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合体系

混合体系

混合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85574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职业技术、中学化学、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全国第十九次表面活性剂开发应用研讨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混合体系的相关文献由85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俊杰、黄铃、吴春红等。

混合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5574 占比:99.93%

总计:285769篇

混合体系—发文趋势图

混合体系

-研究学者

  • 罗俊杰
  • 黄铃
  • 吴春红
  • 卜少华
  • 张建枚
  • 赵霞
  • 任毅华
  • 叶李艺
  • 吐松
  • 姚志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世仙果; 李兴彬; 魏昶; 邓志敢; 李旻廷; 樊刚
    • 摘要: 为解决湿法炼锌硫酸锌溶液中传统溶剂萃取回收铟过程需使用高浓度盐酸反萃,且反萃后贫有机相中夹带氯离子危害湿法炼锌的难题。采用P204-TOPO混合萃取体系从含铟浸出液中选择性萃取铟,载铟有机相采用硫酸反萃,实现无氯体系回收铟。研究发现,混合体系萃取铟过程属于阳离子交换,TOPO与P204发生缔合作用,减弱了P204与铟离子生成的萃合物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其反萃性能。研究了萃取剂浓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温度等对铟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剂组成为10%P204-4%TOPO-86%磺化煤油、反应时间5 min、硫酸浓度20 g/L、相比O/A为1/1、25°C的条件下,铟的萃取率为97.24%,锌、铁的萃取率均低于5%;采用6 mol/L硫酸作为反萃剂,在相比O/A为1/1,反萃时间15 min的条件下,铟、锌和铁的反萃率分别为99.80%、93.53%和95.66%,贫有机相中不含氯离子,洗涤后可循环使用。
    • 张欣; 解双瑜; 孙波
    • 摘要: 通过探究4种多糖稳定剂[羟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海藻酸钠、槐豆胶、黄原胶]对大豆冰淇淋混合体系的黏度、持水率、稳定性和大豆冰淇淋成品的膨胀率、融化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然后对4种多糖稳定剂在大豆冰淇淋中的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期选择适合于添加在大豆冰淇淋中的多糖稳定剂。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0.5%时,CMC对大豆冰淇淋的膨胀率和融化率影响最大;海藻酸钠对大豆冰淇淋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大;槐豆胶对大豆冰淇淋混合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最大;黄原胶对大豆冰淇淋混合体系黏度、持水率影响最大。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与未添加多糖稳定剂的大豆冰淇淋混合体系相比,添加多糖稳定剂后体系中原有的分布不均匀的大气泡变为大小相似且分布均匀的小气泡,其组织结构更加致密有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多糖稳定剂在CMC 0.075%、海藻酸钠0.100%、槐豆胶0.100%、黄原胶0.100%的组合下效果最佳,在该组合下大豆冰淇淋的感官评分为95.2,达到最优。
    • 罗庆云; 印敏
    • 摘要: 混合体系多组分定量是现代分析科学研究难点,探讨建立利用液质联用(LC-MS)对作物器官所含各化合物进行定量的化学计量方法是化学形态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作物品质育种亲本选配及栽培管理措施评价。本研究以甜叶菊叶片所含12种主要甜菊糖苷类化合物为例,通过考察归属各甜菊糖苷化合物的质荷比≥M/2的初级和次级裂解离子、分子离子、加和离子、双分子及三分子聚合物离子等各组分及其同位素化合物离子的定量检出信息稳定性及各检出峰面积与化合物浓度梯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利用LC-MS方法对混合体系——甜菊叶提取液中各甜菊糖苷组分进行定量的策略。结果表明,LC-MS对归属同一甜菊糖苷化合物的各组分及其同位素化合物的检出受混合体系中甜菊糖苷化合物的浓度影响大,检出峰面积相对占比因甜菊糖苷浓度不同呈不规则波动,以归属同一化合物的各组分及其同位素化合物检出峰面积总和为依据所建立的LC-MS定量体系更适用于化合物浓度差异大的混合体系
    • 刘思迪; 王百龙; 黄敏丽; 曾木花; 郑宝东; 郭泽镔
    • 摘要: 淀粉和蛋白质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除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对食品的理化特性和食品品质也有显著影响。淀粉和蛋白质之间形成的混合体系(复合物、凝胶、混合物等)可改善淀粉及蛋白质的理化特性,已引起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淀粉-蛋白混合体系的制备方法、混合体系的形成对食品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为拓展淀粉及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莹; 陈洪斌
