均分”“过继子嗣”“长子特权”“嫡庶有别”等诸多问题,均反映了乡村社会传统礼法制度及家族伦理的一般特征。其中尤值得注意者即“诸子均分”作为一种普遍的制度性原则,往往导致了地权分配或转移的分散化与零碎化,影响了土地的集中占有及阶层的社会分化,因而自耕农始终都是苗侗地方社会的主体,当地只能是小农化的土地分布与经营的社会经济形态,而非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社会经济形态。
    • 伍名群
    • 摘要: 为揭示清水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以2011-2020年清水江流域6个断面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清水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水质综合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0年期间,清水江流域水质逐渐趋于好转,从2018年开始清水江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综合污染程度从尚清洁水质向清洁水质改善。影响清水江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氟化物,各断面总磷浓度降幅在40.0%~99.3%;氟化物浓度降幅在33.1%~88.2%,其中降幅最大均为湾水断面。经初步分析,清水江流域水质整体趋于变好的原因在于贵州省采取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利用法律手段督促企业规范排污行为、使用行政手段督察企业整改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及配套措施的有效实施。
    • 张祖云
    • 摘要: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人口约有25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和鄂西南等交接地区,这其中尤其以贵州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更为集中璀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侗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文明与文化并世代流传,这其中尤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最为著名。本论文以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为切入点,从整个流域的视角来观察研究侗族民歌的分类、音乐特征和侗族民歌存在的社会功能。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学报常务副主编余达忠教授学术专著《边缘化生存——三锹人历史文化与生存现状的人类学研究》由全国百佳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余达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余达忠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黔湘桂边区多族群文化,通过扎实的人类学田野调研,从区域史切入,将三锹人二百多年来的生存发展置于黔湘桂边区多族群互动环境和清水江流域山地开发的封建商品市场环境中考察廓析。
    • 宋可平
    • 摘要: 借贷是社会经济运转的重要环节,由于官方借贷渠道的不通畅,民间借贷在乡村就自然而然地盛行起来.在清水江流域,清末至民初清水江流域民间借贷的产生主要是生活消费的缺乏以及婚娶、丧葬费用的高昂、清偿旧债、天灾人祸等原因,民间借贷不仅对维持农民生存、促进农民再生产具有一定作用,而且,民间借贷对活跃农村经济以及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王庆贺; 柏贵喜
    • 摘要: 技法和纹样构成刺绣的文化基因,二者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促成刺绣文化基因的传递.在清水江苗族地区,绣娘作为刺绣的创作主体,其流动通常由婚嫁引发并在特定的通婚圈内进行.附着于创作主体的刺绣技法和纹样伴随绣娘的流动而发生位移,并受到通婚圈的影响而呈现刺绣文化圈与婚姻圈叠合的现象.
    • 李斌; 吴才茂
    • 摘要: 清水江流域在明清时期,是一个容纳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的重要区域.不管是军事移民还是民间移民,移居到清水江地区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样一个"一线之外皆苗夷"的地域空间里面生存下来,是这些移动人群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历史与民间文献的梳理可知,当他们进入清水江流域之后,利用了改姓、变换身份等生存策略,逐渐与当地少数民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聚居区,这对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吴声军
    • 摘要: 林木运输是人工营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和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与林木运输相关的地方性知识,为推动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的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生态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探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和侗族人民在人工营林实践中林木陆地运输的放洪和厢运,以及水道运输中"赶羊"和放排的地方性知识的把握及运用,旨在揭示苗族和侗族人民在林木运输中的生态智慧和文化运行机制.
    • 王学蜜
    • 摘要: "代笔"是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书写人的统称,是契约签订的第三方参与人,是文书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这些文书是经由代笔书写后才产生的,代笔对文书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以九寨侗族锦屏文书为对象,研究代笔在清水江流域出现的原因、类型及其作用.
    • 袁轶峰
    • 摘要: 随着王朝权力和客民不断深入苗地,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租佃制有了较大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域有所不同,由于清水江流域地主土地占有的“碎片化”和佃户谋生的不易,因此,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租佃关系呈现出佃户需向多个地主承佃,地主也需向多个佃户出租的显著特点,这说明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地主与自耕农普遍处于“贫困化”之中。同时,客民“反客为主”的租佃关系转变,土客之间围绕租佃的冲突也逐渐由单个佃户与地主的纠纷和矛盾向大规模的苗民抗争过渡。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导致了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变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