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实效

法律实效

法律实效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185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西部法学评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博览等; 法律实效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明、魏佳容、余清清等。

法律实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4.72%

专利文献>

论文:1857 占比:95.28%

总计:1949篇

法律实效—发文趋势图

法律实效

-研究学者

  • 陈明
  • 魏佳容
  • 余清清
  • 倪正茂
  • 姚俊廷
  • 孙来清
  • 柳杨
  • 田凤华
  • 谢波
  • 邹晓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再忆; 张美林
    • 摘要: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是“实效”,我国法治实效的研究可以从皮尔斯实效主义理论中得到启发与思考。皮尔斯的“实践、实验、检验”三个实效探求路径可以为法治实效得以实现提供三个初步性思考。法治建设的目标必然是追求法治实效,法治实效是法治建设的必然归宿,既指法治建设理论研究的实效,又指法治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针对皮尔斯实效主义理论对实效的探求启示,当下法治实效的实现可以从制定法治实效目标、实验验证并评估法治建设方案和让法治评估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三方面寻求突破点,这对法治建设工作的推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李培培
    • 摘要: 《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实施至今已逾六年,对该制度研究的重点应从立法设计转向运行状况,从实效层面对按日连续处罚制度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显得尤为必要。而运行实效的研究离不开对按日连续处罚制度运行中立法、执法和司法因素的综合系统考察,以实践考察为基础研讨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存在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并提出按日连续处罚制度运行实效的提升应当加强配套制度衔接、重视执法程序规范、完善司法审查机制等建议。
    • 董淳锷
    • 摘要: 基于“守法—违法”传统范式的引导,以往对市场监管法律实效的评估普遍忽视“监管规避行为”对法律实施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实证分析表明,针对被某项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规避行为的种类越多、规避行为被判定为合法有效的概率/比例越大、规避行为实施者被严格究责的可能性越低、规避行为的净收益越多、规避行为后果与立法目的偏离程度越高,则该项法律制度的实效必然越弱。简言之,普遍存在且成功实现目的的规避行为,是导致市场监管法律实效弱化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当针对某项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各种规避行为经过法律解释而普遍被判定为合法(有效),往往也就是该项法律制度缺乏实效而必须进行重大修改甚至将被废除的时候。
    • 罗炜
    • 摘要: 涉野生动物犯罪所引发的环境破坏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涉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虽在第341条予以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强调生态保护的背景下,对野生动物的认定标准模糊、客观归责不清,实践中通常会呈现重刑的特征,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较大争议.追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原意和刑罚轻缓化的现实趋势,加之域外成熟的立法借鉴,通过完善该罪的立法以及司法机关在认定主客观要素时的技术性调控,涉野生动物犯罪轻罪化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刑法的精神,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翟红彦
    • 摘要: “变法”之后如何实现“法治”?这即秦孝公最初面临的“孝公难题”。经过数十年的法律修订,我国环境法实施虽然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的目标,但还未达到预期法律效果。立法先导思维使立法的功能极化为继续立法以完善立法,这种循环变法不仅不能实现法治目标,反而导致法律失范。法律失范的根源在于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之间的张力结构失衡。失衡原因主要是,法律实效的匮乏瓦解了法律效力的恒定,而不是相反。法律失范的矫正必须首先立足于法律实效一侧,进而才能真正认识到另一侧法律效力意义匮乏的本质,最终协调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的匹配关系。然而,既有的法律实效概念存在将法律实效的本体与对法律实效的评价混为一体的根本缺陷。若不能进一步厘清法律实效的概念,而盲目调和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二者之间关系,反而可能加剧法律失范。
    • 高丽华; 岳文俊
    • 摘要: 在全面梳理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存在:农业清洁生产理念尚未得到重视,法律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实效,政府责任淡化可追责性差,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重视农业清洁生产立法,增强农业清洁生产立法实效,将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化与具体化,合理配置农业清洁生产的立法内容,这是解决农业清洁生产法律问题的必由之路.
    • 叶强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有不少亮点,但总体上其在性质定位、立法结构以及若干重要关系等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不足,影响立法通过后的法律实效。对此,本文着重从宏观方面就学前教育法的性质、篇章结构和几对重要关系进行阐述,以推动该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工作。
    • 叶晓晶
    • 摘要: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指环境法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规范和控制手段,主要通过义务性规范来达到其目的,换言之,为实现环境立法的具体目标,立法者应将侧重点放在义务性规范上,通过合理配置环境义务和精心设定环境责任,提升环境法的可操作性.我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转变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的变革来增进环境法的法律实效.
    • 叶晓晶1
    • 摘要: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指环境法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规范和控制手段,主要通过义务性规范来达到其目的,换言之,为实现环境立法的具体目标,立法者应将侧重点放在义务性规范上,通过合理配置环境义务和精心设定环境责任,提升环境法的可操作性。我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转变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的变革来增进环境法的法律实效
    • 赵文博1
    • 摘要: ''法治中国''建设的必备要件是农村法治化,这是当前''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法治中国''总目标完成的首要要件就是必须实现农村法治化。以法律实效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探析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现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