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势

水势

水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9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4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水势的相关文献由17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吉跃、吴文福、张希明等。

水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63.3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254 占比:36.39%

总计:698篇

水势—发文趋势图

水势

-研究学者

  • 李吉跃
  • 吴文福
  • 张希明
  • 曾凡江
  • 刘坚
  • 张亚秋
  • 李卫红
  • 程强
  • 韩峰
  • 柏新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利剑; 马娟娟; 孙西欢; 郭向红
    • 摘要: 叶片膨压探针(LPCP)技术是通过测定在恒定磁压力下叶片输出压力的衰减情况,能够实现原位连续无损监测植物叶片膨压变化,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指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利用LPCP技术进行相关植物气孔生理、水分状况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灌溉,是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梳理现有植物水分状况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概括了LPCP技术的基本原理、安装策略和不同诊断指标的选择,并通过分析膨压变化参数与环境因子、植物水分生理参数间的关系来阐释该项技术对植物水分状况的诊断机理。提出目前LPCP技术仍处于诊断机理探索阶段,尚需在冠层尺度拓展、多环境因子预测和多源连续性指标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应将今后研究重点由探究植株生理反馈机制向制订合理灌溉策略转变。
    • 武小飞; 杨帆; 岩晓莹; 郭天崎; 朱谧远; 黄明斌
    • 摘要: 为探究土壤-刺槐系统水流阻力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情况,通过盆栽试验方法设置8个水分梯度(田间持水量的30%~100%),研究了两年生刺槐在生长季内的蒸腾速率、根水势、叶水势及土壤-刺槐系统水流阻力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刺槐蒸腾速率、根水势及叶水势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蒸腾速率在30%~7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根、叶水势在30%~5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增长最快,此后基本稳定;(2)土壤阻力、根系总阻力、植物传导阻力及叶-气阻力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均在30%~5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减小最快,其在生长季内大小为7月>10月>8月>9月;(3)土壤-刺槐系统总阻力的变化趋势与叶-气阻力相近,是由于叶-气阻力占总阻力的96.0%以上,并对总阻力的调节起主导作用。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推测刺槐在大于50%田间持水量范围,可保持健康、可持续生长。
    • 赵军; 许泽宏
    • 摘要: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非生物因素之一,合理的调控措施可以减轻盐渍化对植物的危害。采用砂培试验,以德玉4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定3个盐分浓度(0、50、100 mmol/L NaCl)、4个硝铵水平[NO_(3)^(-)(%)/NH_(4)^(+)(%)=0/100、70/30、30/70、100/0],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盐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氮素形态如何,NaCl胁迫明显影响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在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单施NH_(4)^(+)或硝铵混施处理比单施NO_(3)^(-)处理具有更高的干质量、叶面积及SPAD值。盐胁迫(50、100 mmol/L NaCl)条件下,存在NH_(4)^(+)供应情况下玉米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特征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等荧光参数均具有较大值,叶片非化学猝灭系数、水势、渗透压、膨压等参数存在较小值,表明供给NH_(4)^(+)可有效减轻盐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各处理的无机离子(Na^(+)、K^(+)、NH_(4)^(+)、Ca^(2+)、Mg^(2+)、Cl^(-)、NO_(3)^(-))数据表明,在根系养分吸收过程中,NO_(3)^(-)被Cl^(-)取代造成养分运输受限是盐胁迫抑制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NH_(4)^(+)比NO_(3)^(-)更有利于缓解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综上,本研究结果诠释了通过培育耐盐性较高的玉米品种和施用NH_(4)^(+)肥料,对于开发利用中低度盐渍化土壤具有可行性。
    • 尚念科; 孔令刚
    • 摘要: 空穴是压力由常压降低到负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压力由负压升高至常压时,空穴就会逐渐消除,而不是必须要靠较高的正压。形成空穴的气核是来源于水中溶解的气体,压力降低时从水中逸出,压力恢复后又重新溶于水中。压力变化是决定空穴发生和消除的最直接因素,低水势与空穴的发生只是一种伴随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利用气体溶解平衡原理,通过压力变化研究空穴的发生与消除,更容易发现和了解空穴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诸多理论和实践现象能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 徐洪乐; 吴希宝; 梁少奇; 孙兰兰; 薛飞; 苏旺苍; 吴仁海
    • 摘要: 农田恶性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日本看麦娘(A. japonicas)和大穗看麦娘(A. myosuroides)的种子萌发及出苗特性仍不甚清楚。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及盆钵法研究了3种杂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水势、盐分的萌发特性及不同埋土深度下的出苗特性,旨在为杂草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大穗看麦娘种子在恒温5~30°C、变温5°C/15°C~25°C/35°C,NaCl浓度0~300 mmol·L^(-1)时均可萌发,而看麦娘种子仅在恒温5~20°C、变温5°C/15°C~20°C/30°C、NaCl浓度0~200 mmol·L^(-1)时萌发。3种杂草种子在水势大于-1.0 MPa时均不能萌发;但日本看麦娘较另外两种杂草能够耐受更低水势。抑制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大穗看麦娘出苗50%的埋土深度分别为2.27、9.26和8.17 cm,表明日本看麦娘和大穗看麦娘出苗能力高于看麦娘。综上,3种杂草种子对温度、水势、盐分及种子所处土层深度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日本看麦娘和大穗看麦娘强于看麦娘。3种杂草种子较强的萌发及出苗特性是其在农田造成危害的重要基础;后期应加强对3种杂草的监测,并采用多种措施对其进行综合防治,以防其危害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
    • 张凯; 张勃; 王润元; 王鹤龄; 赵鸿; 赵福年; 齐月; 陈斐
