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色遥感

水色遥感

水色遥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174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湖泊科学、海洋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第七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2009年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等;水色遥感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贤强、马荣华、曹文熙等。

水色遥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6174 占比:99.38%

总计:16275篇

水色遥感—发文趋势图

水色遥感

-研究学者

  • 何贤强
  • 马荣华
  • 曹文熙
  • 潘德炉
  • 唐军武
  • 田礼乔
  • 龚芳
  • 朱乾坤
  • 杨跃忠
  • 毛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俊杰; 黄妙芬; 骆蔚健; 王忠林; 邢旭峰
    • 摘要: 目前,学者主要关注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海面油膜。然而,经海洋物理过程或人为喷洒化学分散剂处理形成的水中油对海洋生境也具有危害作用。水体上行辐亮度是水色传感器的重要信号源,通过分析含油水体的上行辐亮度光谱特征,探索快速有效地遥测水中油的方法对保护海洋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连港海域现场实测数据及Hydrolight模拟含油水体水下光场,通过分析上行辐亮度随波长、水深及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特征,剖析水中油对上行辐亮度光谱的影响及水中油的敏感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水中油的主要波谱响应区间位于可见光波段(380~760nm)。随着水中油浓度的增加,上行辐亮度光谱峰值有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及蓝光波段辐亮度量值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处于水色遥感的探测光谱范畴,为利用水色遥感技术探测水中油提供了光谱依据。其次,上行辐亮度随水深逐级递减,并在接近水体下界面前不降反升的现象说明刚好在水面之上的上行辐亮度由各深度水体组分的后向散射及下界面的反射共同贡献,再经水汽界面上行透射而得,属于水体辐射传输的核心机理。这与水面油膜通过油类物质改变海表反射率而产生与自然海表不同反射光谱的探测机理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再者,与含水中油水体后向散射产生的上行辐亮度相比,海表对太阳光的反射属于强信号,会掩盖水体组分信息。水色卫星搭载的水色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侧摆能力,能避开太阳辐射反射信号并接收到含水中油水体的上行辐亮度;水色卫星的当地过境时间一般为10至14点,且水色传感器具有高信噪比特征,满足含水中油水体的暗像元探测要求。该研究揭示了水色遥感探测含水中油水体的光谱和机理依据,表明可以视水中油为一种新的水体组分,基于光在水体中的辐射传输过程,开展含水中油水体的水色遥感反演研究。
    • 崔廷伟; 张杰; 马毅; 刘荣杰; 肖艳芳; 陈晓英; 韦云宏; 秦平; 牟冰
    • 摘要: 卫星水色遥感是研究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从北冰洋卫星水色遥感产品的时空覆盖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北冰洋遥感反射率、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等卫星关键水色产品的定量化水平及不确定性来源,凝练了未来需突破的若干关键技术.(1)7~8月是一年之中北冰洋卫星水色遥感产品空间覆盖率最高的时段(约为56% ~62%),而每年10月至来年3月则不足20%,海冰覆盖(9月影响最小)、云雾干扰(4~8月影响最为严重)、低光照(9月至来年3月影响最为严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多星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色产品的空间覆盖率.(2)4~6月是北冰洋卫星遥感反射率产品精度最高的时段,高质量数据的占比可达82%,其次为1~3月和7~9月(75%),10~12月最低(57%);基于半分析算法的溶解有机物浓度卫星遥感反演精度较高(误差约为12%),而卫星标准叶绿素a浓度产品则存在低值区高估、高值区低估的问题(相对误差为82% ~112%);初级生产力遥感产品存在明显不确定性,叶绿素a浓度及其垂向分布、藻类光合作用参数等是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3)提升北冰洋水色遥感观测能力需突破以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①高纬度海域卫星水色遥感资料的高精度处理方法;②基于北冰洋水体光学特性的高精度区域性水色反演模型;③多星协同的北冰洋水色观测技术;④协同卫星遥感与无人移动观测的北冰洋环境监测技术;⑤北冰洋海洋光学性质的参数化模型构建.
    • 张兵; 李俊生; 申茜; 吴艳红; 张方方; 王胜蕾; 姚月; 郭立男; 殷子瑶
    • 摘要: 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和水库等内陆水体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内陆水体分布和水质时空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相比常规实地采样监测手段,卫星遥感在长时序、大范围内陆水体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受到海洋水色遥感理论和方法的推动,同时也得益于内陆水体光学特性数据的不断积累,近年来内陆水体光学遥感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从典型研究区的典型算法实验性研究,拓展到长时序、大范围水体产品生产;从水色遥感算法的科学研究,发展到内陆水体参量时空变化分析和水环境监管决策支持方面.尤其是在水体分布提取、水体遥感数据大气校正、叶绿素a浓度反演、水体颜色监测、浑浊程度监测、营养状态评价、黑臭水体监测、湖冰监测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一些面向长时序、大范围内陆水体的光学遥感产品.未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陆水体光学遥感的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内陆水体光学特性数据获取和分析工作,完善面向长时序、大范围内陆水体的水色遥感算法.此外,有必要发射面向内陆水体监测的卫星星座,或者在通用陆地卫星星座遥感器设计中兼顾内陆水体的应用需求,从数据源上解决内陆水体光学遥感面临的问题.
