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学方法

法学方法

法学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217599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学论坛、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法学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金钊、刘风景、喻中等。

法学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599 占比:100.00%

总计:10217765篇

法学方法—发文趋势图

法学方法

-研究学者

  • 陈金钊
  • 刘风景
  • 喻中
  • 王祖书
  • 晓南
  • 李萌
  • 林长春
  • 王自阳
  • 白云东
  • 胡玉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凌斌
    • 摘要: 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从分歧走向对话,首先需要反思各自的方法论性质。两者的方法论分歧源自解释传统的差异。在法律解释上,德国法教义学源自“释经传统”,美国社科法学则类似“律法传统”。不同解释传统背后的制约因素在于法民关系即解释主体结构的不同,这既是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分歧成因,也决定着中国法律解释和法律实践的基本特点。因此,如果固守各自的立场和方法,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难以形成有效的对话和真正的互补。中国的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实质对话和深层融合的基础,同样在于中国自有的法民关系。以群众路线统合法学方法,既需要法教义学也需要社科法学,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法律和社会资源。同理,这也要求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丰厚土壤,服从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王影
    • 摘要: 法律论证作为动态的、多主体对话进程的论辩活动,显然需要遵循非单调逻辑的理念,而非固守单一向度的单调逻辑.其次,相对于其上位概念"论证"或者"论辩",法律论证需要遵循法律制度的要求,即规范导向.法律角色的话语权在诉讼当中并非对等分配,论证的程序也有时效上的限制,并通过程序法的规定加以调整.
    • 任海涛; 张玉涛
    • 摘要: 领域法学作为一种回应新兴学科的研究范式,崇尚"问题意识""综合视角""创新思维"的理念.以教育问题为导向的领域法学,应当成为教育法学的理论定位,这能够充分弥补传统部门法学体系封闭的局限,有效回应我国教育法治迅速发展的实践需求.教育法学的基本范畴是与教育现象相关的法律问题.今后的教育法学研究应当注重从价值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协调推进,系统开展我国教育法学的体系建构.
    • 王起超
    • 摘要: 我国立法学课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面临着教学技术选择的困境.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学研究地位的边缘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立法学研究方法的混乱,因此必须对立法学研究方法进行类型化,阐明哪些研究方法应当或不应当由立法学课程所采用.其中"通过"立法的研究主要由具体法律部门的立法研究和哲学层面的立法研究构成,二者都不应被立法学研究的课程所采用.而"作为"立法的研究则包括《立法法》的"法教义学"和立法的法社会学,应当成为立法学课程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而就立法学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而言,首先,立法学研究方法的确定能够对教师起到规范作用;其次,立法学研究方法对课程内容发挥引导作用;再次,立法学研究方法对课程的目的 具有引领作用;最后,对法学教育格局而言,立法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在司法课程主导之外扩展立法学的领地,提升地方院校的话语权与影响,并形成立法学的研究群体.
    • 宋华琳; 牛佳蕊
    • 摘要: 药品监管部门制定解释性规则,是其固有权限所在.解释性规则包括抽象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药品监管部门颁布的解释性规则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不具有法律规范效力,但对行政机关有直接拘束效果,对行政相对人有间接拘束效果.解释性规则对法院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但在药品行政诉讼案例中,更多体现了司法对解释性规则的尊重和援引.应考虑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完善解释性规则的制定程序,并确保解释性规则内容的合法性.
    • 郭晔
    • 摘要: "法理思维"作为论证和促进良法善治的思维方式,既包容又超越了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为法学的"规则之维"和"合法之维"增添了"正当之维",生成"三维融合"的法学思维新体系.它以"明法""言情""说理"的法治实践样态,让法的真知、情的观照、理的论证"三元共建"协奏出法治实践的交响曲.它以坚守公正、尊重人权、促进和谐彰显"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人为本"的至善美德和良法善治的崇高理念.法理思维以其独特的认识能力、实践机制和价值导向,引发着法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法学思维体系的创新.
    • 魏蘅
    • 摘要: 法律翻译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属性,涉及语言学、翻译学和法学等学科,其研究方法应当反映跨学科特点。目前国内法律翻译研究多采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方法探究文本含义和翻译方法,而较少利用法学方法。法学中的比较法和法律解释学与法律翻译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法律翻译可加以利用,以突破法律翻译研究的瓶颈,丰富法律翻译的理论基础。
  • 8. 论治疗法理学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刘国庆
    • 摘要: 治疗法理学主张法律乃一种社会驱动力量,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易导致正向治疗效果或反向治疗效果.治疗法理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为社会历史变迁、省思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弊端及交叉学科之发展等影响,乃多种因素合力所致.治疗法理学影响深远,促使问题解决型法庭应运而生,重塑法律人的角色定位,也触动法律教育范式的变革,治疗法理学因其感召力及独特的关注视角而为各国青睐,其影响日益国际化.治疗法理学已非单纯一种理论学说,具有较强的实践可能性,其基本路径为法律人应从司法态度及行为举止方面有所改进,法律运行中应力行程序正义等以激发正向治疗效果,通过此举亦有助于防范反向治疗效果的产生.治疗法理学意义重大,一方面拓展法理学研究的视角;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国家司法制度省思并改造升级,为民众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服务.我国司法制度的若干做法同治疗法理学之要求存在抵牾之处,易引发反向治疗效果,有必要检讨并予以完善.当然对于治疗法理学褒贬不一,既有溢美之词,亦有质疑之声,且不绝于耳,但瑕不掩瑜,治疗法理学将在批评声中日趋完善,焕发勃勃生机.
    • 摘要: 2019年4月12日下午,法学系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力宇教授来校作题为“论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学术讲座,法学系师生200余人认真聆听了朱力宇教授的学术讲座。
    • 齐夙
    • 摘要: 法学方法就是在法学的范畴内说明指出正义,进而更好的实现正义的方法.《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厚厚的机器操作指南,指引我们如何更好的生产产品,进而如何改进机器本身.具体表现就是模仿自然科学方法将法律规范概念化、体系化.一是利用法律概念构成法律规范,二是在法律的解释上,甚至在法律的补充上,利用体系的观点把握全体与部分间,在解释学上之循环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