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气体

污染气体

污染气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64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9284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鉴定与鉴赏、大气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五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江苏省颗粒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工环保技术2014研讨会、第十七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控制与监测技术研讨会等;污染气体的相关文献由1300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品华、刘文清、李昂等。

污染气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2846 占比:99.90%

总计:193037篇

污染气体—发文趋势图

污染气体

-研究学者

  • 谢品华
  • 刘文清
  • 李昂
  • 刘建国
  • 司福祺
  • 吴丰成
  • 方武
  • 张治民
  • 杨斌
  • 熊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非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_(2)、NO_(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_(2)、O_(3)、NO_(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_(2)、O_(3)、NO_(2)、CO)的区域分布。
    • 李旺旺; 刘燕; 李国学; 杨佳; 杨燕; 马若男; 袁京
    • 摘要: 以脱水污泥和玉米秸秆堆肥为对照,采用实验室规模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微生物菌剂(VT菌剂)和含磷添加剂(过磷酸钙和磷石膏)对污泥堆肥腐熟度、污染气体排放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添加显著促进堆肥腐熟,最终种子发芽率指数为126%~158%。菌剂和两种含磷添加剂混合添加可更大程度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其中菌剂和过磷酸钙联合添加可减少63.3%的NH_(3)和42.8%的H_(2)S排放量,菌剂和磷石膏联合添加可减少97.6%的NH_(3)和54.4%的H_(2)S排放量。添加剂处理均可降低CH_(4)的排放。添加菌剂可以降低30.7%的N_(2)O排放,但是菌剂与过磷酸钙和磷石膏联合添加会增加堆肥前期的N_(2)O排放。含磷添加剂处理可提高18.3%~22.9%的总养分(TN+P_(2)O_(5)+K_(2)O)含量。研究表明,VT菌剂和含磷添加剂联合使用是提高堆肥产品品质、减少堆肥过程污染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
    • 摘要: i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 张丽莎
    • 摘要: 针对车辆行驶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颗粒物、CO、NOx等),对隧道的空气净化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适合实际工程使用的空气净化系统设计方案。
    • 高士雄; 王伟超
    • 摘要: 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状况,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文物库房温度适宜,展厅和文物库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甲醛浓度不高,基本满足文物保存环境的要求。但也存在展厅和文物库房温湿度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较高、展厅照明设计不合理、微环境调控设备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中提出应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采取主被动调控措施、改善展厅照明环境、配置文物藏展设备和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 王宁
    • 摘要: 为降低城市污染气体浓度,维护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提出考虑污染气体扩散效应的城市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案.基于实际生活情况分析城市污染气体,分别在点源、线源、面源三个角度搭建污染气体扩散模型,获取污染气体扩散特征,通过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两方面规划城市景观环境,优化植物树种、计算植物吸收污染气体能力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选取建筑形态、确定建筑间距以及布局,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提出方案在风力等级为3级与5级下,污染气体浓度范围均低于安全浓度30.15 mg/m3.
    • 成潇潇; 刘建国; 徐亮; 徐寒杨; 金岭; 束胜全; 薛明
    • 摘要: 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污染气体浓度与扩散分布不确定性问题,利用自主设计并搭建的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系统,对返排液中污染气体进行浓度反演,并通过返排液流速及污染源大小,计算出污染源源强.结合现场环境,建立参考坐标,对高斯扩散模型进行数学推导,构建污染源面源扩散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源强、距离、风速、大气稳定度影响气体浓度扩散.对返排液进行80 h连续测量,确定主要污染气体浓度及面源源强.实验结果表明:返排液排放的主要污染气体为丙烷、戊烷、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对应的最大浓度分别4.689,25.494,30.324,0.656,4.620 mg/m3.最大面源源强分别为1.9872,10.9750,12.8513,0.2707,1.9064 g/s.结合风速及日间环境情况,选取大气稳定度,将源强代入面源扩散模型,进行污染气体扩散浓度构建,实现对不同污染气体不同位置上浓度分布的实时监测.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利用FTIR方法并结合面源扩散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对污染源的非接触远距离在线测量,还能对污染气体分布进行安全区域划分.
    • 贾勇; 陈晓飞
    • 摘要: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监测范围受限实现复杂,无法满足现在发展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污染气体排放智能监测技术.将监测点设定为含有污染气体指标的各数据对象,计算各监测指标均值与标准差并归一化处理,采用相似度算法,求解各数据对象间相似度并合并,直到聚类收敛,基于物联网技术,综合利用GPS、传感器等技术与设备,架构智能监测技术网络拓扑结构.在Microsoft.NET framework 5.3的运行环境下完成仿真实验,实验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实时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
    • 张倩茹; 张旭; 叶蔚; 高军
    • 摘要: 有非被动污染气体释放的室内环境,其排污效率不仅与气流组织有关,还与气体释放特征有关.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得到房间排污效率与气体扩散特征数Π之间的关系,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排污效率的表达式.研究表明:Π可以表征气态污染物受到的体积力与惯性力的相对大小;重型污染气体释放场景的排污效率可以表达成Π和排风口高度的指数函数形式;在工程设计中可使用文中提出的线算图查询得到房间整体排污效率和易燃易爆区域体积比.
    • 金孝鲜
    • 摘要: 文物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严苛,如果长时间处于恶劣环境中,文物受损会让其寿命严重缩短,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加强文物环境管理,根据文物种类、材质的不同,为其提供适宜保存的理想环境,将会延长文物寿命、保障其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首先列举了对文物保护影响较大的几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辐射、微生物、污染气体等.随后针对当下文物保护工作中环境管理的现状,分别从健全文物环境管理制度、引进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使用感应调光系统和低辐射照明设备等方面,从存储环境这一视角,总结了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几点经验,为做好文物保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