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水平

氮水平

氮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361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安徽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第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2019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广西甘蔗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等;氮水平的相关文献由6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科、汤利、徐照丽等。

氮水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615 占比:99.89%

总计:113742篇

氮水平—发文趋势图

氮水平

-研究学者

  • 刘文科
  • 汤利
  • 徐照丽
  • 杨其长
  • 于鲁冀
  • 卢秀萍
  • 周娜娜
  • 张玉彬
  • 张福锁
  • 晋凯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丽; 王敏; 岳爱琴; 郭数进; 王鹏; 王利祥; 杨婷婷; 张海生;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牛景萍; 杜维俊; 赵晋忠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法种植,设置无氮、低氮和高氮3种浓度的硝酸盐处理,接种USDA110大豆根瘤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大豆结瘤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根瘤数目、根瘤干质量和根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加高氮营养液会抑制大豆结瘤,而无氮处理则促进了大豆结瘤;根干质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小,高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大。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氮含量在接菌和不接菌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氮处理下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无氮处理,不同器官氮含量整体表现出叶>根>茎的现象;不同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绿素值(SPAD值)在接菌与不接菌间无明显差异。叶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氮处理下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无氮接菌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大于无氮不接菌处理,表明接菌不仅促进了根生长,还刺激了叶片增大。由此可知,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幼苗的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不同,适当增施氮素营养、配合根瘤菌剂的使用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吸收。
    • 周驰燕; 李国辉; 许轲; 张晨晖; 杨子君; 张芬芳;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 摘要: 选用籼型杂交稻、籼粳杂交稻、籼型常规稻和粳型常规稻4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比较其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茎叶同化物运转特征,分析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与茎叶同化物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探讨施氮水平对水稻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和茎叶同化物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穗颈和剑叶维管束数量和解剖结构特征、茎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转运存在基因型差异。4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穗颈和剑叶维管束数量、平均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较高,其茎叶NSC转运和产量也较高,其次是籼型常规稻,粳型常规稻的穗颈和剑叶维管束数量、平均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最低,其茎叶NSC转运和产量也最低。水稻穗颈和剑叶维管束特征和茎叶NSC转运受氮水平的影响,低氮能够促进茎叶NSC转运,增施氮肥增加了穗颈和剑叶维管束数量、平均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但穗颈横截面维管束密度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与茎叶NSC转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颈和剑叶大、小维管束数量、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选择茎叶维管束系统发育较好的水稻品种,同时合理施用氮肥改善维管束特征,有利于茎叶同化物转运,提高产量。
    • 李兴吉; 王岭; 程松; 刘剑钊; 王艺霖; 逄娜; 梁尧; 张水梅; 任军; 蔡红光
    • 摘要: 【目的】基于多年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试验,探究吉林省中部黑土区春玉米氮肥适宜用量及群体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为双因素田间试验。主因素为施氮水平,分别为0 (N0)、60 (N60)、120 (N120)、180 (N180)、240 (N240)、300 (N300)、360 (N360) kg/hm^(2);副因素为品种,分别为富民985 (Fumin 985)和翔玉211 (Xiangyu 211)。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及产量构成。【结果】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年份、处理、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N0处理的产量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递减,2018年和2019年相比于2017年产量分别降低10.9%和26.2%;各处理间差异也逐渐增大,2017年N180处理比N0处理产量增加23.2%,到2019年N180处理比N0处理产量增加55.1%;品种间比较,2017—2019年翔玉211产量均高于富民985产量,并且翔玉211适宜施氮量略高于富民985适宜施氮量。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的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均于吐丝期至乳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N180处理的茎、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不同施氮水平下,花后氮积累量分配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理论带入全氮养分量差异明显,且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还田量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上升,2017年,N300处理下氮还田量最高,为68.9 kg/hm^(2),较N0、N360处理分别增加155.0%、15.2%;2019年,N240处理下氮还田量最高,为109.9 kg/hm^(2),较N0、N360处理分别增加156.7%、33.4%。本研究以2017和2019年数据拟合方程,计算得出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后玉米最佳经济产量为13028 kg/hm^(2),适宜氮肥用量为162 kg/hm^(2)。【结论】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多年连续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条件下,虽然年际条件、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依然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吐丝至乳熟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本试验条件下保持产量水平12~13 t/hm^(2)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60~165 kg/hm^(2)。
    • 刘小勇; 任静; 孔芬; 韩富军; 彭海; 李建明; 李强; 贾军平; 温有福
