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氯苯

氯苯

氯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658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功能材料、石油化工、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成都)研讨会、第十八届全国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治理技术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氯苯的相关文献由8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庆、侯永生、陈桂元等。

氯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8 占比:11.87%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3658 占比:87.22%

总计:4194篇

氯苯—发文趋势图

氯苯

-研究学者

  • 孙国庆
  • 侯永生
  • 陈桂元
  • 赵广理
  • 张伟
  • 黄中桂
  • 丁克鸿
  • 杨向党
  • 袁晓林
  • 谢光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梅蓉; 宋静; 梅超强; 李雪; 金奇杰; 徐海涛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以硫酸锰为前驱体的MnO_(2)催化剂,以氯苯作为二英的分子模拟物,对比了不同水热合成温度下制备的催化剂同时脱硝脱氯苯的催化性能,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90°C合成的催化剂呈现α-MnO_(2)晶相,表现出较好的同时脱硝脱氯苯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连续反应16 h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这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表面Mn^(3+)比例以及丰富的表面活性氧物种有关;180°C合成的催化剂呈现出γ-MnO_(2)晶相,虽然也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稳定性较差;150°C合成的催化剂呈现出β-MnO_(2)晶相,催化活性较差。
    • 唐仲恺; 段玖祥; 魏晗; 李军状
    • 摘要: 氯苯(CB)和氮氧化物(NO_(x))作为恶化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新时期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V_(2)O_(5)/TiO_(2)催化剂虽然能够催化还原NO_(x)和催化氧化CB,但其活性温度窗口重合区间较窄。为此,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eO_(2)-WO_(3)/TiO_(2)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在250~550°C同时脱硝脱氯苯的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会促进Ti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降低比表面积、表面酸量以及氧化还原性能,这会严重降低催化剂活性;CW/T-600催化剂由于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酸性位点,使其在同时脱硝脱氯苯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性能;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中NH_(4)^(+)和-NH_(2)是主要的氨物种,而-NO_(2)是主要的NO吸附物种,因此SCR在CW/T-600催化剂上的反应遵循L-H机理;催化降解氯苯时醌类、酚类以及乙酸盐型羧酸盐是主要的中间物种。
    • 陈宋辉; 史淑芳
    • 摘要: 以溴代正丁烷、N-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咪唑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离子液体结构;以离子液体为吸收剂进行氯苯气体吸收实验,考察了吸收温度、吸收时间、进气氯苯浓度等对离子液体吸收氯苯气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产物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结构一致;在20°C进气氯苯浓度为2500 mg·m^(-3)、进气量为0.8 L·min^(-1)、吸收时间为16 h时,[Bmim]PF_(6)饱和吸收量为43.75 mg·g^(-1);在20°C进气氯苯浓度为900 mg·m^(-3)、进气量为0.8 L·min^(-1)、吸收时间为14 h时,[Bmim]BF_(4)饱和吸收量为32.25 mg·g^(-1);两种离子液体吸收剂再生5次后,饱和吸收量均可保持75%以上,表明具有多次重复使用的潜力。
    • 苏夏; 张小平; 邢志林; 陈尚洁; 王永琼; 高艳辉; 赵天涛
    • 摘要: 开展复合污染条件下氯苯(CB)的降解能力及抑制特性研究对污染控制十分重要。基于已分离的功能菌株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 TF-1,开展了典型氯代脂肪烃对降解CB抑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二氯甲烷(DCM)、二氯乙烷(1,2-DCA)、三氯乙烷(1,1,2-TCA)的条件下,CB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669、0.463、0.350 mg/(L·d),氯代烷烃对TF-1降解C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存在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的条件下,CB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974、0.556 mg/(L·d),氯代烯烃对TF-1的抑制较弱。DCM、1,2-DCA、1,1,2-TCA、TCE和PCE的半数抑制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3.42、3.16、3.12、6.75和3.16 mg/L,表明氯代烷烃的抑制作用更强,1,1,2-TCA最强。抑制动力学拟合表明:氯代脂肪烃对TF-1降解CB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非活性位点结合,而后阻碍底物与活性位点结合,污染处理中需首先考虑去除抑制剂。DCM、1,2-DCA、1,1,2-TCA、TCE和PCE抑制作用下解离系数K_(I)分别为19.2、9.96、7.45、13.05和10.58 mg/L,说明氯代烷烃结构复杂毒性越强;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多,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 王姣
