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54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5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341449篇;相关期刊619种,包括临床麻醉学杂志、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北医药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等;氧化亚氮的相关文献由37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跃思、蔡国飙、丁洪等。

氧化亚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5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1449 占比:99.62%

总计:342743篇

氧化亚氮—发文趋势图

氧化亚氮

-研究学者

  • 王跃思
  • 蔡国飙
  • 丁洪
  • 叶颖恒
  • 詹力扬
  • 黄加斗
  • 陈立奇
  • 宋永吉
  • 张涛
  • 方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凤铭; 刘浩; 吴白龙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笑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以提高临床对笑气中毒所致脊髓亚急性变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8至2020年收治的4例笑气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及影像学改变。结果1例患者维生素B_(12)水平下降,4例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患者均伴有颈髓磁共振成像-T_(2)加权成像(MRI-T_(2)WI)异常信号改变。结论笑气中毒所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见于青壮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磁共振T_(2)WI颈髓异常信号改变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杨世梅; 何腾兵; 杨丽; 赵秋梅; 张涛
    • 摘要: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C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5的;与CK相比,S10、S5和B5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速效钾质量分数;秸秆和生物炭覆盖均提高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BS5的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和S10的;与CK相比,B5的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3.39%,而BS5的CH_(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21.50%;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均有降低N_(2)O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其中秸秆或生物炭单独覆盖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即土壤由N_(2)O排放源转为汇,S10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的,两者混合覆盖土壤虽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仍为N_(2)O的排放源;所有处理均具有潜在温室效应,随秸秆或生物炭覆盖量增加全球增温潜势(GWP)呈下降趋势,以BS5的GWP最高,显著高于CK和S10的。可见,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导致的潜在温室效应最为明显,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在实践中应根据生产实际对秸秆的利用方式及使用量进行选择。
    • 杨滨娟; 李萍; 胡启良; 黄国勤
    • 摘要: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对稻田N_(2)O排放规律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1)作物种类影响N_(2)O排放。各处理的N_(2)O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其中冬作季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冬季绿肥的盛花期,早晚稻季主要集中在水稻的分蘖、灌浆和成熟期。总体来看,稻田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季,早稻季的N_(2)O排放量低于晚稻季;2018年稻田N_(2)O排放通量总体比2019年高。(2)各处理的早稻N_(2)O累积排放量差异均不显著。连续两年单播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低于混播各处理,其中2019年处理CK1最低,处理3/4M+1/4R的N_(2)O周年累积排放量在各混播处理中最低。(3)整体来看,晚稻土壤的amo A-AOA和amoA-AOB基因拷贝数比早稻要高,amo A-AOA基因拷贝数比amo A-AOB高1—2个数量级。晚稻的土壤nirS、nirK、nosZ基因拷贝数比早稻要高,其中nir S基因拷贝数比nir K和nosZ高1—2个数量级。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提高了土壤amo A-AOA和amoA-AOB基因丰度,amoA-AOA基因为优势功能基因,而且提高了土壤nirS、nirK、nosZ基因丰度,nirS基因占主导地位。反硝化基因拷贝数比硝化基因拷贝数高1—3个数量级,反硝化作用对N_(2)O排放贡献更大。【结论】"3/4紫云英+1/4油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在保证高产和高肥力的情况下,N_(2)O排放量相对较低,是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 郭连伟; 邹凯
    • 摘要: 氨气作为大气碱性气体,与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等反应生成的硝酸铵和硫酸铵是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放对华北地区大气PM2.5有直接的影响。氨气的主要排放源是农业,主要与不科学施用氮肥有关。因此,科学施氮,降排减氨是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为减少因农田不合理施用氮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减少氨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邯郸市曲周县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技术优势,开展粮食作物生产氨减排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曲周县推荐的《强化校地合作创新小麦种植减氨增效技术》案例成功入选。
    • 赵国胜; 李伏生; 农梦玲
    • 摘要: 为得到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滴灌施肥比例对宿根蔗产量以及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_(2)O)通量和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蔗田土壤N_(2)O通量与无机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自然降雨W_(0)为对照,设置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W_(1)(田间持水量的75%)和W_(2)(田间持水量的85%),等量氮肥(N 300 kg·hm^(-2))下设4种滴灌施肥比例F_(10)(100%基肥)、F_(55)(50%基肥,50%滴灌追肥)、F_(37)(30%基肥,70%滴灌追肥)、F_(19)(10%基肥,90%滴灌追肥),测定不同处理宿根蔗产量、农艺性状(单茎重、株高、蔗茎直径、公顷有效茎数)、3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_(2)O通量以及土壤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1)W_(1)F_(55)和W_(2)F_(55)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02.4 t·hm^(-2)和97.8 t·hm^(-2);相同灌水量下F_(55)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较低。(2)蔗田土壤N_(2)O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P<0.05,n=24);合理的滴灌施肥比例能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并减少土壤N_(2)O的排放。因此认为,等氮条件下滴灌施肥比例为5∶5的处理,不仅宿根蔗相对高产,而且能减少蔗田土壤N_(2)O的排放。