    • 摘要: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 LYP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优化气相条件下甲硫氨酸(Met)分子的几何构型,并在PBE0/def2-TZVPP下,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计算得到隐式溶剂甲醇下Met与H 2 O分子以1:1和1:2混合体系手性转换反应物的分子轨道(MO)特征及空穴-电子分布等值面图,并用图解对比分析电子激发特性.结果表明:三者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S-Met-CH3 OH与S-Met-CH3 OH+1H2O和S-Met-CH3OH+2H2O的激发态S9定性结果不一致,S-Met-CH3OH+2H2O与S-Met-CH3 OH+1 H2 O的激发态S7定性结果不一致;水链对S-Met-CH3 OH分子体系的电子激发特性有一定影响.
    • 林春绵; 章泓立; 王军良
    • 摘要: 河道底泥陶粒是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在陶粒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至关重要.利用X RD检测方法和塑性指数性能指标分析推断河道底泥陶粒各原料的物相组成与原料可塑性强弱的关系.选取加权平均法作为基础,建立一套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模型.对各混合体系实测与预测值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箱型图对所有测定值进行汇总.结果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黏土质泥料含量的增加,模型预测结果越准确;模型的校正因子Kp值为0.85~0.92;各体系模型预测和实测误差范围均小于10%,因此该类模型可用于河道底泥陶粒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
    • 赵子锐; 王承学
    • 摘要: 黏度是水基拉延油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不同冲压钢的生产需要不同的黏度来配合,因此需要建立模型来控制黏度.水基拉延油是含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混合体系,为建立一种可用于预测混合体系黏度的模型,制备不同配比的水基拉延油样品并测试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并采用Bingham模型、Cragoe模型、Arrhenius模型和Kendall-Monroe模型、ASTM双参数模型对水基拉延油的黏度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采用ASTM双参数模型来预测水基拉延油的黏度较为准确.为提高ASTM双参数模型的预测精度,考虑水基拉延油组分配比的影响,对ASTM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更适用于含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混合体系的黏度预测.
    • 摘要: 近日,受到前人关于SmI_(2)单电子转移至酰胺实现其活化以及金属添加剂可显著提高SmI_(2)介导反应效率的启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晓明研究员课题组采用SmI_(2)/Sm混合体系与金属添加剂[Pd(PPh_(3))_(4)]结合,实现了酰胺与芳基硼酸酯的直接脱氧芳基化反应。
    • 赵时璐; 吴精诚; 张震; 彭林志
    • 摘要: 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核心价值引导性特点,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出具有"学理性与思政性"相结合的机械类"专业思政"混合体系.该体系以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大纲、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等方式作为达成载体,以构建"专业思政"教学资源库、"专业思政"教学内容,"专业思政"教学方法及"专业思政"考核标准等途径进行探析,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以形成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的有效结合.
    • 李艳; 张莉莉; 聂芳红; 高静
    • 摘要: 离子液体四丁基膦三氟乙酸盐([P4444] CF3COO)或三丁基辛基溴化膦([P4448]Br)与水构建的混合体系具有低临界共熔温度(LCST)的相变行为,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萃取.论文考察氨基酸(amino acid,AA)对[P4444] CF3COO-水和[P4448] Br-水混合体系相转变温度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2%~10%的赖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可增强混合体系的成相能力,随着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离子液体相由下相转移至上相.实验证明氨基酸不仅是萃取目标产物,而且能够协助LCST型离子液体-水混合体系在萃取其他生物分子时调控相平衡,为含离子液体的液-液萃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