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焙烧

氧化焙烧

氧化焙烧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7530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矿山、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国“十二五”铅锌冶金技术发展论坛暨驰宏公司六十周年大庆学术交流会、第18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等;氧化焙烧的相关文献由96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涛、刘桂华、周秋生等。

氧化焙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5309 占比:99.90%

总计:275583篇

氧化焙烧—发文趋势图

氧化焙烧

-研究学者

  • 姜涛
  • 刘桂华
  • 周秋生
  • 应皆荣
  • 彭志宏
  • 李小斌
  • 齐天贵
  • 刘勇
  • 庆朋辉
  • 张红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世超; 孙体昌; 寇珏
    • 摘要: 为区分CaCO_(3)和Na_(2)CO_(3)这2种脱磷剂在高磷鲕状铁矿氧化焙烧−气基还原过程中的不同作用,采用XRD以及SEM-EDS研究二者作用机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aCO_(3)的分解使氧化球的孔隙数增多,且CaCO_(3)不利于赤铁矿颗粒的微晶连接,从而使氧化球抗压强度降低;而加入Na_(2)CO_(3)后生成了低熔点霞石,促进赤铁矿颗粒长大,减少氧化球中的孔隙数,导致氧化球的抗压强度增加。以CaCO_(3)为脱磷剂时,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钙铁榴石等含铁矿物不能被还原,且赤铁矿被还原成细小的金属铁颗粒;此外,部分金属铁颗粒会包裹含磷硅酸盐,导致无法获得合格的粉状还原铁。但以Na_(2)CO_(3)为脱磷剂时,在氧化阶段得到的含铁矿物仅为赤铁矿。在还原过程中,赤铁矿被还原成粒度较大的铁颗粒,且铁颗粒与磷酸钙钠及其他脉石界限明显,可通过磨矿−磁选实现提铁降磷的目标。
    • 孙虎; 李光辉; 卜群真; 傅中乔; 刘会波; 张鑫; 罗骏; 饶明军; 姜涛
    • 摘要: 以纯试剂为原料进行焙烧试验,采用热力学计算、XRD、SEM-EDS、高温原位分析等手段,研究辉钼矿(MoS_(2))氧化过程的自烧结行为。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由600°C提高至700°C时,辉钼矿团块中物料烧结的面积随之增大,导致脱硫效率降低。烧结层在氧化焙烧的初期快速形成,且常覆盖在团块迎风侧表面。在物料烧结的同时,MoO_(2)和Mo_(4)O_(11)也集中生成,与MoO_(3)共同构成烧结层。进一步研究发现,含低价钼氧化物的富MoO_(3)产物熔点较低,在MoS_(2)与O_(2)反应剧烈放热时易发生熔化,致使物料烧结。
    • 张淑会; 王宝勇; 兰臣臣; 刘小杰; 吕庆
    • 摘要: 铜渣作为铜冶炼过程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铜渣中含有Fe、Cu及少量的Zn、Co、Ni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分析了铜渣中主要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形貌,并综述了主要元素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铜渣中Fe元素的回收主要通过氧化焙烧富集Fe_(3)O_(4)或还原焙烧富集金属铁2种形式进行前期处理,再结合磁选或熔分等工艺进行;选矿法和电炉贫化法是回收铜熔炼渣中Cu元素的主要途径;采用回转窑或转底炉工艺可以使实现铜渣中Fe和Zn的协同回收。湿法浸出工艺可以分步或协同回收铜渣中的Fe、Cu和Zn元素,但该工艺流程长、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文末对铜渣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的潜在技术或方法进行了展望,指出利用熔融铜渣余热,开发新型高温改质剂与新型还原剂(生物质含碳还原剂、二次金属硅质热还原剂等)是铜渣中有价元素回收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可以实现铜渣再利用的节能降耗以及其它二次资源的协同再利用。
    • 秦春彬; 刘丹丹; 郭建东; 刘永胜