    • 贺弢; 刘帅伟; 周淑媛; 杜朗
    • 摘要: 水下漫射衰减系数(Kd)是海洋水色遥感和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参数.目前Kd主要采用水下剖面测量的方式,需要人工手动根据深度需要进行布放和回收,作业过程相对复杂.基于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两栖无人机技术,本文总结了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接着探讨了两栖无人机在实现水下漫射衰减系数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中潜在应用,为水下光场监测和水色遥感深入应用提供支撑.
    • 李阳东; 胡佳杰; 吴珍瑜
    • 摘要: 悬浮泥沙浓度(SSC)的变化对渤海海域的生态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已有表层水体SSC遥感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利用较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影像,基于优化后的模型对渤海表层水体的SSC浓度在半月潮周期中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渤海各海湾表层水体SSC在半月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从小潮到大潮,辽东湾和渤海湾表层水体SSC先减小后增加,而莱州湾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SSC则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2)渤海表层水体SSC存在明显的日内变化,且半月潮潮情对渤海SSC的变化作用显著.在一个连续潮周期中,除莱州湾和辽东湾外,渤海海域SSC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呈现出大潮时较大、平常潮次之、小潮时较小的特征.(3)渤海海域沿岸浅水区的SSC高于中部深水区,同时渤海海峡西北部脊沟区水体的SSC变化系数表现出与局部地形相似的辐射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水深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对SSC的空间变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 王剑; 陈楚群; 周伟华; 李祥付; 吴颉; 叶海彬; 唐世林
    • 摘要: 常规异养细菌监测方法精度高但费时费力且不能连续观测,而卫星遥感成本低、可以大面积同步、长时间周期观测,可与常规方法互补.文章利用南海北部10个航次采集的表层异养细菌丰度和卫星遥感反射率,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异养细菌丰度的遥感模型,其模型决定系数为0.81,均方根误差为2.44×108个·L-1,平均相对误差为21%,具有较好表现.利用该模型估算南海北部表层异养细菌丰度,结果显示:从珠江河口到南海北部开阔海域,异养细菌丰度逐渐减小.夏季河口地区平均异养细菌丰度最高,春季最低;近岸海域靠近珠江河口西侧的平均异养细菌丰度高于东侧;冬季陆架地区平均异养细菌丰度最高,夏季最低;开阔海域的异养细菌丰度变化幅度较小.
    • 田礼乔; 李森; 孙相晗; 童如清; 宋庆君; 孙兆华; 李勇
    • 摘要: 精确的现场水体光谱特性测量与分析是水色遥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基础问题.传统的剖面法、水面之上法等水体光谱现场测量方法无法直接测得离水辐亮度(Lw),后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不确定性较大.天空光遮挡法(SBA)实现了对水体离水辐亮度的直接测量后处理流程相对简单,能较好地避免传统现场光谱测量方法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成熟的基于SBA方法的水体光谱测量系统,因此基于SBA方法开展新型水体光谱测量系统研制与测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作者在系统分析SBA水体光谱现场获取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首套基于SBA方法的漂浮式水体光谱测量系统的研发情况,详细阐述了其硬件结构设计及系统单元设置情况.通过2017年9月20日珠江口(113°32′38″E,22°25′43″N)的系统现场测试分析验证了该系统分钟级高频次连续水体光谱采集能力.该系统实现了连续直接观测得到离水辐亮度和入射辐照度进而计算得到遥感反射率(Rrs)的功能,其变异系数均小于5%,将系统观测结果与M a-ya2000 Pro同步观测获得的遥感反射率对比,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系统采用SBA方法进行水体遥感反射率测量的有效性.连续观测实验证明了该系统水体遥感反射率测量的稳定性以及快速跟踪水体光学特征变化的能力.论文指出了基于SBA漂浮式水体光谱测量系统发展起来的漂浮式光学浮标(FOBY)在自阴影评估与校正、数据质量控制、数据高频获取、浮标姿态记录、多要素联合观测、长时序大范围组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基于SBA方法研发的漂浮式水体光谱测量系统能实现水体光谱的高频观测,以及水体光学特性的快速变化动态跟踪,有助于提高现场测量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匹配效率;基于该系统,在建立传感器观测网的基础上可以获取水体光谱大数据集,有利于大幅提高各种卫星数据水色遥感应用潜力.
    • 张丙珍
    • 摘要: 社会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愈发严重的水域环境问题,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缺乏适用性,为满足高精度的环境监测要求,亟需创建全新的监测平台.文章提出了环境遥感监测系统REMS,根据水色遥感的基本特性创建生物光学模型,精准识别水体污染的关键指标,针对其富营养化等方面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再给出水体质量的综合判断.结合我国某湖泊,将其作为试验区,以水环境监测数据为指导,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所得结果表明,REMS系统的构建具有可行性,可实现对水色污染的有效监测以及高精度的评估,相较于传统的经验统计模型而言,全新的水体光学模型蕴含更丰富的参考价值,可良好反演水质参量,给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