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汾河上游

汾河上游

汾河上游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10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文史月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北地区)学术年会、201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等;汾河上游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雪花、王尚义、桑宇婷等。

汾河上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7.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110 占比:92.73%

总计:1197篇

汾河上游—发文趋势图

汾河上游

-研究学者

  • 赵雪花
  • 王尚义
  • 桑宇婷
  • 祝雪萍
  • 师学义
  • 刘小兵
  • 张健
  • 徐晓莉
  • 李振兴
  • 李新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超瑞; 桑宇婷; 赵雪花; 祝雪萍
    • 摘要: 针对变化环境下径流序列的突变特征,采用多尺度直线拟合法对汾河上游4个水文站(上静游站、汾河水库站、寨上站和兰村站)年径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检测,并基于系统的恢复速率及恢复力、方差及自相关系数的演变规律检测突变前兆信号。结果表明:上静游站、汾河水库站、寨上站和兰村站年径流量序列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5年、1966年、1966年和1966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突变后多年平均径流量较突变前分别减少了22.81%、19.75%、24.68%和31.14%;基于系统的恢复速率和恢复力检测到突变前兆信号分别发生于1973年、1958年、1958年和1958年,基于方差和自相关系数检测到突变前兆信号分别发生于1968年、1960年、1960年和1960年。突变前兆信号均提前于突变年份10 a之内,对突变具有可靠的预警作用。
    • 张燕; 师学义; 唐倩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预测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基础,它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而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运用SD_CLUE-S复合模型模拟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汾河上游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InVEST模型测算了不同时期下研究区碳储量情况.结果表明:2007-2017年汾河上游草地、未利用地及水体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自然增长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差异较大,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及水体呈相反趋势发展.2017年汾河上游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58977910.98t和147.54t/hm2,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1237143.02t和3.09t/hm2.2017-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下汾河上游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生态保护情景下显著增加,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59142210.16t和147.95t/hm2.生态保护情景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但同时要考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区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应基于生态保护情景,统筹各项资源,保障经济发展.
    • 蔺彬彬; 张亚琼; 郭维维
    • 摘要: 针对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严重衰减的问题,分析了上游汾河水库控制流域1961-2016年降雨、潜在蒸散发、径流的变化趋势,并对年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两个阶段。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Choudhury-Yang公式,计算了径流的气候弹性系数和下垫面弹性系数,对变化期的径流变化量进行了定量归因分析。研究表明:1961-2016年期间,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量显著减少,变化期年均径流量相比基准期减少了35.5%;径流的降雨弹性系数、潜在蒸散发弹性系数及下垫面弹性系数分别为2.62、-1.62、-1.89;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贡献率为57.8%,其次是气候变化,贡献率为42.2%,其中降雨的减少贡献了39.7%,潜在蒸散量的增加贡献了2.5%。汾河上游开展的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植被的同时,也导致流域实际蒸散发增大,另外煤矿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导致地表变形塌陷,引起降雨入渗量增大也导致了径流的减少。
    • 刘响; 王尚义; 田毅; 丁柏峰
    • 摘要: 通过整理和分析清代汾河上游灾害的频次、类型和等级,运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点及原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共发生自然灾害111次,灾害类型包括水灾、旱灾、冰雹、地震、蝗灾和霜冻,灾害等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中度水灾频次最多.水灾、旱灾、霜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自然灾害的年际变化呈现出高—低—高3个时段,整体呈递减趋势,10 a频次在公元1690—1699年最高,主周期变化为37~38 a.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阳曲最多.其原因与明清小冰期、ENSO事件和区域内的小气候、落后的农业条件、人口增多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有关.
    • 摘要: 根据《2021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和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安排,结合我省河湖管理工作实际,现提出2021年全省河湖建设和管理工作计划,安排如下:一、继续推进"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以汾河带动其他"六河"和"五湖"生态保护治理。(一)开工建设汾河上游娄烦、古交段项目太原市和古交、娄烦加快推进项目可研及初步设计编制工作,按照市县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健全投建运管机制,尽快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
    • 刘炜
    • 摘要: 笔者介绍了山西省汾河上游太原段的区域概况、国土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并从荒山造林、退化林修复、村庄绿化美化、退化草原修复4方面提出了该区域国土绿化建设技术措施,以期为这一区域林草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治理方法和技术路线.
    • 邢馨予; 赵雪花
    • 摘要: 针对径流序列具有较强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征,为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月径流组合预测模型LMDQPSO-CRJ。选用局部均值分解法(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对径流数据分解降噪,并对第一个高频分量用变模态分解法(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进行二次分解,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QPSO)对确定性循环跳跃网络(Cycle Reservoir with Regular Jumps,CRJ)进行参数优化,最终建立LMD-QPSO-CRJ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汾河上游汾河水库站和上静游站的月径流预测,并与单一QPSO-CRJ模型及CEEMD-QPSO-CRJ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验证期LMD-QPSO-CRJ模型的MAE值和RMSE值与单一QPSO-CRJ模型相比分别减少32%~40%和23%~31%,与CEEMD-QPSO-CRJ模型相比分别减少11%~26%和11%~18%,LMD-QPSO-CRJ模型的NSE值最接近于1。因此,LMDQPSO-CRJ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以用于指导实际的生产建设。
    • 刘林; 李金峰; 李泽利; 赵昌亮
    • 摘要: 汾河流域水体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布范围广,监测、管理难度大.以河岔水文站以上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和验证,并基于月尺度对汾河上游流域2005—2015年径流、泥沙和非点源溶解态氮负荷进行模拟.采用确定性系数R2、Nash-Sutcliffe系数(NSE)和百分比偏差(PBIAS)相结合的形式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下,径流、泥沙、溶解态氮模拟和实测过程线总体拟合度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NSE均高于0.5,|PBIAS|均低于25%,所构建的SWAT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适用性,可用于模拟、分析和预测该地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问题.
    • 邹琴英; 师学义; 付扬军; 和娟; 黎强
    • 摘要: 汾河上游属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严重区,为了给汾河上游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治理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技与数据支撑,基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计算汾河上游土壤侵蚀模数,并对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上游最大土壤侵蚀模数为48117.10 t/(km2·a),平均侵蚀模数为2781.74 t/(km2·a),侵蚀强度等级比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坡度大、植被覆盖度低的有林地、人工及其他草地和耕地,这三者的潜在土壤侵蚀量较大,采矿用地、未利用地、其他林地、园地平均侵蚀模数也较大,应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合理利用草地、林地和耕地,杜绝乱砍滥伐、不合理矿山开采等,尽可能减少人为土壤侵蚀;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侵蚀强度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1200~2000 m是土壤侵蚀主要海拔段;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8°~35°坡度范围是流域土壤侵蚀的严重区域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 张国栋; 张照玺; 余韵; 张志华
    • 摘要: 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利用1951—2016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SWAT模型的构建,设置1978年、1998年和2016年3种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结果 表明:模型在研究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精确地模拟汛期月径流量及全年径流量,年平均径流量呈下降趋势;1978—2016年研究区林草面积占比显著提高,农用地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使汛期径流量、最大月径流量减小以及汛期径流系数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