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佛教文化、船山学刊、东岳论丛等; 民胞物与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杰、郭晓蓓、刘学智等。

民胞物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100.00%

总计:206篇

民胞物与—发文趋势图

民胞物与

-研究学者

  • 王杰
  • 郭晓蓓
  • 刘学智
  • 李睿
  • 李隆华
  • 汪树东
  • 潘晴
  • 王宇宏
  • 田治国
  • 罗丹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润港
    • 摘要: “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一直被历代哲人所推崇,现如今依然备受学者关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伦理智慧蕴含四重维度,即,强调个人要勇于承担责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胸怀宽广,要开放包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重维度可以发现,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价值,即:仁者仁心的使命担当;待人如己的平等观念;顺应自然的环保意识;物我同源的包容胸怀。
    • 李睿
    • 摘要: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和思想家对“和合”思想进行过解读与诠释,北宋理学家张载对“和”有着独特地解读与诠释。张载通过对“太和”的解读与诠释,合“太虚”与“气”,在动态的“太和”之道中构建起天道本体“太虚”;又通过对“心和”的解读与诠释,合“性”与“知觉”,在“天—道—性—心”逻辑中构建起道德本体“太虚”;最后在“民胞物与”中合“乾坤”与“父母”,为伦理赋予本体支撑,实现“天人合一”的理论构建,在其天道性命相贯通思想立体构建的同时,以“民胞物与”的理想境界为当时的儒家学者提供了价值关怀与践履信心。张载对“和”的解读与诠释不仅有助于其本身思想体系的构建,上承接先秦儒学之旨,下启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而且成为传统“和合”思想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张雅雯; 赵远方
    • 摘要: 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不断革新着人类对未来的认知,时尚的日新月异让服装设计的趋向着眼于未来的实践活动,但设计不能脱离生态美学的视域,面对高新技术的创新挑战,人类应当聚焦于资源合理的有机利用上。从污染加剧的生态环境出发,浅析中国服装发展的审美危机,意蕴缺席与被绿色贸易壁垒围困的窘境,并提出生生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多重实践路径,展望中国特色服装可持续发展之路。
    • 孟欣晴
    • 摘要: 两川时期杜甫创作诗歌四百多首,是其创作的高峰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杜诗直接涉及邻人的有22首,还有众多对周边自然风景和小动物的描写,民胞物与思想在其中有所体现。关于去蜀还是留蜀杜甫的心理发生过极为复杂的变化。
    • 葛薇
    • 摘要: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集中体现了其伦理境界,阐释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师德作为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等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他律与自律、公德与私德的有机结合。两者都是对关系的阐扬,有其共通之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中的"爱必兼爱"融合公德与私德的爱,"责任感"消弭公德与私德的界限,"超越自我,达至大心"化解公德与私德的隔阂,"有信"破除公德与私德的藩篱。
    • 葛薇
    • 摘要: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集中体现了其伦理境界,阐释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师德作为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等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他律与自律、公德与私德的有机结合.两者都是对关系的阐扬,有其共通之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中的“爱必兼爱”融合公德与私德的爱,“责任感”消弭公德与私德的界限,“超越自我,达至大心”化解公德与私德的隔阂,“有信”破除公德与私德的藩篱.
    • 谷继明
    • 摘要: 周秦两汉的“亲亲”,是一套整全的制度,建立在封建或门阀基础之上.但在宋代只讲“亲亲”则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粉碎,因为此时的“亲”只是规模很小的宗族,甚至是散户.如何聚合起这样的社会?从形上学而言,即是二程的“天理”学说;从实践操作而言,即是“大心”“识仁”“民胞物与”.《西铭》的立足点,在于如何确立与宗族之外的他者的伦理关系,而非关注在宗族内部特别是纵向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因为自然意义上的孝悌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问题,关键就是如何聚合这些小的宗族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给“士”的角色加以定位.王夫之的问题意识在于“天地为父母”说可能带来的人伦瓦解.在他看来,普遍性的关怀和凝聚,必须奠基于人最根本的内在性情中,而这种自然且必然的根本性情,即是孝悌.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人“继天成性”、创造文明的意义.
    • 潘亚丽; 汪树东
    • 摘要: 刘亮程在散文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影响,《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等散文集呈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在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对刘亮程散文进行细读,可以了解刘亮程在散文中传达的融入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所有生命平等的民胞物与论和尊重自然本性的共生原则,揭示其作品对传统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并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的可能性提供佐证.
    • 田治国; 潘晴
    • 摘要: 国家公园的构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目前在建设中出现的社区冲突问题,基于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同源性、责任性、平等性为基本支撑点,通过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变革、政策措施的布局与落实,推动伦理教育和秩序重建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的缓解机制.
    • 崔靖晨
    • 摘要: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所体现的“博爱”自然之心、对万物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中蕴含的主体间关怀,对于教育回归自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现代教育应当借鉴民胞物与思想中蕴含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要求,对教育远离自然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矫正,将自然融入教学实践中感悟人类的生命自觉,探讨人类对自然的仁爱之德和责任意识的培育,寻回教育中失落的自然之维,实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长远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