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涠西南凹陷

涠西南凹陷

涠西南凹陷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0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沉积学报、地学前缘、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等;涠西南凹陷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希冰、徐新德、姜平等。

涠西南凹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6.2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2103 占比:93.22%

总计:2256篇

涠西南凹陷—发文趋势图

涠西南凹陷

-研究学者

  • 杨希冰
  • 徐新德
  • 姜平
  • 张辉
  • 李茂
  • 胡德胜
  • 赵顺兰
  • 刘明全
  • 操应长
  • 王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苏卫; 戚家振; 刘峰
    • 摘要: 涠西南凹陷D洼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发育,断块圈闭是最重要的圈闭类型,同一构造不同断圈或者同一断圈不同层圈闭含油气性复杂,优选勘探部署圈闭风险较大。通过储层发育特征、油气充注特征、断裂侧向封堵特征以及断-盖耦合垂向封盖特征四个断圈成藏评价地质因素的确定,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断圈成藏条件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当成藏的综合评价值D≤0.618时为超高风险断圈,当0.618
    • 戚家振; 黄建军; 杨鹏程; 刘峰; 黄苏卫; 黄家琳; 陈现
    • 摘要: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自开展油气勘探活动以来,在主洼先后发现多个油田,而D洼勘探直到近几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D洼的研究尤其是对新近系浅层首次发现的稠油油藏缺乏认识的问题,该文利用新井资料及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运用地球化学及成藏等综合分析方法,对涠西南凹陷D洼稠油特征、成因机制及主要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D洼稠油为生物降解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低含硫含蜡次生稠油。同时利用其成藏机理预测了整个D洼新近系浅层可能存在的含油气圈闭,研究成果对今后在涠西南凹陷D洼浅层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江楠; 胡威; 李亚男; 孙晓晖; 肖云鹏
    • 摘要: 周知物源分析是地质研究的基石,加之开发地质研究逐渐精细,因此有必要选定更适宜开发阶段的分析尺度,对物源分析重新梳理。本文利用重矿物分析,以涠洲11-X油田流一段富砂的高水位体系域为目标,以五级层序为尺度,结合7个油田32口井的重矿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层段纵向上分3个五级层序,共受到3个物源补给形成。
    • 李亚男; 李冠男; 江楠; 胡威
    • 摘要: 涠洲12-A油田南块位于涠西南凹陷东区B洼陷的中央位置,中间低,四周高,位于4大物源交汇处,目前存在南东、北东、正西和北西四大潜在物源区,沉积物源尚存争议,阻碍了该油田精细开发地质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重矿物组合、岩石组分、锆石U-Pb测年三大方法辅以古地貌、古水流两大间接证据,对研究区的流一段上层序沉积物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研究区流一段上层序主要物源方向为北西方向,这对于后期沉积储层的展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 从中国海油获悉,7月28日,中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标志着中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涠页-1井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西南凹陷,日产原油20 m^(3)、天然气1589 m^(3)且产能稳定。据测算,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达8×10^(8) t,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源量约12×10^(8) t,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据了解,页岩油主要指分布在页岩地层孔隙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也是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领域。与常规油气相比,页岩油的藏油孔隙小到纳米级,采出难度极大。
    • 王波
    • 摘要: 7月28日,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涠页−1井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西南凹陷,日产原油20 m3、天然气1589 m3,且产能稳定。据测算,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达8亿t,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源量约12亿t,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 王永辉; 张友浩; 高先志; 宋言; 王红梅; 曲付涛
    • 摘要: 潜山储层是潜山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潜山领域是涠西南凹陷今后的重要勘探领域。本文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测定、包裹体测温、钻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涠西南碳酸盐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溶储层,并且发育同生-准同生期岩溶、埋藏岩溶和表生岩溶三种不同环境的岩溶作用,其中以表生岩溶作用为主;表生岩溶储层自上而下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各个岩溶带在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工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受沉积相、古地貌及后期构造运动控制:潮坪沉积环境下的白云岩的岩溶储层更发育;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岩溶更发育;新生代断裂构造作用调整了原始岩溶储层带的分布深度,导致现今不同潜山间的岩溶储层带分布深度有差异。
    • 王立锋; 李文龙; 沈利霞; 刘云芝; 曾超
    • 摘要: 涠西南凹陷发育大量断块圈闭及断块+岩性圈闭,但断裂复杂、断块破碎,单个断块圈闭面积多小于0.3 km^(2),断层封堵性好坏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地质、地震资料和钻探成果综合分析了断层封堵性的主控因素,明确了影响断层封堵性的最关键因素是断层倾角,并依托断面正应力断层封堵性进行了半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低倾角断层往往断层位移更长、泥岩涂抹作用更强、封堵作用更强;②断面正应力和控圈断层的封堵能力正相关,在相同埋深下低倾角断层断面正应力更大,形成的圈闭保存条件更好;③断面正应力大于20 MPa时,成藏概率高,这类圈闭多位于花状断层外缘的花瓣断层,以平缓的铲式断层为主,断层断距较大,而断面正应力小于9 MPa时,为成藏的高风险区,这类圈闭多位于花状断层靠近花心的部位,断面陡而直,断距小,断面正应力大于9 MPa而小于20 MPa时,成藏风险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这类圈闭多位于花状断层的中部,即花瓣断层与花心断层之间。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低倾角断层发育区优选了3个有利的勘探目标,钻探的6眼井均获得厚油气层发现。
    • 胡晨晖; 徐新德; 鲁海鸥
    • 摘要: 涠西南凹陷是南海西部油田增储上产、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勘探开发区域,已发现储量占整个北部湾盆地的三分之二以上。为进一步指导勘探,本文通过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的整体解剖,明确了优质烃源岩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构造活动、沉积充填、有机质供给与有机质保存是影响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油页岩主要在微咸水贫氧还原环境中沉积,集中分布于断裂活动强、扇体不发育及水生有机质供给充足的地区。优质烃源岩主要在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中沉积,集中分布于断裂活动较强、扇体发育较少及混源有机质供给的地区。
    • 焦立波; 陈林; 赵顺兰; 胡潜伟; 李才; 周刚; 闫安菊
    • 摘要: 涠西南凹陷A构造AM1和AM2井相距仅0.3 km,JII油组顶面井震标定结果相反,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重点解剖。从基础资料入手,对井震标定中的关键步骤和标定质量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首先依据已钻井岩屑分析报告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确定钙质砂岩存在,分析砂岩、泥岩、钙质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及测井曲线响应,分析认为钙质砂岩具有高速、高密、高阻抗特征,与上下围岩界面处可形成强反射;其次在井震标定中对钙质砂岩发育段的测井曲线采取先剔除、后校正方式,反复标定,分析关键界面的响应特征变化并与实际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已钻井井震标定的差异情况,最后通过正演模拟进一步分析井震标定的矛盾与剖面反射的合理性。研究认为,标定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阻抗钙质砂岩形成的强反射与正常砂泥岩界面反射波形相互叠加,“捣乱”了砂泥岩界面的正常反射,导致井间的界面标定出现矛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