    • 摘要: 氯苯是一类重要化工原料,在制造、材料、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氯苯类化合物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某染料化学厂污染地块的地下水水质超标问题,分别对含氯苯废水处理技术中的光化学、电化学、Fenton法、过硫酸盐氧化和臭氧降解氯苯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 许鸣皋; 文武; 赵龙; 杨玖重; 朱宝忠; 孙运兰; 潘洋
    • 摘要: 氯苯类化合物及其高温热解产物是大气中重要的一类污染物,对氯苯热解路径的研究可为防止或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利用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SR-PIMS)在4 kPa和873∼1373 K条件下开展了氯苯流动管反应器低压热解研究,实时鉴定了包括烯烃、芳烃和氯化芳烃等16种热解产物,获得了这些产物的摩尔分数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苯炔(o-C_(6)H_(4))是氯苯热解形成小分子路径的关键中间体。对比本组之前氯苯常压流动管热解的实验结果,发现低压减弱了氯化芳烃等含氯有机物的形成途径,表明压力条件会影响氯苯重要次级热解产物氯化芳烃的形成。
    • 邢德风; 王胜; 王建成; 潘大海; 宋学顶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TiO_(2)负载V-W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V/W比例对于氯苯催化燃烧活性和HCl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W的掺杂(5V5W-Ti和3V7W-Ti)提高了氯苯催化燃烧活性和HCl选择性。结合BET、XRD、XPS、H2-TPR、NH3-TPD和Py-FTIR等表征,说明其高的活性是由于其高活性组分分散度和丰富的催化剂表面吸附氧;适量W的掺杂显著增强了催化剂表面酸性,尤其是强酸和Brønsted酸,从而提高了产物中HCl的选择性。
    • 石秀娟; 梁文俊; 尹国彬; 王金柱
    • 摘要: 以氯代挥发性有机物(CVOCs)中的典型代表氯苯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硝酸锰(MN)和乙酸锰(MA)为前体,通过浸渍法制备Mn基催化剂,考察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Mn基催化剂降解氯苯性能以及抑制反应副产物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不同反应系统,提升电压可以提高氯苯降解效率;催化剂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氯苯降解性能,与MnOx(MN)/γ-Al_(2)O_(3)相比,MnOx(MA)/γ-Al_(2)O_(3)引入对氯苯降解效果更好,对臭氧生成的抑制性能更高。利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发现放电并未对催化剂的孔径及晶相结构产生影响;通过无机氯选择性和尾气质谱结果分析氯苯降解过程中氯元素变化;与MnOx(MN)/γ-Al_(2)O_(3)催化剂相比,MnOx(MA)/γ-Al_(2)O_(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活性组分分散性更高、更均匀,从而导致反应系统内更多的臭氧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活性氧原子,提高了氯苯的降解性能并抑制了反应系统内臭氧的生成。
    • 郭江枫; 邢志林; 王永琼; 曹昆; 张学炼; 苟芳; 石云椿; 刘莉莎; 赵天涛
    • 摘要: 基于污染场地,筛选了一株可降解氯苯(CB)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粘质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escans),命名为Serratia marcescans TF-1.同化降解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在有氧的条件下以CB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菌体平均增长速率为0.0063~0.022gcell/(molCB·h),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0.015~0.42h-1,CB降解速率(VCB)为1.35~4.47mol/(gcell·h),菌株对CB最高耐受浓度高于200mg/L.共代谢降解结果显示,TF-1可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底物共代谢降解CB;氯苯浓度(cCB)<80mg/L时,μmax(柠檬酸钠)(0.21 ~0.87h-1)>μmax(琥珀酸钠)(0.20..~0.81 h-1),VcB(柠檬酸钠)(0.15~0.47moⅣ(gcell·h)<VB(琥珀酸钠)(0.17~0.48mol/(gcell·h));ccB>80mg/L时,μmax(柠檬酸钠)(0.086~0.21h-1)<μmax(琥珀酸钠)(0.17~0.25h-1),VCB(柠檬酸钠)(0.61~1.11 mol/(gcell·h))> VCB(琥珀酸纳)(0.56~0.95mol/(gcell· h)),表明共代谢降解过程中,CB浓度,底物种类是调控污染降解的重要因素.最后考察了温度、pH值和接种量对TF-1降解CB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菌株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C,最适温度为30°C;适宜生长pH值为5~9,最适pH值为7;最适接种量为5%.与现有菌株比较发现TF-1的温度和pH值适用范围更广,降解能力更强,污染物耐受浓度更高,既能同化又能共代谢降解CB,在贫营养和富营养污染场地中应用潜力更大.本研究可为原位CB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有效的生物资源.
    • 李繤繤; 朱德均; 周新基; 朱建军; 李文建
    • 摘要: 中试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真实工况废气中的高浓度氯苯.在废气总管上安装支管,引出风量15 m3/h,氯苯浓度在11000~13000 mg/m3范围内波动.研究了尾气流速、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还研究了蒸汽温度对脱附效果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尾气流速在10~20 m3/h之间波动时,氯苯回收率均达到99.8%以上.树脂脱附氯苯性能与脱附蒸汽温度相关,脱附蒸汽温度越低,脱附蒸汽用量越大,脱附率不受温度影响.固定吸附、脱附条件,重复运行3周期,稳定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