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7921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工企医刊、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全国医药行业第28次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等;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相关文献由43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伟、刘先宁、吴洁等。

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9211 占比:99.98%

总计:579339篇

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文趋势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研究学者

  • 高伟
  • 刘先宁
  • 吴洁
  • 姚志荣
  • 廖万清
  • 朱海峰
  • 朱秀萍
  • 温海
  • 程钰
  • 佐建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宁俊杰; 陈华友; 张铭鹰; 李胜秋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感染茄病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方法总结2019年11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播散性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播散性镰刀菌感染”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建库至今的相关文献;以“disseminated Fusarium infection”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PubMed、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此例为13岁女性患儿,以皮疹、发热为首发症状,具有典型镰刀菌感染的皮肤特点,经皮肤脱落物活检和血培养明确诊断为播散性镰刀菌感染,通过形态学鉴定为茄病镰刀菌。予以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等治疗后患儿痊愈。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38篇,结合此例报道,共有133例播散性镰刀菌血流感染患者。年龄范围6月龄~75岁,其中男61例,女72例。11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119例有特异性的皮肤损伤;基础疾病主要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13例。治愈51例,死亡82例,死亡率61.7%,其中单药两性霉素B治疗死亡率69.6%(71/102)。结论播散性镰刀菌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逆转免疫抑制,尽快接受正确的抗真菌治疗,推荐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
    • 陈轩美; 钱鑫
    • 摘要: 本文报道1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在使用注射用伏立康唑静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临床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雾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 陶春; 石敏; 黄玉; 李艳钰; 肖溢
    • 摘要: 目的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鼻脑型毛霉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鼻脑型毛霉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根据患者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用药史,发现其鼻脑型毛霉病可能性大,建议医师及时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建议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200 mg,qd进行针对性治疗。在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医护人员进行了用药教育和指导,并通过每日药学查房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控制,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期间并未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有鼻脑型毛霉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既往抗感染药物使用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毛霉菌感染的风险;在进行诊断性检查的同时,可经验性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毛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及早采取措施干预并做好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其依从性,保证用药剂量和疗程足够。
    • 康巍; 张戈; 张京家; 段思蒙; 王瞳; 李进; 皇甫芷如; 徐英春; 张丽
    • 摘要: 目的:评估国产、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制剂、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 BD)制剂与Am B标准品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一致性,并观察多种Am B制剂对侵袭性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以期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的标准文件M27-ED4和M38-ED3测定4种Am B制剂对393株侵袭性真菌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以进口注射用L-Am B的MIC值为参照,国产注射用L-Am B在多数受测菌种的基本一致性(essential agreement,EA)为100%,在热带念珠菌与近平滑念珠菌中EA分别为98%和95%。4种Am B制剂对大多数受测菌株的MIC值均≤2μg/ml。2种L-Am B注射制剂在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中MIC略低于Am B标准品与注射用Am BD制剂,但在部分希木龙念珠菌、土曲霉、镰刀菌、构巢曲霉中的MIC值为16μg/ml,高于Am B标准品和注射用Am BD制剂。结论:国产与进口L-Am B注射制剂的抗菌活性一致性较高。对大部分临床分离真菌来说,L-AmB制剂和非脂质体试剂体外抗真菌活性较强。目前,L-Am B对部分希木龙念珠菌、土曲霉等特定真菌菌种体外药敏试验的抗真菌活性降低,但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李鹏; 朱韵雅; 黄俊云; 曾治平
    • 摘要: 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罕见致病真菌Acrophialophora levis感染致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该真菌的微生物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抗真菌药物选择.发现Acrophialophora是引起人感染的罕见真菌,主要累及肺、脑、眼等器官,有效的治疗有限,治疗方案暂无统一标准,需结合药敏试验及治疗反应而定.
    • 陈泳伍; 张圣雨; 胡晓文; 汤璐璐; 沈爱宗
    • 摘要: 目的 统计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和相关用药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危险因素.结果 272例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患者,24例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发生率8.8%;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联用环孢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计使用量≥450 mg与AKI发生有关(P<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计使用量≥450 mg是AKI独立危险因素(P<0.05);13例发生AKI患者停药1周后肌酐值较用药期间最高值下降(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AKI较常见,用药期间应加强女性患者及累计使用剂量≥450 mg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评估,密切监测给药期间尤其是约2周患者肌酐水平.大部分患者AKI可逆.
    • 谢君; 黄蓉; 张郑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药学服务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从协助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该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期间,出现顽固性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建议积极补钾的同时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并更换为醋酸卡泊芬净继续抗真菌治疗.结果 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患者血钾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经相关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协助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关注用药安全,开展药学监护,可以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 高陆; 彭志元; 冯永怀; 袁钟
    • 摘要: 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合静脉滴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鼻-眼-脑型毛霉菌病的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 梁晓宇; 曹译丹; 宋燕青; 马洁
    • 摘要: 目的 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低钾血症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查阅印证.结果 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 1 000 mg,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钾降低,最低值分别为 30 g/L、37 × 109/L、2. 77 mmol/L,停药对症处理后,血红蛋白升至72 g/L,血小板升至42 ×109/L,K+升至3. 62 mmol/L,症状缓解出院.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很可能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密切监测、尽早预防与处理,可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
    • 封成
    •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对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150例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及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脑脊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脑脊液蛋白、葡萄糖及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蛋白及CD8+低于对照组,脑脊液葡萄糖、CD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M患者中辅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脑脊液蛋白、葡萄糖水平,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