    • 摘要: 大气CO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环境问题.为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在典型半干旱区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开展了CO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试验设对照(390μmol·mol?1)、480μmol·mol?1和570μmol·mol?1等3个CO2浓度(摩尔分数)梯度.结果表明:在对照和增加CO2浓度条件下,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斜"V"字型曲线;叶水势日变化呈现反抛物线曲线走向,在中午后出现水势曲线拐点.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乳熟期最小.而蒸腾速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拔节期最小,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孕穗期最大,乳熟期最小.随着CO2浓度升高,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势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与对照大气CO2浓度相比,在480μmol·mol?1浓度和570μmol·mol?1浓度下,整个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4.68%和28.20%,气孔导度平均降低了15.29%和24.83%,胞间CO2浓度平均提高了10.38%和26.15%,蒸腾速率平均减小了6.63%和12.41%,WUE平均增加了22.9%和46.9%.随着CO2浓度升高,蒸腾失水减少,叶片水势不断增加,从而增强了春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研究结果为我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 吕朝燕; 高智席; 严羽; 王利霞; 魏英; 叶丽; 卢珊珊; 张琴
    • 摘要: 石斛属植物多附着在其他植物体或岩石上,水分获取困难,其特殊的水分利用策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弄清石斛属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和机制,该文选用3年生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通过盆栽控水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探讨在不同干旱历时和干旱后复水条件下两种石斛的叶水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两种石斛叶水势均呈升高趋势;金钗石斛叶水势由充分供水时的(-1.04±0.02)MPa增加到干旱60 d时的(-0.86±0.03)MPa,铁皮石斛叶水势由(-1.04±0.02)MPa增加到(-0.87±0.03)MPa;两种石斛均表现出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抗旱适应机制;干旱结束后复水,两种石斛的叶水势随着复水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复水20 d时,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叶水势分别为(-0.96±0.05)MPa和(-0.96±0.02)MPa,其叶水势均未恢复到干旱前充分供水时的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石斛的土壤含水率和叶水势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由此认为,两种石斛属植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干旱胁迫耐受能力和相对较差的胁迫后恢复能力.
    • 邢佳伊; 李丽; 王超; 邢换丽; 郝卫平; 王耀生
    • 摘要: 以"XR4347"冬小麦品种为供试作物,在温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不施氮(N0)和施氮(N1,1.5g·盆-1)2个氮素水平,每个水平下设置3种水分处理模式,即全程充分灌水(CK)、干旱锻炼后复水(PW)和干旱锻炼后复旱(PD),研究施氮和干旱锻炼后复水/复旱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锻炼后复旱使植株水势降低.与CK和PW处理相比,干旱锻炼后复旱对气孔导度(gs)的降低作用大于光合速率(Pn)的下降,因此,提高了叶片和植株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CK和PW处理下,施氮与未施氮处理相比,叶片的Pn和gs均显著提高,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nt,Pn/gs)小幅度增加.PD处理下,施氮对gs的影响大于对Pn的影响,与不施氮(N0)处理相比,施氮(N1)处理下小麦叶片Pn增加4.5%,而gs下降13.6%,因此,WUEint显著提高.干旱锻炼后复旱显著降低了施氮后植株的gs和耗水量,其WUEb和叶片δ13C在施氮后最高,进一步表明干旱锻炼后复旱条件下施氮提高植株的WUEb主要是由于气孔的调控造成的.因此,在干旱缺水地区,将干旱锻炼与施氮结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植株耗水量、节约灌溉用水、维持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还可以提高叶片和植株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
    • 杨爱峥; 李志磊; 付强; 李全峰; 贺昕瑶
    • 摘要: 利用可精准调控CO2浓度的人工气候室,设置2个CO2浓度(常规组:400μmol/mol和倍增组:800μmol/mol),同时设置2个NaCl胁迫浓度(对照组NaCl浓度为0;盐胁迫组400 mmol/L NaCl),探讨CO2浓度倍增和土壤盐胁迫对藜麦生长、生理、叶片离子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内禀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CO2浓度倍增显著提升藜麦光合速率、降低藜麦气孔导度,提高藜麦内禀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藜麦产量.但是,在CO2浓度倍增处理下,随着藜麦生长,光合速率提升幅度逐渐缩小,藜麦产生光合适应现象.此外,在盐胁迫下,与CO2浓度常规组相比,CO2浓度倍增最终(63 d)降低藜麦叶片Na+浓度达42%,增加藜麦叶片K+浓度达26%,有效调控藜麦叶片中离子平衡,表现出明显的吸K+排Na+的现象.同时,CO2浓度倍增促进藜麦渗透调节,有效调控藜麦叶片水分运动,增加细胞含水率,降低叶片溶质势和水势,提高压力势,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藜麦内禀水分利用效率与藜麦叶水势、溶质势,光合速率和K+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CO2浓度倍增调控作物耐盐性的生理机制,为应对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土壤盐碱化问题,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 余逍; 李开萍; 刘子琦; 李渊; 申海婷
    • 摘要: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与植物茎流、土壤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0~15 cm土层的土壤水势对SPAC界面的响应更明显,植物茎流昼夜差异显著,植物水势表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午休”和“夜间补偿流”现象。植物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无明确边界,但存在缓冲区,大气水势对植物水势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为大气水势=-62 MPa;植物茎流与土壤水势呈分段线性关系。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和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响应一致,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水势的响应较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明确。研究发现,黄金梨植物水势最低值达-2.94 MPa,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当土壤水势<-0.23 MPa(土壤体积含水量=0.26)时,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趋于平稳,呈现出阈值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