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信息与知识传播、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专利文献85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历史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 《淳化阁帖》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耿国华、耿国华1、陶喻之等。

《淳化阁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17.64%

专利文献>

论文:850 占比:82.36%

总计:1032篇

《淳化阁帖》—发文趋势图

《淳化阁帖》

-研究学者

  • 耿国华
  • 耿国华1
  • 陶喻之
  • 崔文敏
  • 陈燮君
  • 杨军
  • 章易
  • 董惠宁
  • 郭振宇
  • 丁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立果
    • 摘要: 袁立果创作感想这组小楷作品书写的内容是《快雨堂题跋》六则,选用民国老账本纸书写而成。书写前,我主要在魏晋小楷上用功,把《淳化阁帖》中的魏晋小楷部分以读帖的方式认真读了一遍。从用笔到结构,我都想往魏晋上靠一靠。
    • 梁达涛; 张立基
    • 摘要: “法帖”既指一切刻帖,也代指北宋《淳化阁帖》。“法帖之祖”,涉及《淳化阁帖》之祖刻与刻帖之祖两个问题。《淳化阁帖》实乃独立于其他刻帖的一部集刻,并非刻帖之祖。隋之《开皇帖》、唐之《十七帖》及南唐之《保大帖》,皆早于《淳化阁帖》,法帖出现的时间上限至少在隋唐时期。《澄清堂帖》为南宋时物,《升元帖》则为南唐李后主以其祖父烈祖年号来命名的一部刻帖,两者与《淳化阁帖》均无承继关系。
    • 摘要: 宋微宗赵佶大观三年(一一〇九年)诏,依《淳化阁帖》得为摹刻,并出御府所藏墨迹更定其中部分次序和错误,勾勒上石,刻成法帖十卷。每卷末刻“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二行,故后人称之为《大观帖》。
    • 徐舒桐
    • 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泉州本《淳化阁帖》共有十卷,年代约在南宋,学界一般认为是由两种版本拼配而成,即帘纹较宽笔画略肥的第三、六、九卷,和其他七卷合并成为一套.经校勘,该版本实际情况与前辈学者所述并不相符,此本虽是十卷全本,且保存完好,基本具备学界公认的"泉州本"特征,但补配现象较多,浓墨拓法和淡墨拓法在同一卷中交错出现,其中第五卷比较特殊,可见木裂和银锭纹,字口圆润含蓄,明显与其他几卷不是一套.目前存世的宋拓泉州本全本,仅有国博泉本与上图泉本两套.学者仲威总结的七条特征大约是以上图泉本为主,结合历代文献和传世泉本校勘之后所确定的,国博泉本有六条特征与仲威所述一致,说明国博泉本与上图泉本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同作为宋拓的阁帖泉州本,而其中的版本差异也有重要研究价值.
    • 单国霖
    • 摘要: 《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回归和入藏上海博物馆,《绍兴米帖》《唐集王羲之书六译金刚经》等碑帖的收购并入藏上海博物馆等;"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特展""周秦汉唐文物大展"等,都与一个响亮的名字——汪庆正紧密相连。汪庆正先生出生于苏州名门,从小接触文物。他跟随中国一流文物专家徐森玉先生学习,进入碑帖学领域。正是汪先生的胆识、魄力和严谨,才有《淳化阁帖》四卷从海外回购,并定为最善本。汪庆正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余年了,但他与碑帖的一个个精彩故事还留在人们心间。
    • 仲威
    • 摘要: 认识汪庆正先生,是在2003年上海博物馆成功收购安思远旧藏《淳化阁帖》之后。先来说说我对安思远收藏《淳化阁帖》的一个认识过程。这套《淳化阁帖》,我最初只是在民国影印本上见过,当时根本不知道它的下落。后来,在1996年9月,启功先生邀请安思远来故宫博物院举办碑帖展览上,我才第一次见到了实物,但彼时还不认识安思远先生。
    • 崔文敏
    • 摘要: 由于『溧阳本』至今没有发现自身的重刻题记,这就使得这套刻石的刊刻年代和重刻者成为疑问.笔者从『肃府本』存世拓本的年代入手,通过对肃府系列三帖法书比对研究,分析『溧阳本』的摹刻特征.
    • 田振宇
    • 摘要: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与多种传世《淳化阁帖》版本、宋拓《大观帖》,尤其是馆本《十七帖》进行比较,发现凡《淳化阁帖》与《十七帖》重合的内容,孤山刻石存在参照馆本《十七帖》,对原有阁帖底本加以修缮的情况;当二者文本和面目存在明显分歧时,孤山刻石采取了一帖二刻即同时保留两种版本的方法.此外,在传世一种《大观帖》翻刻本中,发现有与孤山刻石类似的修缮手段.这些现象显示,孤山刻石可能是一种较晚出现的《淳化阁帖》修缮本,对判断其版本时间及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王峰
    • 摘要: 自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敕王著刊刻《淳化阁帖》始,官私刻帖之风蔚然兴盛。宋代刻帖的大规模出现使得历代珍稀的法书名迹得以走出宫闱秘阁,并以复制品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刻帖一度成为世人习书的重要范本,对于宋代的书法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功用。刻帖于宋代承担着书法教材的角色,一方面有助于对前代书家书迹之辑录,钩沉书史;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书法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与推广。此外,官方主导下的刻帖对于世人习书的审美与取法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 邹方斌
    • 摘要: 《大观帖》是北宋时期官刻从帖,虽然在内容上与《淳化阁帖》相同,但在编排上改正了《阁帖》的错误.在摹刻上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使转纵横都能体现用笔之妙,因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全帖共10卷,至今仅见分藏于各地的8卷残本.笔者所见的便是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的《大观太清楼帖》.从这8卷书法风格来看,全帖以二王书法脉络为主线,二王书法不仅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余者书风也大都与王书风相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