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火山

泥火山

泥火山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955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地质通报、地球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泥火山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亚平、高小其、李建辉等。

泥火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9551 占比:99.42%

总计:29722篇

泥火山—发文趋势图

泥火山

-研究学者

  • 张亚平
  • 高小其
  • 李建辉
  • 路盼盼
  • 王彦林
  • 阎贫
  • 郑国东
  • 万志峰
  • 何家雄
  • 孙治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闫大伟; 孙治雷; 耿威; 李昂; 曹红; 徐翠玲; 张喜林; 翟滨; 张现荣; 李清; 吴能友; 蔡峰; 骆迪; 孙运宝; 张栋; 周渝程; 吕泰衡
    • 摘要: 海底水合物丘与泥火山均属于不同相态流体向上运移排出至地表过程中的产物,与这2种特殊地质体相关的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独特的成藏过程和赋存规律,同时,它们也都是富碳流体排放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这2种地质体缺少系统的调查,加之对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和碳泄漏过程的研究程度不高,当前在海底水合物丘与泥火山特征刻画及准确甄别上还存在障碍,导致难以科学地评价与其伴生的水合物资源的聚集过程及环境效应。通过总结已有海底水合物丘与泥火山的阶段性研究工作,对该2种特殊地质体从地貌特征、内部结构、形成机制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演化过程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聚集过程的影响,并讨论了2种地质体的区别与联系。本研究可为理解全球海底富碳流体的排放及其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以及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 阎贫; 王彦林; 靳永斌; 赵美霞; 钟广见
    • 摘要: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Bamboo Coral(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 麻荣; 朱成英; 李新勇; 汪成国; 刘建明; 刘代芹; 李杰
    • 摘要: 泥火山活动能够将地球深部的碳输送到大气圈,是地质碳排放和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形式。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泥火山活动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贡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乌苏艾其沟泥火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北天山山前凹陷带的北阿尔钦沟背斜轴部。本文中结合该领域国际先进的测试技术,基于月尺度监测新疆乌苏艾其沟泥火山温室气体宏渗漏规模,分析了2021年新疆尼勒克M_(S)4.2地震前后研究区气体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H_(4)和CO_(2)气体通量在地震前有显著前兆异常,异常幅度约是背景值的2倍。通过对震前艾其沟泥火山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前兆特征分析,可为该地区地震短临预报趋势研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马勇; 马向贤; 张力; 胥旺; 李小雅; 卢昌顺; 傅庆州; 郑国东
    • 摘要: 泥火山溢出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解释泥火山的物质来源、油气水岩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活动性等。目前白杨沟泥火山群至少有75个仍在活动的喷口,其中有明显泥水溢出的喷口约40个。释放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甲烷的δC值为-51.1‰~-44.3‰,二氧化碳的δC值为-21.8‰~10.7‰,具有热成因原油伴生气特征,但也可能经历了微生物的改造作用。喷口泥水富集Na^(+)、Cl^(-)、HCO^(-)等离子,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和NaHCO型,可能是地下油气藏中的油田水与储存在深部地层中的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并经历过比较复杂的油气水岩相互作用。白杨沟泥火山的活动强度整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喷口气体的宏观渗漏强度和泥水pH值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的δC逐渐偏重,甲烷的δC变轻,揭示西侧区域泥火山与地下深部的连通性较好,地下地质流体向地表的运移速率较快,遭受的微生物改造程度相对较低,对流体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较小。
    • 许世阳; 柴少峰; 尹光华; 王平; 蒲小武
    • 摘要: 粒度组分是影响黄土震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集新疆艾其沟泥火山泥质碎屑喷出样品和泥火山发育区域出露的沉积剖面泥质碎屑样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测试的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别对样品中值(Md)、均值(Mz)、标准偏差(σΦ)、偏度(SK1)、峰度(KG)等粒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艾其沟泥火山泥质沉积物粒度组分中以粉粒为主,占56%左右,黏粒含量约为44%,粒度分布以偏众数,正偏态;周缘沉积剖面样品粒度组分以粉粒为主,占60%~70%左右,黏粒含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层沉积物中黏粒含量在15%~20%之间,极细粒含量占10%,粒度特征与天山黄土类型相似。黄土内黏粒含量影响其抗震陷性,含黏粒黄土抗震陷性能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泥火山沉积改造后的沉积粒度表现为黏粒组分显著增多,因此泥火山活动对沉积物的改造将粉质黄土逐渐向黏质黄土过渡,而黏质黄土的稳定性较高,从而提高了沉积物的抗震陷性能,但是黄土抗震陷性受多因素影响,定量分析泥火山活动对场地地震陷灾害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冯笛
    • 摘要: 天灾还是人祸:卢西泥火山2006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地面突然裂开一个大口,从中喷涌出大量泥浆,很快就吞没了周边的村庄、道路和工厂,造成14人死亡,数万人流离失所。此后,这里被人们称为卢西泥火山,它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泥火山,2017年时占地面积相当于980个足球场。现在,卢西泥火山还在不停地流出泥浆,科学家预测这场喷发可能会持续到2030年。
    • 钟摇; 朱利东; 杨文光; 周羽漩; 熊璨; 肖明; 李德亮; 张洪亮
    • 摘要: 探讨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沙溪庙组下段恐龙化石埋藏成因.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薄片分析,对化石围岩及上下岩层展开研究.化石围岩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其中见大量泥砾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具稀性泥流沉积特征.化石层上下大量发育以负荷构造、火焰构造、液化砂岩脉等为代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同沉积断裂、砂球(枕)以及地裂缝伴生发育,表明研究区液化软沉积物变形可能是受古地震事件影响形成.化石墙附近发育管状钙质结核,是区内存在大量甲烷并发生运移及排放的证据,可能是深部液化含水沉积物与甲烷上涌形成的通道.沉积物的液化与甲烷聚集是研究区泥火山发育的先决条件,经地震触发,液化沉积物以泥火山形式溢流喷出,"化石墙"则是喷出泥流对恐龙快速埋藏的结果.
    • 张波(文/图)1
    • 摘要: 定居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摄影师张波,每年都会造访独库公路,对这里的一切熟稔于心:冒着银灰色“岩浆”的泥火山、刀劈斧砍般的峡谷景观、奔腾的“天瀑”、山色峥嵘的冰达坂……他用镜头记录下雄奇的北疆风光。
    • 阎贫; 易海; 王彦林; 于俊辉; 罗伟; 刘兴健; 靳永斌; 李鹏春; 刘杰; 钟广见
    • 摘要: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多的海山海丘,过去都被推测为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岩浆火山.但近年来针对这些海山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量海底地层底辟形变与断裂、流体充注空白反射带和喷溢释放结构.通过浅表层取样采获了丰富的自生碳酸盐岩结核及深水珊瑚、海绵等生物,表明众多海山、海丘具有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东沙泥火山的发现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运移条件,为勘探源于中生界的油气和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大量深水珊瑚和海绵的出现指示东沙泥火山区可能是深水珊瑚礁、海绵礁发育区,为研究油气泄漏、化养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 凯瑟琳·科尔涅伊; 赵欢(翻译)
    • 摘要: 不是所有的火山都会喷出岩浆。事实上,还有许多火山会喷发泥浆,这类火山被称为泥火山。大多数泥火山只会偶尔流出少量泥浆,但有一座泥火山以其频繁而剧烈的爆发闻名于世。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泥火山学家阿德里亚诺•马齐尼(Adriano Mazzini)及其同事研究了洛克巴坦泥火山(Lokbata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