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象观测站

气象观测站

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461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气象知识、气象水文装备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首届京津冀互联网气象减灾创新论坛暨第四届首都气象论坛、2014年全国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文献由55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越、吴健、张广元等。

气象观测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4619 占比:99.19%

总计:24820篇

气象观测站—发文趋势图

气象观测站

-研究学者

  • 何越
  • 吴健
  • 张广元
  • 沈玉亮
  • 郭飞
  • 陈建春
  • 陈菁菁
  • 刘振宏
  • 曹辉
  • 李中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玉青; 陈业新
    • 摘要: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体系由测候所、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组成。1912—1927年,气象观测重点服务于河湖治理,空间发展不均衡,主要分布于环洪泽湖、沂沭泗水系;1928—1937年间,观测站点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淮河干流—洪泽湖—里运河、长江—太湖为主的气象观测分布带;1938—1945年,受日本侵华影响,大部分站点遭严重破坏;1946—1949年,观测站得到一定恢复。观测站因类型不同,财物等资源配置各有侧重,但其职能分工有序,总体涵盖了大气、水文两大监测内容,构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在灾害、工程、兵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曲折发展。
    • 郭庆燕; 张敏; 杨晖
    • 摘要: 气象档案是气象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福建气象档案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产生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印证了福建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该文从气象档案馆发展、观测站发展及气象档案资源角度介绍了福建气象档案历史,通过介绍档案数字化进展以及近年数字档案馆建设和珍贵档案保护情况,探讨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气象档案管理和保护、利用工作。
    • 摘要: 《中国重大干旱事件分析(1961—2020年)》邹旭凯等编著该书利用新构建的气象干旱指数(DI)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统计方法,使用1961—2020年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历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干旱指数及其强度,并对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1961—2020年最强前20名的全国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和2001—2020年逐年的全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条件、干旱强度和范围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干旱影响评估,还给出了1961—2020年中国31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的历年变化。该书可以为气象、农业、水利和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与业务人员提供基础资料信息,也可为干旱灾害防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 王元红; 戚兴宇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各国科学家、探险家、旅行家争相考察和研究的地方。清代末期和民国初期,有少数外国科学家和探险家进入西藏,开始对西藏的地理、气候、人文、宗教和历史开展研究。1934年,受竺可桢委派,徐近之进入西藏,开展气象观测和地学考察,在拉萨建立了西藏第一个现代气象观测站
    • 康庄
    • 摘要: 受到灾害防御区外界环境干扰,观测站服务数据监测结果不精准,提出灾害防御区域气象观测站服务数据监测系统设计;利用TS910测控通信设备采集区域灾害防御气象观测站的服务数据,结合现场的视频图像,获取预警信息;报警子系统采用不同颜色的灾害预警指示灯,结合采用控制中心和探测引擎构建防御子系统,抵御外部攻击,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利用ArcGIS模块处理业务数据,根据所设计的监控和预警功能,结合WebSocket通信协议设计出三维可视化流程,并将结果实时地显示在计算机上;将冷空气等级作为评判未来天气趋势预判指标,以此为实验对象进行验证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天气数据监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具有精准监测效果。
    • 郭宗凯; 李承昊; 刘振宏; 李子健; 苗传海
    • 摘要: 文章针对气象观测站受电磁信号干扰的现状,提出研制符合气象观测站稳定运行的交流稳压滤波器和信号噪声滤波器,同时提出一种排除气象观测站受电磁信号干扰故障的流程方法,为保障气象观测站稳定运行及精准化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 蒋洪杰; 欧阳曦
    •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鲜香菇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河南省卢氏县因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栽培鲜香菇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好,是全国优质香菇生产的黄金区。2021年,卢氏县香菇生产规模达到3亿棒,成为河南省第一大香菇生产县。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香菇坏棒率增高,给菇农带来严重损失。2022年6月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连续20多天气温在40°C左右,给春栽香菇带来了严峻挑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为了准确掌握生产情况,在卢氏县设置了2个气象观测站,监测狮子坪和朱阳关香菇生产基地大棚内外4项气象指标。
    • 张润东; 张雄; 陈鑫羽
    • 摘要: 针对传统气象观测站数据监测系统受到干扰数据影响而导致监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5G通信及遥感卫星的气象观测站数据监测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平台架构,将系统分为应用层、插件层、数据层和软件硬件支撑层4个层次;使用CC2530采集终端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利用5G通信技术将数据发送至物联网关,再通过Web将数据存储到手机中;使用PCIE数据采集卡采集遥感卫星气象观测站数据,选择MSOP8监测器监测串口通信数据,完成系统硬件设计;选择后台遥感卫星气象观测站数据库,利用平均算子分析滤波器降噪情况,得到异常数据模型,确定正常数据,实现气象观测站数据监测系统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监测最高监测效果可达到99%,能够为气象观测站提供设备支持.
    • 中慈
    • 摘要: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持续降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内涝,农田积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徒增,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暴雨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在人们的身边,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默默奉献。他们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救援队员,他们是与阴暗险峻为伴与污水淤泥为伍冒险疏通城市下水道的清理员.
    • 胡燕
    • 摘要: 四周宫殿环绕,环湖而居。皇城中轴线以开阔的水面、湖中的小岛、岛上的山峰形成一条虚无的轴线。四组宫殿占据四角,又隐约衬托着皇城中轴线。2021年7月20日,郑州经历了一场特大暴雨。20日16~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突破了自1951年郑州建气象观测站以来70年的历史记录。一场大雨使一座城市陷入瘫痪。雨水灌入地铁,淹没公路,甚至导致人员伤亡。据河南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洪灾已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死亡292人,失踪47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