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观

法律观

法律观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专利文献5212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法学等; 法律观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桂港、韩世强、叶玲等。

法律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4.63%

专利文献>

论文:5212 占比:95.37%

总计:5465篇

法律观—发文趋势图

法律观

-研究学者

  • 桂港
  • 韩世强
  • 叶玲
  • 李龙
  • 桂萍
  • 欧阳心力
  • 何自荣
  • 冶刚
  • 刘阳
  • 吕世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翠萍; 苏妍; 刘璇
    • 摘要: 从本质上讲,规划是一种基于一定政治目的的规范性活动,制定、实施与评价规划的过程是政策性和法律性统一的过程.教育发展规划亦如此,坚持政策观与法律观的统一、政策性与法律性的统一,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的政策性被过分放大,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在技术化、行政化模式中被弱化,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在政策主导的教育发展规划价值理论中也逐渐被忽略,规划与政策、规划与行政的结合使得教育发展规划迷失了"真我"、缺失了法律性.十八大以来,我党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确立,为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依法制定、依法实施的新要求.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划应努力探寻回归本质之路,在处理好规划与政治、规划与政策、规划与实践关系基础上,将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法制轨道,实现政策观与法律观的统一,从而有效地发挥规划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 李明桥
    • 摘要: 提升刑事诉讼执法质量,必须先形成正确的法律观.本文主要基于对刑事诉讼法的认识,分析法律观的转变情况,刑事诉讼法律观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从工具主义转向多种功能与价值,从实质合理转向形式合理,从国内优位转向国际优位.通过研究法律观的转变,可以确保有效执行刑事诉讼法,并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 何云鹏
    • 摘要: 唐甄在《潜书》中论述了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政令,但法律政令一定要切合实际,并充分发挥实际作用.推行法律政令绝不能靠行政命令或公文告示,官吏必须深入民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强调要君臣一体,君民一心,才能使法律政令真正得到贯彻施行.唐甄憎恶贪官污吏,强调治理国家在遵循"德主刑辅"的前提下,对贪官污吏及其"保护伞"要施以重刑,主张"刑自贵始",整肃吏治,使国家机器能够有效地运转.
    • 李明桥
    • 摘要: 提升刑事诉讼执法质量,必须先形成正确的法律观。本文主要基于对刑事诉讼法的认识,分析法律观的转变情况,刑事诉讼法律观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从工具主义转向多种功能与价值,从实质合理转向形式合理,从国内优位转向国际优位。通过研究法律观的转变,可以确保有效执行刑事诉讼法,并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 黄玉雪
    • 摘要: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晚清真正走向世界的开拓者,他善于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封建政治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深入探讨一系列的法律观.他的法律观受其个人因素和湖南地方历史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是其对西方不断探索和考察的结果.形成"通民气"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以法通商"、改革吏治、变革监狱制度的法律观维护国家的利益,对早期维新思想起到启蒙的作用.
    • 胡平仁
    • 摘要: 长期以来法理学和法哲学的泛化,导致其研究对象混乱、精神品格迷失,以及法学主体意识沦丧.其实,纯粹法理学立足于法认识论,是以一种内部视角来研究法律原理或内在理路的学问或学科;纯粹法哲学则运用法律或法学以外的哲学视角与哲学方法,侧重于法的本体层面和价值领域的追问与探究.纯粹法理学是唯一源自法律自身的理论,在法学理论家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走向纯粹法理学必须克服几个观念性障碍.纯粹法理学的纯粹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明确与单纯(反对把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纳入自己的阵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论的可检验性.纯粹法理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科学的法律观与法律史观;二是法律思维与法治世界观.二者的具体化展开,便是纯粹法理学的大致范围.
    • 本刊编辑部1
    • 摘要: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祭祀逝去的亲属,通过扫墓、焚烧冥币等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悼。清明节期间,祭祀用品热销,印有人民币图案的冥币最为常见。3月18H,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办法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币图样。新办法首次增加了禁止行为条款,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易耗品、票券等物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同时,自己兜里的人民币也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根据法律观定,若故意毁损人民币,则涉嫌违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