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流管理

河流管理

河流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0263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陕西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国际水历史学会昆明国际会议等;河流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普林、吴阿娜、杨凯等。

河流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2631 占比:99.97%

总计:302730篇

河流管理—发文趋势图

河流管理

-研究学者

  • 冯普林
  • 吴阿娜
  • 杨凯
  • 董哲仁
  • 刘亚瑞
  • 刘琴
  • 吕升奇
  • 张心月
  • 彭静
  • 朱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舒彩文; 王朝樟
    • 摘要: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中占比最多的教学环节,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现阶段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新工科人才,而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开辟出新的模式。把黄河花园口水文站专业实践与“河流管理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所得到的教学成果也可以实现“1+1>2”的目标。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桥梁,既完成了基于专业实践的“河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体系,同时也掌握了二者相互传递的思想方法与专业知识,既巩固了对课程的认知,也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 刘亚瑞; 薛兴华
    • 摘要: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利益攸关者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型利益攸关者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评估。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调节与维持服务是最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认为文化服务很重要,四类利益攸关者都重视调节与维持服务,三大类服务中的食物供给、水资源提供、减少污染物、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景观等服务,而很少有利益攸关者群体认为固碳和土壤形成是特别有价值的服务,表现出不同利益群体间存在协同和冲突关系,这种关系需要管理措施调节与管理。
    • 刘亚瑞
    • 摘要: 建立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指标体系,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河长制河流管理政策中的整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整合程度最高的是提供服务50%,调节和维持服务为48.37%,整合程度最低的是文化服务1.63%,以期为增强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能力提供可操作性方法,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学依据。
    • 舒逸秋
    • 摘要: 以石马河水系河流管理现状为背景,针对石马河水闸规模小、水闸调蓄能力有限问题,从工程措施角度评判水闸工程联合调度的可实现程度,并对流域径流、设计洪水、涌量进行水利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对石马河干流洪水流动态演进过程与干流主要水利工程调度结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多种方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调度可有效提升水闸调蓄过流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 王伟; 吕涛
    • 摘要: “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我国河流管理与保护成效显著.“河长制”确认各级河长在河流管理保护中的职责,通过对河长每年工作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实施严格追责等措施,促进了我国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的改善并向长久保持.在实践中,我国“河长制”面临着本质偏离、考核异化、多元共治欠缺的困境,使得河流治理容易出现短期、反弹等现象,影响了“河长制”的实效.为此必须通过明晰各级河长的责任,确保以责任驱动“河长制”工作;建立多层面的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多元共治,弱化对行政权力的依赖来优化“河长制”制度,保障“河长制”的长效化、法治化.
    • 周星宇; 吴建斌; 白瑞泉; 刘帅; 刘睿; 李建华
    • 摘要: 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貌与生态系统,是影响河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降低区域生态发展质量.以吴江区6条河道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管理和公众反馈为指导目标,构建包括河流水质、水文、河床地貌、水生生物以及河岸带形态5个方面、15项指标的河流健康快速评价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居民反馈与综合评价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清水盪菀南、钱家甸东港以及肖家桥河段健康处于良好,浦家埭和打弓湾河段处于中等,照家湾河段处于亚健康;限制河段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流速低、河床地貌硬质化以及河岸带被侵占;与居民调查结果对比显示,河流评价结果与公众感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该体系具可操作性,适宜在吴江区域推广使用.
    • 毕健全
    • 摘要: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水生态环境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努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现在已经完成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管理范围划界以及1000km2以上的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是新时代河湖管理与保护的开始.文章找出新时代新形势下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遇到的管理范围细化不够、范围过大与民争利、岸线规划不尽科学、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 崔民
    • 摘要: 中国拥有约50000条河流.河流管理是国家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还有许多问题要研究和解决,特别是大型项目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河流管理转变为面向资源本身的河流流域管理,强调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内河流管理的新理念及其在我国的相关实践.
    • 奥德·赞格拉夫-哈梅德; 朱丽叶·马丁; 格尔德·鲁普; 乔安妮·林内鲁斯-拜耳; 史蒂文·鲍莱特; 李慧彦; 田晓劼
    • 摘要: The both polycentric governance and Living Labs concepts are based on decentralized participatory planning, co-design, and decision-making. While the concept of Living Lab is still emerging, the Isar-Plan (2000 ~ 2011) pioneered the approach for selecting, co-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along the Isar River in Munich, Germany. Despite multiple governing authorities involv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Isar-Plan, the polycentric governance that l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has to date not been analyz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ost-analysis of the Isar-Plan restoration planning process based on stakeholder interview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contribution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Isar-Plan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and discusses the Living Lab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governance.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how polycentricity facilitated trust, learning, and the co-design of a resilient waterscap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Living Labs can be a way of applying polycentric governance when autonomous and multi-scale decision-makers are collaboratively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policy solutions, and vice-versa.%多中心治理和"生活实验室"概念均基于去中心化的参与式规划、协同设计和决策而建立.尽管"生活实验室"的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兴起,但于2000~2011年施行的伊萨河计划既已对其进行了开拓性探索.该计划沿德国慕尼黑市伊萨河对多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选择、协同设计并予以实施.虽然多个管理部门参与了伊萨河计划的决策过程,但时至今日尚缺乏对促成该项目的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分析.本文以利益相关者访谈及文献综述为基础,对伊萨河计划的修复规划流程进行了分析.文章阐述了伊萨河计划治理架构的演变,论述了"生活实验室"的协同治理方法,并分析呈现了多中心治理如何增进信任和相互交流,以及韧性水景的协同设计.最终,本文认为,当各具自主权的多层级决策者共同参与政策方案制定时,"生活实验室"可以成为一种实施多中心治理的方法,反之亦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