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囊扩张术

气囊扩张术

气囊扩张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2127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4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放射学)、2018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医师协会儿内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等;气囊扩张术的相关文献由171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爱卿、马静、余朝文等。

气囊扩张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2127 占比:99.61%

总计:132638篇

气囊扩张术—发文趋势图

气囊扩张术

-研究学者

  • 周爱卿
  • 马静
  • 余朝文
  • 刘芳
  • 刘霞
  • 张忠晓
  • 张波
  • 施瑞华
  • 朱贝利
  • 李渝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鹏伟; 陈永生; 邓天麟; 王才正; 吴硕东
    •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外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连续采用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的17例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患者中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手术后肝外胆道损伤性狭窄10例(Bismuth Ⅰ型6例,Bismuth Ⅱ型4例).14例患者完成治疗方案,成功解除狭窄并拔除支撑管,成功率为82.3%.本组患者的治疗包括胆管扩张3~5次(中位次数为4次),逐渐更换增大支撑管尺寸并留置支撑管6~9个月(中位时间7.6个月).3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胆道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提前终止治疗;1例患者行胆道扩张过程中因扩张器穿入肝实质引起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14例患者随访6~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均无复发性狭窄出现.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陈晓欣; 梁茂金; 司瑜; 熊浩
    • 摘要: 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 胡美秀; 林忠
    • 摘要: 目的 观察气囊仿生无创助产与单一无创及传统助产三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3、6个月盆底功能.方法 选取资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7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48例、单一无创助产25例、传统助产阴道34例.孕28周检测盆底肌力,产后3、6个月再检测盆底肌力.结果 产后3个月,三组不同分娩方式的Ⅱ类收缩次数(次)、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明显不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8,P=0.022;F=3.926,P=0.02),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单一无创助产法明显高于传统助产分娩法.三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在Ⅰ类持续时间(s)、Ⅰ类平均阴道压(cmH2O)、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方面,传统助产分娩法(C 组)依次为(3.05±1.14)s、(54.82±11.87)cmH2O和(47.21±5.64)cmH2O,单一无创助产法(B 组)依次为(3.98±1.37)s、(56.17±15.49))cmH2O和(53.78±13.47),气囊仿生无创助产法(A 组)依次为(4.15±1.41)s、(57.60±15.05)cmH2O和(55.98±12.98)cmH2O,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4,P=0.001;F=4.711,P=0.011;F=6.129,P=0.003).结论 采用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在分娩后3、6个月盆底功能恢复理想,保障了产妇产后健康生活质量.
    • 陈国栋; 王智峰; 张亦文; 刘玉兰
    •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安全性,并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且行ERCP的患者51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ERCP术后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老年组(≥65岁,301例)与非老年组(211例)基础疾病、手术操作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乳头旁憩室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P<0.01);胆石症、胆系手术史、ERCP史、免疫病、肿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术前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P<0.0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ERCP术中操作,其他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胰管插管、胰管支架置入.老年组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比例为34.6%(104例)和18.9%(57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25.6%(54例)和11.4%(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和最大结石直径为(1.32±0.43)cm、(1.04±0.53)cm,大于非老年组患者的(1.16±0.40) cm、(0.81±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3、-4.76,均P<0.01);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P<0.05)、胆管支架引流术(P<0.05)的操作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例)和5.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ERCP中高风险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操作多,但不增加老年人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对老年人ERCP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
    • 薛国军
    • 摘要: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与冷刀内切开术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男性后尿道狭窄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球囊组59例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冷刀组56例采用尿道冷刀内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最大尿流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球囊组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9.41±5.49) mL/s,明显大于冷刀组的(17.07±6.17)mL/s(t =2.147,P<0.05);球囊组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13.56% (8/59)、8.47%(5/59),均明显低于冷刀组的32.14%(18/56)、23.21%(13/56)(x2=5.671、4.728,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与尿道冷刀内切开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疗效更好的手术方式.
    • 胡智敏; 靖秋生; 吴鸣镝; 张建爽; 向嵘; 程娅雯; 王丽; 周小曼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病理改变阶段结核性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探讨结核性气道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的左主支气管结核导致左主支气管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共计62例.根据支气管镜检查所见的不同病理改变阶段分为A、B两组:A组32例,镜下表现为恢复期;B组30例,镜下表现为瘢痕期;均分别进行了球囊扩张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球囊扩张的即时有效率为93.8%(30/32),平均球囊扩张(3.0±0.6)次;B组患者球囊扩张的即时有效率为73.3%(22/30例),平均球囊扩张(6.0±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7,P=0.03;t=9.89,P=0.01).A组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10.0%(3/30)]低于B组[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4).A、B两组行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少量出血、肉芽增生、胸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9.4%(19/32)与50.0%(15/30)、31.3%(10/32)与33.3%(10/30)、21.9%(7/32)与26.7%(8/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5、0.03、0.19;P值分别为0.46、0.42、0.66).结论 结核性气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的最佳时机宜选择在狭窄部位,且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急性炎症消退后的恢复期,而不是瘢痕期.
    • 苗鹏飞; 吴振华; 任楼生
    • 摘要: 目的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高出血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7年3月至12月共10个月在我院治疗的高出血风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入选病例单纯普通球囊扩张为对照组,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致死性出血事件、全因死亡率、归因死亡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介入治疗前狭窄程度、治疗后即刻狭窄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狭窄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25.0%比6.7%,x2 =2.03,P=0.15)、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10%比6.7%,x2=0.12,P=0.727)、全因死亡率(20.0%比6.7%,x2=1.24,P=0.27)、归因死亡率(10.0%比0.0%,x2=1.59,P=0.21),TLR(14.3%比0.0%,x2 =3.08,P=0.08)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归因死亡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均较低.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高出血风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clitaxel drug-coated balloons (DCB)in tre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igh bleeding risk.Methods A total of 35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high bleeding risk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20) treated with normal balloon dilat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15) treated with DCB treatment.The age,major cardiac adverse events(MACE)within 3 months,fatal hemorrhage events,all-cause mortality,attributable mortality,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rate(TLR),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gre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gree at once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an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indexes as the followings:MACE within 3 months after surgery(25.0% vs.6.7%,x2 =2.03,P =0.15),fatal hemorrhage events (10.0 % vs.6.7 %,x2 =0.12,P =0.727),all-cause mortality (20.0% vs.6.7%,x2 =1.24,P =0.27),attributable mortality(10.0% vs.0.0%,x2 =1.59,P=0.21),TLR(14.3% vs.0%,x2 =3.08,P =0.08).However,the incidence of fatal hemorrhage and MACE,all-cause mortality,attributable mortality and TLR were relative low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0.05).Conclusions Drug-coated balloon treatment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igh bleeding risk.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