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278篇;相关期刊757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齐鲁学刊、思想战线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5学术年会、第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民族心理的相关文献由11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静、张积家、胡健等。

民族心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3 占比:14.9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6278 占比:84.93%

总计:7392篇

民族心理—发文趋势图

民族心理

-研究学者

  • 李静
  • 张积家
  • 胡健
  • 荣·苏赫
  • 刘利华
  • 刘国勇
  • 刘敏
  • 刘艳绒
  • 和秀梅
  • 唐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启宣
    • 摘要: 截至2021年3月6日,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50.36亿,赶超《哪吒之魔童降世》,跃身为中国电影票房亚军,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出现这种高票房现象一方面有契合时势的外部原因,如春节档时段的选择、“小品式”电影的定位和媒体时代的口碑效应等;另一方面有诠释中国深层民族心理的内部原因,这部电影给予了传统孝道当代的呈现方式。《你好,李焕英》不只是春节档的亲情慰藉,更是为传统民族心理赋予了新内涵,能够让中国故事焕发新活力。本文主要对《你好,李焕英》的高票房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为电影作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 贾艳贤; 徐结平
    • 摘要: 剑作为战场利器,是各符号圈中广泛存在的通用符号,其形制与相关的符号行为又呈现出本土特性。然而,在跨文化传播中,中华剑常被异域剑符号挟持,符号内涵被误读,文化厚重被无视,蕴含的民族精神欠尊重,故有必要对比中外剑符号,以文化心理学视角,揭示符号-文化-心理三元关系。研究发现,西剑与日剑有嗜杀传统,显露他们好斗的民族气质。中华剑较早符号化,体现的是我们非危不战的暴力观,自强内敛的气质追求与自由洒脱的人生向往。故外宣过程中,传播者应将中华剑符号的特异性视为引介重点,以期打动异域受众,这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的正确路径。
    • 黄璜; 刘诗怡
    • 摘要: 民族间的积极接触有利于打破民族界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新冠疫情使得社会流动变缓,各民族间的群际接触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想象群际接触是一种群际心理模拟方法,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各民族间接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梳理了想象群际接触对于改善民族群际关系的积极作用,针对影响想象群际接触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路径策略。
    • 蔡享丽
    • 摘要: “舞蹈生态学”理论下,自然舞蹈的生存、发展、变异和消失,由“舞体—生态环境—舞目”的各种关系生成。一个舞业的兴衰、消亡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态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与舞体心理的关系,对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生存现象有着显著影响。环境变迁改变了客家人的经济方式,从农业劳作为主转向海外经商、考取功名为荣的价值观转换,从而对舞体心理产生的间接影响,在这种心态制约下呈现出梅州客家节庆舞蹈的非持久性和宗教祭祀舞蹈的持久性现象。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舞体心理对舞目原初功能产生的影响”为经验,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然舞蹈的生存发展是当今社会舞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命题。
    • 徐丽曼; 范娇婷
    • 摘要: 从“民族心理距离”视角分析如何通过缩短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促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因素,其距离远近与时间、物理距离、心理开放度、环境以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依大学生心理距离表现与特征,提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加强平台构建,破除交流交往交融的空间壁垒;巩固历史记忆,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基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培育开放心态,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情感共融;关注环境因素,营造同向同行的育人氛围。
    • 任增霞
    • 摘要: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庚子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此一家国劫难的认知与判断,反映了存在于底层社会的生动复杂的观念世界,从中亦可见出世变与文学的意义关联.
    • 马萍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至2018年发表在国内期刊有关民族心理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前十年1999年—2008年相比,文献量从全部期刊704篇到2009—2018年这十年的1006篇,核心期刊从174篇到240篇,硕博论文从62篇增加到155篇。对我国民族心理的研究文献量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民族心理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研究人员主要在高校、医学机构。
    • 权春燕; 石峰
    • 摘要: 屯堡文化作为明朝江淮汉族文化的“活化石”,与当地少数民族与其他汉族均不一样,成为一种“孤岛文化”现象驻存于贵州安顺地区。究其形成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众多因素共同促成的,这些原因根植于社会环境中,成长于社会环境中。具体说来,不仅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习俗上原因,也有其人文地理环境和基于军事基础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等诸多原因。对屯堡文化一系列成因的研究探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权春燕; 石峰
    • 摘要: 屯堡文化作为明朝江淮汉族文化的"活化石",与当地少数民族与其他汉族均不一样,成为一种"孤岛文化"现象驻存于贵州安顺地区.究其形成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众多因素共同促成的,这些原因根植于社会环境中,成长于社会环境中.具体说来,不仅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习俗上原因,也有其人文地理环境和基于军事基础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等诸多原因.对屯堡文化一系列成因的研究探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郭人豪
    • 摘要: 从民族心理距离的视角对贵州省义务教育均衡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决策者民族心理距离影响教育政策思路,基于民族平等的价值立场形成了一系列弱势补偿的倾斜教育政策;执行者民族心理距离影响教育政策的转化效度,教育政策执行者对教育政策、轻重缓急的筛选、执行程度与力度等基于民族心理距离的判断.教育政策时象的民族心理距离影响教育政策的认同度,教育政策与民族心理距离越近,教育政策对象越容易接受.反之,心理距离越远,越容易排斥.提升多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有效性,要从民族心理调控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识,使教育政策活动者达成一致政策目标;决策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使制度安排与政策对象保持合理的民族心理距离;执行环节找到教育政策与民族心理的契合点,增强教育政策认同度;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教育政策对象优良的民族心理个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