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氰化钠

氰化钠

氰化钠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55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5868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局解手术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黄金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4河南有色金属学术年会、第六届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暨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交流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等;氰化钠的相关文献由1019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兆君、刘子程、张海义等。

氰化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5.9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5868 占比:93.59%

总计:6270篇

氰化钠—发文趋势图

氰化钠

-研究学者

  • 董兆君
  • 刘子程
  • 张海义
  • 李立华
  • 秦庭锴
  • 吴丹
  • 蔡颖
  • 王兴海
  • 韩翔宇
  • 刘进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罡祖
    • 摘要: 近年来,氰化钠在使用中经常发生反应,导致包装钢桶或木箱内的氰化钠有结块现象,给使用单位在氰化钠的计量、配比、溶解过程中带来一定困难。文章所述的氰化钠生产工艺为丙烯腈副产法,其所生产的氰化钠片剂产品,没有经过有效的降温处理,成型、筛除粉料后直接包装在钢桶或木箱中,此时氰化钠片剂温度为100°C左右。未设置冷却设施进行降温处理前,采取的措施是静置24 h自然冷却至常温后进行封包。
    • 刘冰冰; 季常青
    • 摘要: 某矿区现场氰化浸出液的Cu与Au质量比超过1800倍,由于采用石灰调酸碱度,溶液中Ca^(2+)浓度高达192.4 mg/L,硬度较高。为了充分回收其中的金、铜、氰,并将回收的氰进行回用,采用“膜处理+酸化吹脱+碱吸附+氰化物回用”工艺开展了铜金氰化贫液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的铜总体回收率大于90%,氰根回收率大于80%,金回收率大于85%,表明该工艺不仅可行,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回收的氰化钠回用于前端的提金工艺具有经济价值。
    • 杨富; 庄世明; 祁磊; 刘海强
    • 摘要: 氰化物属于剧毒药剂,在氰化浸出后的尾渣中残留物分解缓慢,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安全环保隐患,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工作的不断加强,采用低毒、无毒浸金药剂已成为必然趋势;云南某地硫精矿焙烧渣采用低毒药剂进行浸出试验研究,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金、银浸出率逐渐增加,四种药剂对金浸出率影响顺序为:氰化钠>JC>SD>HB;四种药剂对银浸出率影响顺序为:氰化钠>SD>JC>HB。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浸渣中总氰与游离氰含量逐渐增加,滤液中游离氰根含量逐渐增加。试验取得了与氰化钠较为接近的浸出率指标,滤液中游离氰根含量大幅下降,为后续水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李梅礼; 杨海江
    • 摘要: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苛的背景下,某黄金冶炼厂为了降低运营风险,对现场3种金精矿开展了环保浸金药剂SHD与氰化钠浸出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氰化钠浸出效果优于SHD,在相同药剂用量情况下,氰化钠浸出48 h的低硫、高硫、高铜浸渣金含量分别为0.52,1.27和315.31 g/t;SHD浸出48 h的低硫、高硫、高铜浸渣金含量分别为0.83,1.65和540.34 g/t;在浸出效果相当的情况下,低硫、高硫金精矿浸出所需的SHD与固体氰化钠用量质量比为1.2,SHD的药剂成本为氰化钠的2倍.②与使用氰化钠相比,使用SHD浸出的贵液总氰含量较小,且SHD的浸渣毒浸总氰浓度低于5 mg/L,这有利于环保处理.
    • 薛臣; 李永胜; 李鹏; 赵国惠; 彭发周
    • 摘要: 金兴矿业公司采用原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工艺,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亟需寻求新型环保浸金剂替代剧毒氰化钠.通过小型试验和半工业试验,考察了新型环保浸金剂CG505 A替代氰化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原有氰化钠浸出系统不变的情况下,CG505 A可对等替代氰化钠进行连续生产,浸出效果良好;CG505A浸出尾矿浆滤饼毒性浸出分析中16项指标全部达标且远低于限值,浸出尾矿浆无需治理即可达到一般固废堆存标准;CG505 A生产成本比氰化钠节省50.95元/t,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 本刊综合
    • 摘要: (八)使用易挥发且产生有毒害危险化学品的要求1.使用储存场所应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2.使用、储存氯气、氰化钠、氰化钾等剧毒品.物质场所应设置监控装置。3.应在厂区内显著位置设风向标。
    • 姜龙; 孙振民; 袁媛; 孙颖
    • 摘要: 介绍了氰化钠法和氢氰酸法生产三聚氯氰的工艺路线,并对这两种工艺路线进行了对比.氢氰酸法工艺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节省原料,不产生废水.
    • 赵国海
    • 摘要: 氰化钠是国家 I 级剧毒物质,主要是由氨与轻油裂解产生氰化氢气体,随后氰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液体反应而生成。生产中所利用的原材料均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挥发物质。整个反应过程必须在微负压状态下进行。氰化氢气体属于剧毒物质,人一旦吸入体内将有生命危险;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性物质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加强氰化钠生产控制,有效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对于稳定氰化钠生产装置的运行、降低氰化钠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人身安全及环保污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孙会; 李岳
    • 摘要: 针对2-氨基丁酰胺盐酸盐现有合成工艺操作复杂、副反应多,分离、纯化困难,废盐多、总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氰化钠为原料与氨气反应,进行氨解、再同丙醛缩合,水解,成盐制得2-氨基丁酰胺盐酸盐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氨解、水解反应工艺参数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氨解反应,氨气的质量分数大于30%,氨气与氰化钠的摩尔配比大于3时,30°C下反应2 h,得到2-氨基丁腈,收率98.1%;水解反应,丙酮与2-氨基丁腈的摩尔比0.75时,10°C以下反应2 h,得到2-氨基丁酰胺,收率94.8%.总收率达到93%,2-氨基丁酰胺盐酸盐质量分数达到9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收率高、杂质低、三废少等特点,是一种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新方法.
    • 石华香; 周梦玮; 李鹏飞; 周琥; 王丽韫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氰化钠(NaCN)中毒合并缺氧对小鼠脑损伤的作用。方法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NaCN 0.26,0.38和0.51 mg·kg-1(ip)中毒组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CN(3.8 mg·kg-1)处理组、NaCN复合缺氧30 min(CN-30)组和NaCN复合缺氧60 min(CN-60)组,采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检测小鼠脑血流变化;组织含水量测定脑组织水肿影响;酶标法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T-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炎性标志物Iba1和CD68信号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Iba1和CD68及凋亡信号分子Bcl-2和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CN中毒显著延长缺氧小鼠存活时间(P<0.01),0.38 mg·kg-1延长(74.7±17.8)min。与对照组比较,NaCN组、CN-30组和CN-60组小鼠脑血流值分别降低12%,40%和55%(P<0.01),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T-SOD活力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皮质和海马组织表达Iba1+和CD68+小胶质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NaCN组Bcl-2和Bax表达显著增加,CN-30组和CN-60组进行性增加。结论NaCN中毒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加重缺氧诱发的脑血流下降,引发脑组织水肿,加剧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促进脑组织损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