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晋

毛晋

毛晋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社会科学、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等;毛晋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欣、钱仲联、丁延峰等。

毛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99.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97%

总计:103篇

毛晋—发文趋势图

毛晋

-研究学者

  • 刘建欣
  • 钱仲联
  • 丁延峰
  • 孔毅
  • 封树芬
  • 曹之
  • 朱则杰
  • 李春光
  • 李烨
  • 王东辉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文
    • 摘要: 明末清初毛晋编选《六十种曲》又名《汲古阁六十种曲》,选取了元代到明代三百年间的六十部戏剧作品,因其篇幅巨大、流传度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考察《六十种曲》现有研究成果,系统梳理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这部戏曲选集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陈泽群
    • 摘要: 毛晋作为中国伟大的藏书家、刻书家,其诗人身份却被掩埋于光环之下。作为被时代洪流倾覆之下的前朝诗人,他的人生时刻面临着抉择,在惶惑不安的困境之中,他的诗歌却展露出如同赤子般的艺术光辉。重新探索和思考毛晋诗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魅力是对毛晋其人的深入解析,亦是对明末清初之际风云变幻之下文人心境与创作之间密切联系的深刻把握。
    • 杭凯琳; 封树芬
    • 摘要: 毛晋作为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其诗歌创作研究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其诗歌创作中多有涉及藏书刻书活动,不仅提供了毛晋藏刻书来源、藏刻时间及友人交游等相关信息,与汲古阁题跋相互佐证,而且还补充了汲古阁藏刻书资料。这对全面研究汲古阁及毛晋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 刘建欣; 张含
    • 摘要: 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展现了其强烈的文人意识尤其是“立言”追求。毛晋特别标举戏曲之地位,肯定其与经史、诗文有同样的价值。戏曲感染力较强、题材新奇、擅于讽谏等特点,是毛晋践行“立言”追求、认可其作为载体的重要原因。毛晋强调戏曲的教化思想,不仅对教化剧做了特别的安排,还从多层面来阐释教化的具体内容,突出教化过程中的情感融入,以实现化民成俗、教化育人之目的。毛晋亦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使戏曲化俗为雅,达成其“立言”的终极目的,如通过对编选时间、空间及心态的修辞化描述强调戏曲编选行为本身之雅,在版式设计诸方面亦展现清雅之旨趣。通过编选戏曲选本实现“立言”追求并不是毛晋的个人行为,而是明末清初一批有识之士实现名山事业的共同选择,是此期戏曲发展繁荣的原因之一。
    • 刘建欣
    • 摘要: 明末清初毛晋对名家名作非常重视,《六十种曲》的编选中即体现出鲜明的名剧意识。其中收录了晚明时期已经完成经典化的《西厢记》《琵琶记》等元代名剧,还囊括了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迅即成为名剧的《牡丹亭》等当代作品。《西楼记》《飞丸记》等"潜在"名剧的选择,符合毛晋一贯对珍本、秘本的追求,更彰显了其对"名剧"内在特征和标准的深刻理解。名剧意识透视出毛晋的文人情怀及其戏曲观念,其中对主情与教化、场上与案头、文采与本色的认知与选择是晚明汤沈之争后戏曲观念走向共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晚明戏曲创作、观演风尚的集中反映。
    • 欧阳明亮
    • 摘要: 南宋庆元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是现存最早的欧阳修词集,其底本并非出自之前流传的旧本欧公全集,而是单独行世的《平山集》.同时,在庆元本编成后,旋即出现了以庆元本为基础的续修本,其中就包括民国双照楼影刊的吉州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而自元讫清,《欧阳文忠公集》于吉州一地屡有翻刻,其中《近体乐府》三卷也随之不断翻印,形制、卷数多有变化.明代时,集本中的《近体乐府》三卷开始以《六一词》为名独立行世,其中以毛晋校刊的《六一词》流行最广,不过毛氏所据底本并非学界所普遍认为的宋代集本,而是明代吉州一地的翻刻本.
    • 黄佳雯; 封树芬
    • 摘要: 汲古阁主人毛晋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藏书家和刻书家,与之交往的人物众多,其诗歌创作活动频繁,但目前关于毛晋诗歌及与文人结社的研究成果较少,故考查毛晋与时人的诗歌结社活动,了解江南地区诗歌发展盛况,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清之际诗学发展。
    • 李舜臣; 张立彬
    • 摘要: 晚明毛晋大索十余年,终聚得释皎然《杼山集》、释齐己《白莲集》、释贯休《禅月集》,并将三家之诗合刻为《唐三高僧诗集》.毛晋校刻《唐三高僧诗集》在补遗、校勘方面虽屡有疏误,却是此后三家诗集最为流行的版本,不仅为诸多丛书所收录,亦是今人整理三家诗集的重要参校本.毛晋并称三家之诗为"唐三高僧诗",是用最为简明而直接的形式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僧诗创作的一种典范,具有较高的批评史价值.
    • 赵雪岩; 彭焱
    • 摘要: 毛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对毛晋藏书及出版思想活动的研究,梳理出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为:珍爱图书、广求古籍、求真务实、藏书致用.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书目整理及史志编纂均有重大启示及借鉴作用.
    • 董婧宸
    • 摘要: 毛氏汲古閣本《說文解字》是清代前期影響最大的“始一終亥”本《說文解字》.汲古閣本有前後印本的差異,反映出毛晉、毛扆父子在不同階段的校勘依據和校改情況.汲古閣本祖出趙均抄大字本《說文解字》,但趙均抄本並非出自宋刊本,而是趙均以半葉七行的行款,參考其父趙宦光舊藏的宋晚修本《說文》篆次,據萬曆年間通行的明刻白口左右雙邊本《五音韻譜》抄録篆形及正文而成.毛晉生前已據趙均抄本(或其録副本)抄録寫樣,並據其舊藏的宋早修本《說文》,參用他書校改並刊成部分書版.康熙後期,在朱彝尊的勸說下,毛扆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印行汲古閣本《說文》.時毛扆對毛晉的校刊情況已不甚了解,加上毛扆並無宋本《說文》,故多取《繫傳》校改.毛初印甲本和初印乙本,自毛扆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在毛試印本上的校改而出,除點畫外,正文校改不多.毛剜改初修印本,自毛扆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校改而出,有二百餘處正文校改,並增刻六葉附録.乾隆初年毛本書版轉售揚州馬氏,剜改後印本始出.在《說文》版本中,以汲古閣本爲代表的大字本《說文》,底色實爲明刻《五音韻譜》,又吸收了《說文》《繫傳》及其他字書韻書校改,文本面貌複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