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的相关文献在201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351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方文物、文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等;海昏侯墓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林森、何丹、胡东波等。

海昏侯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1.6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351 占比:98.35%

总计:7474篇

海昏侯墓—发文趋势图

海昏侯墓

-研究学者

  • 郭林森
  • 何丹
  • 胡东波
  • 郑志刚
  • 傅建明
  • 刘富康(整理)
  • 刘晓华
  • 向彬
  • 周洁兰
  • 姚苏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国忠; 杨净静
    • 摘要: 一、初创与形成(一)书法的审美自觉与家居运用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汉代的家居陈设和装饰已经开始运用书法的形式,是书法进入家居设计的萌芽时期。卫恒《四体书势》载:“(梁鹄)在秘书以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书。”从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南昌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风”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书法家居装饰实物。
    • 余建平
    • 摘要: 海昏侯墓出土的《保傅》为我们研究汉代《保傅》的生成、流传和编纂过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本。《新书·保傅》本为贾谊上呈汉文帝的章奏,后经改造而成海昏简《保傅》B组,又先后加入《新书》的《傅职》《胎教》《容经》等篇的部分内容而成海昏简《保傅》A组。《大戴礼记·保傅》属另一个抄本系统,它的一个早期抄本相比海昏简《保傅》A组,多出《胎教》的后半部分,后在戴德任信都王太傅期间被编入《大戴礼记》。由《保傅》的生成、流传和编纂过程可看出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生成的三点特征其一,多数经典文本存在一个层累形成的过程;其二,在流传过程中,多数经典文本会被逐步改造;其三,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经典文本会淘汰其他各类抄本。
    • 梁姚
    • 摘要: 海昏侯墓作为目前已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结构布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汉代诸侯墓,于2015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墓中出土的金器、玉器、漆器、青铜器及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多达一万余件。在这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制的蒸馏器,它的出现,印证了蒸馏技术确实源于中国古代。海昏侯墓是谁的墓?在对海昏侯墓进行考古的过程中。
    • 郭林森
    • 摘要: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中,七件一套的青铜圆鼎较有特色,这些青铜圆鼎除了具备历史、文物等价值之外,对于设计学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分析这些青铜圆鼎的设计特征,归纳其功能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造型与装饰设计等关键要素,并尝试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独尊儒术等方面阐释其中的设计思想,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些青铜圆鼎。
    • 张维; 杨挚怡
    • 摘要: 关于乐钟的编列组合及其音乐性能是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音乐文物研究的重要方面,其中编列组合问题更是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编钟的尺寸、出土时的倒伏范围等因素为我们阐述编钮钟与编甬钟的编列及其组合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另外,关于钟、磬等文物的“盘活”实践也逐渐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其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大音乐史学意义,也是我们保护、利用这些音乐文物的有效手段和根本目的。
    • 贾玺增; 闵悦; 曾玉军
    • 摘要: 汉承秦制,又沿袭了楚文化的诸多特征。这从海昏侯墓出土错金银青铜当卢上装饰的龙纹、凤鸟纹、虎纹、玄武纹、玄鱼纹、麒麟纹、玉兔纹、蟾蜍纹、金乌纹等纹样中可见一斑。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这些纹样饱含激情、富于想象,散发出强烈的神话气息,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楚汉艺术的审美。海昏侯墓车马坑内出土代表性器物的装饰纹样,既摆脱了殷商的肃穆凌厉之感,又破除了周代的紧密几何之式,转变成一种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风貌,呈现出集韵律、气质、浪漫于一体的特点,寄托着大汉王朝天子同庶民渴望永生与升仙的美好追求。
    • 黄鑫
    • 摘要: 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和发掘为国内考古的发展增添了浓墨淡彩的一笔,其中海昏侯墓孔子像的发现更是让人们进一步地了解孔子。本文从政治文化、科学图像研究和工艺三个方面来简单阐述海昏侯墓孔子像历史文化价值。
    • 谢恩容
    • 摘要: 出土文献关键词的翻译关系着文物在对外展示和交流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海昏侯墓出土文献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将历史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文献关键词的英文翻译中,通过考察出土文献关键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变化,分析翻译版本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归纳总结出土文献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原则和策略,为海昏侯墓出土文献关键词的翻译提供借鉴,促进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对外交流。
    • 江晶; 李文欢
    • 摘要: 青铜甬钟是中国青铜器的一种类型,属于打击乐器,为中国青铜时代盛世典型的礼乐器代表之一。在江西海昏侯墓当中,北藏椁乐器库出土了10件成编的青铜甬钟,打破了以往出土5件成编的“惯例”。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考古价值及科学意义,首先需对其予以良好的保护修复。本文结合文物考古、科技分析、文物保护人员共同的智慧,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相互协商,对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青铜甬钟进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科技分析,采取“氯离子”检测、清理除锈、整形与焊接、倍半碳酸钠溶液中和、缓释与封护、做旧等保护修复措施,根据所制定的针对性修复方案予以实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指出多学科合作对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能够起到科学高效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 郭林森
    • 摘要: 海昏侯墓出土的饮食器具中有两件青铜染炉。这两件器物除了具备历史、文物等价值之外,还有必要对它进行设计研究。文章首先对青铜染炉的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它的设计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功能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造型与装饰设计等。然后,从更高维度上揭示它的设计思想,即致物为用、祥瑞寓意、等级与身份的象征、组合化的设计、大美的审美意趣。这些设计思想的解读,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青铜染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