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洪武朝

洪武朝

洪武朝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方文物、文史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洪武朝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波、张宏杰、万明等。

洪武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98.9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01%

总计:99篇

洪武朝—发文趋势图

洪武朝

-研究学者

  • 黄波
  • 张宏杰
  • 万明
  • 司马周
  • 周松
  • 商传
  • 林金树
  • 许冰彬
  • 赵连赏
  • 陈华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昌云
    • 摘要: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力整顿士风文风,力图重建汉唐盛世文治局面。在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洪武朝文人的政治心态几经转变,从元末失望与旁观到初期感恩与期待,再到中期逢迎与忧惧,直至晚期自保与麻木。一朝文风也随之嬗变,从初期的尊台阁贬山林,到中期的颂世与感伤并存,终陷末期的僵化与简直。朱元璋强力推行的洪武朝文学改良运动,虽然在改造士人精神面貌、培育雅正文风方面取得成效,但他所期待的忠贞文臣和盛世文风并未出现,反而导致文人生存境遇和文学生态极度恶化,明初文学由高潮陷入低谷。
    • 邓闳旸
    • 摘要: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竖有一方明代石碑,碑额题为《佥都督李公神道碑》,碑主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凤阳府寿州霍丘县(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元末跟随群雄起义,后归附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战殁,洪武二年(1369)八月归葬南京聚宝山。其墓前所立之碑,即为此《佥都督李公神道碑》。此碑原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乡,1995年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内。[1]因洪武朝史料多遭永乐君臣篡改,此碑立于洪武年间,是一未经篡改的罕见碑刻,极具史料价值。李杰地位不高、声名不显,此神道碑自树立之日起,数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不被世人所知。迨至民国年间,朱希祖偶然间发现此碑,将碑文公布于世,《佥都督李公神道碑》才被世人所知晓。本文以传世文献为据,辅以相关研究论著,探析该神道碑立碑原因,并揭示神道碑背后的明初殉葬制度个案。
    • 高莹
    • 摘要: 泰山有"五岳独尊"之称,但在国家祭祀体系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动:一次是在唐代,一次是在明代.这两次较为明显的变动都与中岳嵩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的封于嵩山,打破了泰山独享封禅仪式的局面.明洪武元年皇帝亲祀汴梁之神、十年李善长祀中岳的祭祀大臣配置,均透露出朱元璋曾欲建都河南而做礼制上的准备,这也影响到了泰山祀典地位的变动.
    • 马磊; 阙凡雨
    • 摘要: 明代宦官参政有别于汉唐,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并以宦官知识化为先决条件.其知识化进程可上溯至洪武朝,并非通常所谓的永乐、宣德朝.在知识化进程中,识字宦官逐步走向各内廷机构,职掌重要监衙,成为知识型宦官早期群体.这类宦官的活动,对于明代皇权政治、国家治理的影响日渐深远,某种程度上可说,明朝以"皇权为绝对中心,内外廷制衡合作"的权力运行机制由此启幕.
    • 赵连赏
    • 摘要: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宋代其使用范围被大幅缩减,但冕服制度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未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明初冕服制度的建立和随后数次冕制的更定来加强、巩固统治,向有利于他突出皇权皇威的目的不断迈进。本文仅对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及动因和随后在洪武朝内发生的若干次冕服制度调整内容及动因进行初步分析。
    • 赵连赏
    • 摘要: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宋代其使用范围被大幅缩减,但冕服制度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未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明初冕服制度的建立和随后数次冕制的更定来加强、巩固统治,向有利于他突出皇权皇威的目的不断迈进.本文仅对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及动因和随后在洪武朝内发生的若干次冕服制度调整内容及动因进行初步分析.
    • 陈士银
    • 摘要: 洪武开国之后,一方面重视尊孔兴教,另一方面迟至洪武十五年(1382)才许可天下通祀孔子.究其缘由,除了朱元璋的个人好恶因素之外,主要由当时的政局、民生以及乐器制作等客观背景限制.洪武前期内外政局尚不稳固,也不具备通祀孔子的经济条件,大成乐器的制作更是困难重重.通祀诏书颁布当年,朱元璋就亲自祭孔,随之确立"自后嗣君即位,必亲一释奠"的祖制.其后,祭祀日臻成熟,朱元璋甚至亲自规划国学孔庙建设,并最终建立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通祀孔子体系.
    • 谢博1
    • 摘要: 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这件瓷器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图1)。明代,梅瓶一直被皇室、贵族用作重要的陪葬品。那么,这件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梅瓶的主人究竟是谁?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在瓷器发展史上又有什么重要价值?
    • 杨可涵
    • 摘要: 历代皇室的书画收藏印,常被称呼为"御府"或"内府"印。唐代有"贞观"印;五代南唐有"集贤院御书印""建业文房之印""内合同印";宋徽宗见于卷上的有"御书""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等七玺;南宋高宗有"睿思东阁""机暇清赏""内府图书"等;金章宗有"明昌御览""御府宝绘"等七玺;元文宗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等印。明洪武间有"司印",是洪武时期书画汇入内府的重要印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