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溢油

海洋溢油

海洋溢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2663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海洋世界、地理信息世界、海洋开发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等;海洋溢油的相关文献由70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庆国、刘梅、刘芳等。

海洋溢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6635 占比:99.45%

总计:26781篇

海洋溢油—发文趋势图

海洋溢油

-研究学者

  • 陈庆国
  • 刘梅
  • 刘芳
  • 孙娟
  • 赵朝成
  • 潘冬宁
  • 王新全
  • 穆军
  • 齐敏珺
  • 刘香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丽娜; 李云昊; 张帅; 范剑超
    • 摘要: 渤海海域溢油事件频发,所以进行海洋溢油风险时空特征分析,对于开展卫星遥感溢油精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多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渤海海域船舶及石油平台两类主要溢油风险源分布状况,结合2015—2020年间渤海海域海上溢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分析多种传感器下不同类型溢油的成像特征,通过溢油风险源核密度分析方法,获得海洋溢油事件发生的时空分布,实现渤海海域溢油风险程度综合评价。以2020年大连近岸海域溢油遥感监测为例,开展溢油扩散范围长序列应急监测,结合事故发生海域船舶航行风险源信息,对溢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回溯,实现对溢油发生源和分布面积的长序列准确监测。
    • 陈钰; 曾广婷; 刘梅; 汪佳欢; 刘行平; 竺柏康; 陈庆国
    • 摘要: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原料,磷酸作为活化剂,通过热解法制备污泥基生物炭。并以生物炭作为载体固定化海洋石油烃降解菌Alcanivorax sp.ASW-2,探究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碳化温度与碳化时间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优化获得微生物吸附固定的最优菌浓与吸附固定时间。在不同原油浓度、温度、pH、盐度等环境条件下考察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原油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磷酸浓度55%、活化时间2 h、碳化温度500°C、碳化时间1 h时生物炭的吸附效果最佳,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吸附量为1.77×10^(11) CFU·g^(-1);在菌浓为5×10^(11)CFU·mL^(-1),吸附固定化时间为12 h时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原油浓度对微生物降解效果影响较大,原油浓度为0.1 g·L^(-1)时固定化菌与游离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佳,7 d降解率分别为97.78%与90.24%,而随着浓度增加,原油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5 g·L^(-1)的高浓度原油条件下降解率分别降至50%和35%以下。原油浓度为1 g·L^(-1)时,游离菌对原油的降解在第9 d达到稳定,降解率为56.67%,固定化菌在第7天降解率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其值为75.87%,固定化加快了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速率,提高了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最优环境条件为:pH 8、盐度35、温度25°C。与游离菌相比,生物炭固定化提高了微生物对环境的耐受性,对原油的降解效果也有明显提高,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固定化后菌对原油的降解率最大可提升约28%。
    • 陈勤思; 胡松; 张春玲; 邵伟增
    • 摘要: 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可以为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确定溢油事故的泄漏源和责任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包括对流扩散过程的逆运算、受体模式、粒子追踪模式和垂向溯源方法等在内的四类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三种常用的溢油溯源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应的适用条件。在分析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面临的挑战,这对全面理解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可为相关工作和后续数值模拟方法的改进奠定基础。
    • 刘亚林
    • 摘要: 2018年2月1日,北京,“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从海上一线调查来看,国家海洋局第一时间就派出三条船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的监测,”“我们在沉船点周边海域以及漂移路径共采集了360个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溢油已对事故海域造成一定生态环境影响,累计有11个站位的水样石油类物质浓度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当时我正在单位食堂吃饭,当我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感到特别欣慰和骄傲,那次应急监测的场景又一幕幕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 乔冰; 兰儒; 李涛; 陈明波; 聂宁; 石敬; 任利利; 段君雅; 俞博凡
    • 摘要: 海洋溢油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构成了对海洋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威胁,科学地评估溢油污染损害可以发挥为损害修复和赔偿仲裁提供依据的重要作用,为成就这一目标,亟待加强有关溢油污染损害的因果关系及其判定方法与准则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和业务化应用的研究.为此,在对不同原油的各馏分占比和分类组分及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溢油成分统计均值指标体系,基于WHO/IARC化学物质引起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揭示了不同种类溢油所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的因果关系,进而研究提出了基于溢油环境归宿和POPs毒性理论的损害机理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事故发生、成分含量、分类后果、时空分布4类判定准则及其相应指标体系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提出了包括因果关系判定模型、多类型辅助评估模型、调查试验诊断评估方法及业务化流程、以及损害基线与程度判定准则及指标体系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模型体系总体架构,设计阐述了多类型辅助评估模型、损害基线与程度判定准则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针对辅助评估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易受损因子——海水水质指标的损害因果关系判定和损害程度量化问题,构建了基于溢油风化缩比仿真试验的溢油风化水质影响评估模型,采用溢油事故引起海水水质超过不同等级水质标准的超标面积,以及事故发生前后实测的相关海域海水水质超过不同等级水质标准的超标面积发生变化以及出现峰值的状况,作为判定损害因果关系存在和评估损害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开展"塔兹曼海"、大连"7.16"等发生于渤海和黄海的溢油及危化品事故案例调查,实施了判定方法与模型的应用研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模型和实测结果均显示,在具有连通性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不同时段超过不同等级海水水质标准的超标面积增量与该海域实际发生溢油事故的时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响应关系.综合判断,溢油污染损害与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和位置、所处海域的连通性及扩散条件、入海溢油的总量及环境污染持久性呈密切相关的因果关系.
    • 施羽昕; 苌现; 姜斐; 孙志娟; 薛立新
    • 摘要: 利用聚丙烯无纺布(polypropylene non-woven fabric,PP NWF)和耗氧传感器结合来构建一个乳化油监测探头.PP NWF是一种超疏水吸油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乳化油污,利用该性能,本监测探头先用PP NWF富集乳化油污,再用探头对材料中的氧含量进行监测,从而达到乳化油监测的目的.本文通过监测不同种类的乳化油(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的正己烷乳化油、石油醚乳化油、甲苯乳化油及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的正己烷乳化油、石油醚乳化油、甲苯乳化油)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监测探头可以监测到不同乳化条件下的乳化油,并且能监测到不同种类的乳化油.其中监测甲苯乳化油时响应时间最短,可以在6s内监测到该油污.固定PP NWF时的耗氧传感器探头的最低检测限为1.27g/L,监测效率较未固定PP NWF时提高了近8倍.综上,固定PP NWF的耗氧传感器探头可以作为海洋乳化油监测重要的一个系统,对海洋乳化油泄漏事故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可以快速准确提供早期溢油预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