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动性出血

活动性出血

活动性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84365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医学影像诊断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等;活动性出血的相关文献由8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杰、李敏、王飞等。

活动性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4365 占比:99.92%

总计:484738篇

活动性出血—发文趋势图

活动性出血

-研究学者

  • 王振杰
  • 李敏
  • 王飞
  • 郑士友
  • 陈前芬
  • 丁苏青
  • 于鹏
  • 于鹏飞
  • 侯瑞兴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强; 魏尉; 钟黄; 黄忠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A组(n=44)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B组(n=48)采用胃镜下生物胶喷洒+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C组(n=51)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物胶喷洒+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7 d内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按照显效、有效和无效的顺序,A组分别为15、17和12例,B组分别为17、19和12例,C组分别为22、27和2例,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止血,改善呕血和黑便状况,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邱志利; 李枫; 邹中辉; 蒋晓平; 陈天宾
    • 摘要: 资料患者女性,56岁。入我院前12 d于当地医院行右侧扁桃体切除术(剥离法),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入我院前3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扁桃体手术创面出血,再次入住当地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右侧扁桃体术后止血,术中出血较剧烈,出血部位位于右侧扁桃体上极,缝扎止血效果不佳,遂予以纱布块局部压迫止血。填塞3 d后,试行取出右侧扁桃体窝填塞纱布块后,再次出现喷射性大出血,遂立即再送手术室急诊全身麻醉下行纱布块填塞压迫止血。出血基本控制后,保留气管插管,送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平素体健,无慢性疾病史及重大疾病史。入我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经鼻气管插管固定、通畅,右侧扁桃体窝纱布块缝扎固定,未见活动性出血
    • 梁伟玲; 蒋轩竹; 陈健良; 高旭红; 曾安乐; 杨智童; 钟共; 周黎; 李珮华
    • 摘要: 1病例资料2019年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住1例男性患儿,13岁,因血小板减少1周入院。该患儿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测血小板34×109/L,无活动性出血。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无特殊。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凝血功能、抗核抗体、腹部B超、颅脑CT无异常,FVa:61.7%(正常70%~120%)。
    • 尕松永措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OTSC吻合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肾上腺素+OTSC吻合夹+质子泵抑制剂(PPI)]和对照组(肾上腺素+PPI),各3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指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血消失时间、黑便消失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OTSC吻合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同时可以提高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崔磊
    • 摘要: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是一种常见普外科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梗阻、感染等,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压痛及发热等,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特点。既往临床常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此疾病,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美观度高、恢复快等优势。但目前临床采用此术式治疗时多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步骤,术中先将阑尾底部系膜离断后将病灶组织取出,但对于部分肿大阑尾无法从套管针中取出,且术中分离阑尾底部系膜具有较大难度,易造成血管及其四周组织损伤,不利于患者预后[1]。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先将系膜剥离至阑尾底部再行切除处理,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手术难度并降低对阑尾周围造成损伤概率[2]。为寻求更好的手术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对AA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杨强; 郭曌晋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清血小板(PL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临汾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79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活动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4).对两组患者均使用rhTPO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血清PLT、血小板生成素(TPO)、PAF的水平.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LT、TPO及PAF的水平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血清PL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TPO及PAF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rhTPO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增加其血清PLT的水平,降低其血清PAF及TPO的水平.
    • 熊猛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其血肿与活动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15例与对照组(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底节区出血占比、血肿形态及脑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基底节区出血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基底节区出血位置主要在内囊,对照组患者的基底节区出血位置主要在内囊与外囊.试验组患者的血肿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要及时进行CT检查,针对患者出现的活动性出血问题,其血肿情况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患者的脑出血量会呈现升高现象,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 陈汝满; 白亚飞; 李洪
    • 摘要: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导致静脉损伤继发局部血肿是常见并发症,但围插管期无症状、插管后数月出现气管压迫、危及生命的活动性出血少见.该文报道一例45岁男性患者,因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4个月出现右侧无名静脉严重活动性出血、纵隔血肿压迫气管,经过控制血压、减少容量负荷、关闭同侧内瘘后出血停止、最后血肿吸收.该例提示应重视深静脉置管穿刺损伤引发纵隔血肿的可能性,尤其在穿刺不顺利时应当立即行胸片、CT或超声检查,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 于云
    •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对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再出血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L、GA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显著,再出血风险较低,能够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赵宁波; 黄秀玲; 张瑜; 周丹; 李一君; 邓芬; 黄佳; 冯程; 胡红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发生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33例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探查或腔镜手术为"金标准".结果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7.3%(9/33)、96.9%(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65,P<0.05),出血点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7.3%(9/33)、87.8%(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93,P<0.05).结论 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不仅能准确地诊断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还能明确出血点位置,对出血点位置明确的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止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