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44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0篇、会议论文158篇、专利文献19410篇;相关期刊1366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学、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论坛、第二届中欧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等;法学教育的相关文献由4172位作者贡献,包括霍宪丹、房文翠、付子堂等。

法学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0 占比:18.08%

会议论文>

论文:158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19410 占比:81.25%

总计:23888篇

法学教育—发文趋势图

法学教育

-研究学者

  • 霍宪丹
  • 房文翠
  • 付子堂
  • 何勤华
  • 刘坤轮
  • 丁相顺
  • 张雷
  • 刘坤轮1
  • 包振宇
  • 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兰松
    • 摘要: 新法科作为新文科的子学科,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任,呈现跨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特点,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破,这就需要加快创新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一种新型且备受高等学校广泛关注的案例教学法如何更好地促进新法科的发展值得深入探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经验性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它与法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特征紧密相关。作为法学教育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理论、规则联系实际,法律知识与问题思考能力结合的知能并举,启发诱导等原则,并积极探索将列举案例、讲评案例、旁听案例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注重案例选择的代表性和适当性,同时和司法实务部门密切合作。
    • 许胜晴
    • 摘要: 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强调专业化教育的背景下,法学实践教学并未充分重视基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法学实践教学的高水平开展奠定基础。本文从知识融合、资源整合以及知行结合的视角,探究了法学实践教学如何有效纳入劳动教育,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知识融合来看,学生应学习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并在专业学习中整合专业知识和劳动知识,主要通过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的学习加深对劳动及相应权利义务的理解。从资源整合来看,应着重实现高校、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估机制,通过各类平台为学生劳动活动提供机会。就行知结合来看,应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并将之纳入学生考评体系,为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提供有效激励。
    • 陈柏峰
    • 摘要: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代,仍继续强调政治性。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严打”刑事政策有一定关系。1990年代以后,政治性在政法教育中日渐淡出,法学教育趋向服务市场经济的专业化。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法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深入政治领域,国家和社会治理广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范畴,涉外法治深度关联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些实践造就了强调政治性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政法教育。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应需更新。新政法教育与专业化法学教育并行,扩展了法学教育的领地。
    • 曹奕阳
    •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从业者所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长期以来,域外一些国家较为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实践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将职业伦理具体化为制度、规则,促使从业人员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法学院校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为学生将来成为遵循职业伦理规范的法律人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实施职后的法律继续教育,不断强化从业者的职业伦理修养;将法律职业伦理设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倡导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助力职业伦理培育。上述做法,对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有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如在多方位教育中增强实效等。
    • 摘要: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广西警察学院主办,是法学类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征稿方向:法学理论、司法探讨、法学教育、检察研究、警察法学、监察法学、证据法学、社会法学、监狱管理学、社区矫正法。
    • 姚宇
    •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在深刻地改变着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也对传统法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我国法学教育经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立法模式的成熟体系,但在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进入国际社会中心的国内国际两个背景下,也表现出中国特色元素不彰、理论实践融合不足、问题意识前瞻性弱等问题。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应从中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出发,通过夯实通识教学、融合实务元素、引入职业教学等方式逐步完善。
    • 薛韵
    • 摘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法律行业产生了诸多影响。人工智能时代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法学教育目标分层化、内容综合化、模式个性化、手段灵活化。为此必须重视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开设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法学教学新模式,深入人工智能研发部门开展教学实践,以期为未来高校法学教育的转型提供思路。
    • 程林; 李安
    • 摘要: 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其实现路径是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然而,我国虽已大规模实施了多年法治教育,却仍面临法治教育定位不清晰、内容不完整、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等严峻的现实问题。从主体角度进行审视,其症结主要表现在教育力量过于分散、教育主体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则在于完整构建法治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概念模块、工具模块、目的模块、价值模块等四个子系统的构建,厘清法治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价值,并以此为认知连接点,构筑起法治教育人才共同体,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法治教育专门人才,促进法治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 毋晓蕾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法学教育作为当代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不仅衍生出新的法学研究对象,而且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增加,并对学生掌握高效的法学学习方法以及熟练的法律实践技能提出要求。然而,原有的法学教育存在教育方式略显单一、考核方式相对固化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尚显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需要在明确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革新法学教育理念、创新法学教育方法、更新法学教育考核方式以及提高教师法学教学信息化水平,助推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 危红波
    • 摘要: 在信息革命的强劲驱动下,新文科、新法学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要求。这就使得法学教育面临着法学理论知识的数字更新、法学教育模式的复合探索、法学人才市场的供需重组等严峻挑战,法学教育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这既是构建数字社会秩序的需要、推进数字法治转型的需要,也是确立中国法学自主性的需要。因此,亟须确立面向数字法治的教育理念,塑造根植数字法学的知识体系,构建深度交叠互动的教育模式,进而为“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和数字法治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