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教徒

清教徒

清教徒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青年博览、南风窗、时代文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等;清教徒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石、孙晓燕、潘小松等。

清教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97.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86%

总计:269篇

清教徒—发文趋势图

清教徒

-研究学者

  • 王石
  • 孙晓燕
  • 潘小松
  • 吴瑕
  • 张琛
  • 张鸿声
  • 杜艳红
  • 王伟宏
  • 许纪霖
  • 赵利娟

清教徒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冉
    • 摘要: 作为著名港口,波士顿的城市历史与欧洲文化一脉相承,早在17世纪就有法国移民到此生活。1620年,101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来到波士顿附近的普利茅斯定居。1670年,以波士顿为中心的北美殖民地已经有画家群体出现,他们所绘的50多幅肖像至今留存。18世纪后期,波士顿已经成为欧洲赴北美地区画家频频光顾的艺术交流重镇,甚至出现了培养创作人才的美术学校。1738年,画家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就出生在波士顿,他被誉为是美国独立前最著名的肖像画家。1869年10月,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筹划之初,选择的地址就是位于市中心的科普利广场。
    • 刘新成
    • 摘要: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美国总统说,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然而美国就是"容不下"中国,偏要遏制、打压甚至"折腾"中国。这究竟是为什么?过去人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说到美国文化,首先提醒注意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这是一个宗教意识很强的国家。美国今有8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考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有无宗教信仰仍是一个重要标尺。尽管"政教分离",但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参选美国总统仍然不可想象。美国宗教精神肇始于移民时代。众所周知,北美最初的殖民者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他们为什么出走?是因其宗教信仰不见容于本土当局, 他们期待什么?
    • 吴琼
    • 摘要: 中世纪的清教徒写过一则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痴迷跳舞,怪人就给她一双红舞鞋,穿上便会舞蹈不止,直到双脚流血,力竭而亡。幼时读来甚觉困惑,不懂为何爱跳舞是罪,非要安排这么一个惊悚的结局来警戒世人,长大后才明白这背后的逻辑。西方人说I see the world through my heart, and the world see me through my art(我通过我的心了解世界,世界通过我的艺术了解我),阐明了艺术在表达中的超然地位。
    • 龙九八
    • 摘要: 英国基督教分支教派的清教徒追求道德完善与财富增值的最大化.1620年欧洲大陆以清教徒为主的移民登陆北美,与率先开垦北美新大陆的"淘金者"们会合."淘金者"们渴望占有财富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清教徒"们向往自由并能够实践信仰的价值一起构成了美国梦最原始的两要素.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清教徒"中的"实用主义者",他给自己定下了13条准则,提升道德修养,同时带来地位、财产等外部收益.美德能够带来财富,物质与道德可以携手共进.富兰克林这样一个出身草根,通过自身的顽强打拼而逆袭成功的范例最后成为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偶像,对我们也有积极的启示.
    • 摘要: 亚母教堂里面纪念两位教区领导人莫佩森和斯坦利的玻璃彩图英国黑死病期间、斯坦利和莫佩森在教堂讨论封村村里第一个死亡的人亚姆村公所斯坦利的清教徒信仰与蒙普森对统一的英国国教教堂的信仰形成鲜明对比。但是,随着瘟疫受害者人数的增加,这两个人撤开政治信仰和分歧,团结一致对抗痙疫、将他们的隔离计划付诸行动。
    • 黄小倩; 董梦林; 叶彩芬
    • 摘要: 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描述了英格兰清教徒主义犯罪、爱与悔改和社会压迫。霍桑探讨了公众面对个人自我、内心激情与社会的区别以及传统的不兼容。猩红字表示清教条传统在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的品牌化,对人的精神、人性和人权的破坏。着重论述了猩红字母的象征意义及其清教徒主义。
    • 马腾
    • 摘要: 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整个欧洲开始进入新的时代.紧接着所发生的宗教改革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英国作为一个岛国,虽然曾经一度免于宗教改革的冲击,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幸免.宗教改革是研究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与欧洲当时所发生政治、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门,该文在时间上主要锁定在宗教改革前后,空间上主要是围绕着英国国内展开.先从整体上叙述宗教改革在英国的历程,以概述宗教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整体的影响,并且列举了宗教改革中的宗派,和其跟英国的关系.然后再切入到英国城市这一主题,对比了宗教改革时期前后英国城市政治的变化.着重分析了这一段时期城市自治权扩大,但是"社区性"越来越小的趋势.之后转入经济层面,简单介绍了城市经济方面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主要是围绕英国的清教运动来分析英国宗教改革中的另外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清教徒.除此以外近代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变革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英国宗教改革也对英国主体民族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哈佛校园中广泛流传。这和美国特殊的建国历史是密切相关的。哥伦布的航行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后,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希望在那里开辟一片全新的理想家园。移民中多是受过古典式高等教育的清教徒,非常重视教育,于是建立了北美大陆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那时是1636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