    • 摘要: 某含砷金精矿含金52.80 g/t、砷6.31%、硫21.50%,是典型的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以及氧化焙烧、两段焙烧预处理后氰化,金回收效果不理想。试验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二级酸浸、三级氧化焙烧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还原焙烧—酸浸—氧化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浸出率达93.60%,较两段焙烧—氰化工艺提高6.80百分点,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含砷金精矿中金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依据。
    • 丘世澄; 江琛
    • 摘要: 云南某含金、银硫精矿硫品位44.24%,金、银品位分别为3.07g/t、36.3g/t,金主要以裸露金的形式存在,银主要以硫化银和硫化物包裹银的形式存在。氧化焙烧预处理后,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9.66%、68.13%,高温下氧化铁会出现熔融状态,对金、银进行二次包裹。加入焙烧添加剂CaO,金浸出率提高至86.56%,银浸出率提高至68.43%。CaO与Fe2O3、SiO_(2)的亲和力大于ZnO,焙烧过程加入CaO与ZnO·SiO_(2)、PbO·SiO_(2)与FeO·SiO_(2)反应,形成CaO·SiO_(2),阻碍致密ZnO·SiO_(2)、PbO·SiO_(2)和FeO·SiO_(2)形成,减少其对金、银的包裹,焙砂硅酸盐包裹金由0.52g/t降低至0.13g/t。
    • 蔡乐涛; 顾卫华; 马恩
    • 摘要: 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需要绿色创新技术的支持。综合运用元素分析、ICP-OES等方法分析退役三元锂电池中黑粉的成分;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和饱和蒸气压分析,论证了真空碳还原法回收Li和去除Al的可行性。真空碳还原试验结果表明,在550°C可以回收98.17%的Li,在850°C可去除98.21%的Al;通过氧化焙烧方式,在750°C可去除100%的C,最终得到三元前驱体。
    • 曾广军; 李培佑; 贾秀敏; 李广; 唐宝彬; 向秋林
    • 摘要: 针对陕西某炭质页岩型石煤钒矿,研究了采用加钙盐氧化焙烧-稀硫酸两段浸出工艺。以CaCO_(3)+CaO+CaCl_(2)的混合钙盐作焙烧添加剂,焙烧添加剂与-0.15 mm矿粉混合制粒后,在950°C下氧化焙烧3 h,焙烧熟料进一步磨细后用稀硫酸常温下两段逆流浸出,V_(2)O_(5)的浸出率大于72%。
    • 谌戡; 李聪; 顾建强; 何小芬; 田志强
    • 摘要: 目前铬铁合金含铬粉尘常采用直接循环回收或固化/稳定化工艺生产水泥或黏土砖进行最终的处置,但含铬粉尘中含有约15%~30%的Cr2O3和0.1%~0.5%的六价铬,粉尘中的铬并未得到资源化利用,为解决含铬粉尘中铬资源化回收利用的问题,采用“氧化焙烧+中性液真空多级洗涤”对含铬粉尘进行铬回收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分析总铬回收率以及分离出的铬渣中总铬含量,考察了纯碱、提铬返渣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含铬粉尘中铬回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铬返渣投加量20%~25%,纯碱投加量20%~25%,反应温度1000~1200°C,总铬回收率达70%以上,分离出的铬渣中总铬含量低于5%。该方法能够实现含铬粉尘中铬资源化利用,对于降低含铬粉尘的存量及缓解铬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聪; 王清良; 周龙; 胡鄂明; 胡芳; 雷治武; 王红强
    • 摘要: 为了回收难溶渣中的铀,对难溶渣进行了氧化焙烧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工艺参数对难溶渣中铀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难溶渣原样粒度-0.074 mm、焙烧温度1 000°C、焙烧时间2 h条件下氧化焙烧预处理,所得焙烧渣再经硝酸浸出,铀浸出率为91.65%、渣铀品位为0.192%,渣剩余率为78.86%。试验结果可为现场处理难溶渣提供技术指导。
    • 罗立群; 雷严明; Niyonzima Jean Christophe
    • 摘要: 硫在含铁物料的开发利用中是有害杂质元素,因此需要脱除。本文介绍了含铁物料中硫的来源、产出特征与危害,归纳了以浮选法、焙烧法、浸出法处理含铁物料脱硫的技术现状,介绍了此3种脱硫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色,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展望未来含硫铁物料脱硫研究与发展方向,指出浮选法需合理选择磨选流程和药剂制度,注重铜离子复合活化剂、黄药类组合捕收剂提高浮选脱硫指标;焙烧法根据含硫矿物组成和热力学性质选择合适的焙烧炉型、筛选适宜的热工制度;生物浸出应结合多形态硫元素的迁移演变特征,培育良性高效菌种、实施短周期高效浸出,以实现高效脱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