    • 摘要: 为探明旱地苹果不同耕作方式下适宜的施氮量,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长期覆沙苹果园,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主区为覆沙(SM)与清耕(CT)2个处理,副区为5个氮素水平,每株施氮量分别为0(N1)、109 g(N2)、218 g(N3)、327 g(N4)和436 g(N5),配施等量的磷(P_(2)O_(5),145 g)、钾(K_(2)O,87 g)和商用有机肥6.5 kg。结果表明:(1)果园覆沙能显著提高苹果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清耕分别平均提高15.3%、4.1%、5.6%、3.5%和1.8%;改善果实着色程度,果实背阴面a*、C*和FCI值分别提高了55.1%、18.5%和15.1%,覆沙苹果果实更鲜红。(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苹果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增大,果实向阳面硬度降低,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均呈升-降的变化特征。适量施氮有利于苹果果形指数、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以及向阳面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综合分析得出,施氮量为N3(179.85 kg·hm^(-2))时,果实品质最优。(3)覆沙处理贮藏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了果实阴面红色度,FCI较清耕提高23.6%;果实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程度随耕作方式和施氮量而变化,冷藏90d后,不同处理果实总糖含量提升2.47~3.29倍,Vc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则分别降低55.7%~82.7%、18.2%~50.3%;低温贮藏减弱或降低了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果实有机酸、Vc含量以及阴面硬度的影响。果园覆沙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适量施氮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黄土高原旱塬区覆沙果园最佳施氮量为218 g·株^(-1)。
    • 刘家源; 张玉彬; 刘文科
    • 摘要: 为了探明采收前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光强对三种氮水平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生长与品质的影响,在密闭环境可控的植物工厂内,以红蓝LED(红光∶蓝光=4∶1)为光源,设置2种光强(100、150 μmol·m-2·s-1)和3种氮水平(2.5、5、7.5 mmol/L)进行水培生菜培养,在常规光周期16/8 h下栽培17 d,采收前在第18d开始进行为期3d的连续光照处理(150 μmol·m-2·s-1,红光∶蓝光=4∶1).结果 表明,提高氮水平和光强可以提高水培生菜的产量和叶面积,可溶性糖的含量也逐渐升高,但提高光强和氮水平不利于降低叶片的硝酸盐含量.连续光照处理后,低氮水平低光强下生菜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幅相比高氮水平高光强水培生菜更高.
    • 杜彩艳; 杨新; 代快; 李江舟; 吴迪; 周文兵; 黄智华; 杜小引; 苏玉龙; 李家瑞; 何玉华; 陈华
    • 摘要: 为明确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氮肥的最佳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N0:0 kg/hm2、N60:60 kg/hm2、N75:75 kg/hm2、N90:90 kg/hm2、N105:105 kg/hm2)对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生长发育、烤烟氮素吸收利用、产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明显提高烤烟根、茎、叶和烟株的氮累积量,烟株的氮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利用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以N7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6.95%;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烤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节距和有效叶片数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明显增加;施氮可以促进烤烟生长发育,烤烟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3.02%~13.87%;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和均价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施氮各处理中,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均以施氮量为75 kg/hm2时效果最佳.施氮量在75~105 kg/hm2之间烤烟的各化学成分含量、比例协调,利于生产优质烟叶.综合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氮肥利用率、烤烟产质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抚仙湖流域植烟区要实现烤烟适产优质以N75处理施氮量(75 kg/hm2)为宜.
    • 张愉飞; 隋跃宇; 陈一民; 于贺; 焦晓光
    • 摘要: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主区为无秸秆添加、秸秆添加菌剂(还田量7500 kg·hm-2),副区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0 kg·hm-2)、N135(135 kg·hm-2)、N180(180 kg·hm-2)、N225(225 kg·hm-2),测定玉米的产量,分析其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秸秆添加相比,秸秆还田后,玉米生育期内各施氮水平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高,土壤全氮在N180、N225处理时较高,但土壤碱解氮、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秸秆还田玉米产量在N180处理下最高,在N225处理下,较无秸秆添加增加了11.0%;秸秆还田在N180处理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利用率最高;在N135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2.4% ~37.2%.综上,秸秆还田在N180处理时对玉米生产有利.
    • 刘家源; 刘文科
    • 摘要: 为了探明采前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光强对三种氮水平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AsA代谢的影响,在密闭植物工厂内,以红蓝LED(红光∶蓝光=4∶1)为光源,设置2种光强(100、150μmol·m4·s-1)和3种氮水平(2.5、5、7.5 mmol/L)进行水培生菜培养,在采收前第3天(定植第18天)开始进行为期3天的连续光照处理(150μmol·m-2·s-1,红光∶蓝光=4∶1).研究了氮水平与光强对生菜AsA含量和AsA合成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提高氮水平和光强可以提高水培生菜的AsA含量.随着氮水平的上升,DHA含量呈下降趋势.连续光照前,AsA含量的增加是由于氮水平与光强的升高提高了参与AsA再生循环系统的MDHAR酶活性.连续光照后,低氮水平低光强下生菜的AsA含量增幅相比高氮水平高光强水培生菜更高.总之,AsA含量增加是因为供氮条件与连续光照耦合处理提高了GR和DHAR的酶活性,从而促进了AsA的累积.
    • 李金婷; 韦锦坚; 韦持章; 农玉琴; 骆妍飞; 陆金梅; 廖春文; 覃潇敏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氮水平下茶树/大豆间作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4个氮水平(N0:0 g/kg,N1:0.25 g/kg,N2:0.50 g/kg,N3:1.00 g/kg)和茶树/大豆间作、茶树单作2种种植模式,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茶树/大豆间作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改善了茶叶的营养品质以及产量;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此外,在茶树/大豆间作系统中,与常规施氮水平(N2)下的单作相比,氮肥减施1/2(N1)并未显著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品质成分与土壤各营养成分的丰缺显著相关,以有效磷的影响最大。本试验条件下,茶树/大豆间作系统具有在减施氮肥而维持茶叶产量、品质和改良土壤养分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