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丧服

丧服

丧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五台山研究、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丧服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焕君、梁惠娥、陈潇潇等。

丧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99.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99%

总计:101篇

丧服—发文趋势图

丧服

-研究学者

  • 张焕君
  • 梁惠娥
  • 陈潇潇
  • 丁鼎
  • 代亮
  • 何丹
  • 吴飛
  • 张玲玲
  • 李毅婷
  • 林素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邝其立
    • 摘要: “称情立文”是《礼记·三年问》的主旨.通过与《丧服》经传的比较,《三年问》重亲亲之情的思想倾向得以凸显.但单凭殊别之情,无法证成礼文的普遍性与规范性.故立文之“情”不能仅止于因人而异的情感,还须升进为“普遍性情感”,才足以为规范奠基.通过援引天道,自然情感获得了统一的时间尺度,成为应然标准.因此,“称情立文”虽在字面上未言及天道,其实内含超越的天道之维.礼文也得以在因循人情本然之余,获致无远弗届的规范效力.
    • 韓旭
    • 摘要: 一、引論心喪又稱“諒闇之制”,是西晉喪服制度的重要創設,即以減輕服制,喪存諸内的方式服喪三年,服制輕於嚴格的三年之喪,重過既葬除喪的薄喪之制。泰始十年(274),楊皇后殂,武帝令尚書議太子喪服,杜預於此時正式提出心喪之説,並搜撿先秦文獻,尋找典籍依據,將之理論化。
  • 4. 三年喪起源考論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吴飛
    • 摘要: 在傳統經學中,三年喪問題是喪服制度的核心,進入現代學術以來,對三年喪之歷史起源的態度,又成爲理解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一個重要課題,康有爲、胡適、傅斯年等人的相關論述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研究.本文意在從現代學術的角度,結合傳世材料與出土文獻,重新考察三年喪的起源問題.首先將現代以來對三年喪起源的質疑追溯到毛奇齡,特別考察了毛奇齡關於三年喪本爲殷制和有齊衰無斬衰兩個觀點(對於他三年喪當爲三十六月的觀點,在注釋中考察).毛奇齡的結論是錯誤的,但他觀察到的現象是值得重視的,即三年喪不像是孔子所說百世所同的制度,孔、孟的論述中只有齊衰,而無斬衰之名.作者接受了孔德成、章景明先生的觀點,認爲三年喪爲東夷之俗,而以齊衰爲最高喪服、至親以期斷爲基本原理的喪服制度,是西周的制度.東夷的三年喪被納入周人的喪服體系,在孔子之前已有此趨勢,孔子及其弟子只是特別强調這一點,經過幾代儒生的努力,在戰國中後期,形成了一個更加完善的喪服、喪禮體系,即我們在《儀禮·喪服》經傳,以及《禮記》相關各篇中所看到的喪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斬衰三年成爲最高等級的喪服,至親以期斷和以三爲五、以五爲九,則是喪服降殺的最基本原則.
    • 王宁玲
    • 摘要: "衽"是丧服衰衣的一部分,位于衰衣两侧,后代对其布幅裁剪鲜有异议,问题主要集中在衽"燕尾"的由来及衽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丧服衽的作用,我们认为,丧服衽是由两片裁剪后的布相叠而成的,且与深衣衽的裁剪方式不同.郑玄注"深衣""棺衽"时,提及小要.小要取名,恐非由深衣或丧服衽形制而来,和"衽"的作用及裁剪布幅时"杀而上""杀而下"的斜裁有关.
    • 徐渊
    • 摘要: 郭店楚简《六德》不见于今本传世文献,相似记载见于《礼记·郊特牲》《大戴礼记·本命》《说苑·建本》《仪礼·丧服》等篇,显然属于儒家类文献。该篇尤其和《仪礼》《礼记》类文献关系密切,其中"为父绝君"一句的礼制内涵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不少论者指出,《六德》"为父绝君"句与《礼记·曾子问》相关。《曾子问》虽被提及,但很少有学者对其中具体章节的丧服内涵加以分析,也没有和"为父绝君"句的礼制义涵加以联系。只有将《曾子问》相关章节的丧服意义充分说明,才能解决"绝"字实际内涵聚讼难断的问题。
    • 肉孜·古力巴依; 陈海汶(摄影)
    • 摘要: 塔吉克族重感情、守礼仪的特点,在服装中也可以看出来穿肃穆的黑色衣袍,戴白头巾,表示正在服丧。塔吉克人十分重感情,如果一家有了丧事,全村都会去吊唁,以寄托哀思。葬礼结束后,丧家还要服丧。逝者如果是老人,服丧期1年左右;若是夭折者,服丧期近3年。临近服丧期满,邻里们会在村中长辈的主持下,议定一个“除孝日”,去丧家慰问,之后丧家才会除去丧服,更换新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