    • 杨锋; 郝玉蕾(综述); 马迪; 冯加纯(审校)
    • 摘要: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_(2)O),又称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由于N_(2)O吸入后可使人产生短暂的欣快感的特点,从19世纪便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性药物,方便的获得途径使其娱乐性滥用率越来越高。在中国,N_(2)O被列为危险化学品,有较多的非法获取途径,娱乐性吸入N_(2)O的现象随着留学生的引进也越发普遍。一次性大量吸入N_(2)O可引起呼吸道冻伤、缺氧、窒息;长期过度吸入可导致神经、血液等多系统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从N_(2)O滥用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 汪开英; 李鑫; 陆建定; 周斌; 何勇
    • 摘要: 推动实现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的根本。作为国际低碳行动的引领者和开拓者,中国承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生产活动是中国温室气体的第三大排放源,其中畜牧业贡献了农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80%,是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畜牧业的低碳减排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该研究从动物呼吸、动物胃肠道发酵、粪污处理等直接排放源和饲料生产加工、设备设施能源消耗、动物产品加工及运输等间接排放源系统综述了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全方位阐述了畜牧业的低碳减排途径。源头减排包括动物的肠道发酵管控、饲料成分升级、粗粮与精粮比例的调整、使用添加剂以及选育优质畜禽品种,过程减排包括畜舍环境及设备能耗调控、畜禽管理方式优化以及精准畜牧业的应用,末端减排包括粪污处理以及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该研究对碳中和目标下的畜牧业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动实现碳中和,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刘彦婷; 尹俊慧; 宋贺; 张文; 王进闯; 朱四喜; 王敬国; 曹文超
    • 摘要: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热带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重要区域,同时对CO_(2)的吸收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在高度风化的热带土壤中,磷是影响橡胶林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调控包括土壤N_(2)O和CO_(2)排放在内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旨在明确外源磷输入对橡胶林土壤N_(2)O、CO_(2)排放和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方法】以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土壤质量含水量25%、温度20°C条件下,利用Robot自动连续在线培养系统,每间隔8 h测定培养瓶内气体浓度,研究不同磷添加量对土壤N_(2)O、CO_(2)排放量和净氮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单独氮添加相比,橡胶林土壤单独磷添加后显著降低N_(2)O排放并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单独磷添加对N_(2)O和CO_(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此消彼长”效应。在相同氮添加基础上,增加磷输入并未显著增加N_(2)O的产生,而显著增加了CO_(2)产生量。磷添加显著降低土壤NH_(4)^(+)含量,而对NO_(3)^(-)含量无显著影响。橡胶林土壤N_(2)O平均产生速率与NH_(4)^(+)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NO_(3)^(-)含量无关。与对照相比,单独磷添加显著降低橡胶林土壤的净氨化速率。在氮添加基础上,磷的输入显著增加橡胶林土壤氮的固定。与单独氮添加相比,单独磷添加显著增加橡胶林土壤硝化率而对净硝化速率无影响。【结论】考虑到热带海南地区橡胶林土壤中存在普遍缺磷现象,结合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橡胶林中合理施用磷肥可能是实现温室气体N_(2)O减排的重要措施,而在此过程中,磷肥施用增加温室气体CO_(2)排放需要引起重视。
    • 刘耕苑; 肖杰; 高明霞;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冯浩; 张彤勋
    • 摘要: 土壤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_(2)O产生的重要过程,亚硝酸盐还原酶(NIR)催化的亚硝态氮(NO_(2))还原为一氧化氮(NO)是反硝化作用的关键环节,研究长期施肥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N_(2)O排放的关系对于全面理解土壤反硝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8年的旱作雨养长期施肥试验,通过常规监测、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不施肥CK、偏施肥的单施氮肥N和氮钾配施NK、以及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下土N_(2)O排放和nir S反硝化细菌群落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化肥施用(N,NK和NPK)均显著提高了N_(2)O累积排放量,其中平衡施肥(NPK)最高。长期化肥施用对nir S基因丰度和nir S型反硝化细菌的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长期平衡施用化肥提高了uncultured_bacterium_2303和Rhodanobacter_sp._D206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和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变了nir 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雨养旱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有效磷(AP)和pH等土壤性质是土nir 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土nir 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土壤N_(2)O排放具有显著影响,而nir S基因丰度和nir 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 许琳; 刘跃东; 高加明; 李方明; 彭玉龙; 刘明宏; 林伟; 徐茜; 孙朝辉; 张继光
    • 摘要: 为明确镉(Cd)胁迫对不同植烟土壤的硝化速率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外源镉添加试验,设置两个Cd浓度梯度(10和100 mg/kg),以探究Cd胁迫下中性(中性土1和2)和酸性(酸性土1和2)植烟土壤的净硝化速率以及N_(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随培养时间增加,植烟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少,而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低Cd胁迫和高Cd胁迫均未显著改变这一变化趋势;2)植烟土壤净硝化速率在培养前期(1~7 d)发生较大波动变化,Cd胁迫明显增加了酸性土1在第1天的净硝化速率;3)整体上各处理酸性土的N_(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高于中性土,高Cd胁迫增加了酸性土1的N_(2)O初始排放速率,培养结束后酸性土1的N_(2)O累积排放量达355.42μg/kg;4)各植烟土壤N_(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与土壤pH和全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的N_(2)O排放受土壤酸碱性和氮底物的影响,酸性土的N_(2)O累积排放量高于中性土,且高Cd胁迫增加其N_(2)O排放量,后续可通过土壤酸化改良以达到N_(2)O减排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