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事务

民族事务

民族事务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民族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专利文献3961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今日民族、贵州民族研究、满族研究等; 民族事务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熊亚明、严庆等。

民族事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4 占比:12.85%

专利文献>

论文:3961 占比:87.15%

总计:4545篇

民族事务—发文趋势图

民族事务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熊亚明
  • 严庆
  • 刘新利
  • 刘艳春
  • 周德仓
  • 崔斌鹏
  • 庹修明
  • 张书才
  • 张焰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倩萍
    • 摘要: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面临的困境仍显而易见,“发声难或发声被忽视”等情况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西方政客及主流媒体,通过资本掌握各类纸媒和线上平台资源,获取了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对中国问题特别是民族宗教事务等进行了系统、成规模、持续性负面传播,以期达到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孤立中国、延缓中国崛起之目的。总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近期涉华言论的特点,有助于揭示中国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导致困局之复杂内外因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则可以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 张顺林
    • 摘要: 全面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民族事务工作应对诸多挑战的现实需要。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完善民族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健全民族法监督制度,做到违法必究;提升各民族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处理好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法律的关系,不断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 赵月梅
    • 摘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形态和主流现象。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我国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的实践路径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个共同”和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理论为依据,考察内蒙古通辽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现,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共同体意识的属性规律,也呈现了从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优势到以蒙古族、汉族为主,再到多民族共生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在我国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中,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密切相关的党领导下的政策法规类宣传活动、完善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的相关举措,作为重要的实践方法和路径,有力推动了通辽地区民族事务的全域性、综合性治理。
    • 于春洋; 韩雨婷
    • 摘要: 民族事务与民族政策呈现“双轮”结构,民族事务诉诸民族政策表达诉求,民族政策在回应民族事务诉求的同时发挥价值导向、关系调控与利益分配功能。在两者的交互关系中,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得以形成。由“双轮”结构衍生的“双轮模型”为理解优化民族政策作用机制提供分析框架。可以从“民族政策侧”与“民族事务侧”优化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同时,以回应性和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可以把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怎样在现实约束条件下,用最低程度的政策回应性达到最高程度的政策有效性,是民族政策作用机制优化的目标。
    • 高永久; 冯辉
    • 摘要: 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体可以依托社会支持路径实现协同治理,这表现为社会力量基于亲密性社会关系网络为各民族群众提供社会资源来优化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理论发掘和微观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F旗X公司为典型个案,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归纳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中社会支持的实现逻辑。在结构层面,通过空间基础、信任基础和动力基础,社会力量与各民族群众建立起亲密性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并转化为社会资本;在功能层面,依托关系网络传递发展资源、认同资源和交融资源,发挥保障发展、引导认同、促进互嵌的现实功能,提升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促进社会支持与正式保障的衔接,为实现社会支持提供促进条件,未来拓展方向在于提升基层各民族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 李江华(文/图); 龙成鹏(文/图)
    • 摘要: 元谋县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法治保障基石,奏响民族团结强音,涌现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丙月村等集体,“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张春海、“云南十大法治新间人物”李学平等先进个人。创新普法形式,不断推动各族公民树牢法治意识坚持探索法治宣传新模式、新载体和新路径,确保社会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 南日
    • 摘要: 共建共享机制是助推大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略。在现实生活中,共建共享机制能够保障大城市各民族共同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践,有利于大城市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为大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当前,应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增进各民族产生政治认同、共同繁荣、文化自信和社会公平等心理共识,由此助推大城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 胡洪彬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化.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强化民族事务治理的精细化、协同化创造新路径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内在的二重性,也可能对民族事务治理的伦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双重效应,通过建构和形成理念引领机制、宏观管理机制、微观运行机制、外部协作机制和评估预警机制等手段来推进人工智能同民族事务治理实现科学融合,为提升我国民族事务治理力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 刘宝明
    • 摘要: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自觉肩负解决民族问题重大历史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推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深入总结建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光辉成就,深刻认识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续写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时代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 普永贵; 余文兵; 毕跃光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中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纵观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障碍和具体路径研究.因此,未来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应该深化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的概念体系研究,聚焦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制度的优势和效能转化,同时要加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经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