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喻修辞

比喻修辞

比喻修辞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中外交流、生活教育、湖南教育(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会第13届年会暨200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比喻修辞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隋清娥、赵凯宁、彭琦等。

比喻修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86.3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89%

专利文献>

论文:25 占比:11.79%

总计:212篇

比喻修辞—发文趋势图

比喻修辞

-研究学者

  • 隋清娥
  • 赵凯宁
  • 彭琦
  • 徐杲
  • 朱新华
  • 李占灵
  • 杨梅
  • 王敬敏
  • 蔡仁
  • 谢春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涵; 覃柳姿
    • 摘要: 中、越瑶族民歌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变得更加形象鲜活,情感表达更为充沛,生动体现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验和特有的文化心理。比喻是中、越瑶族民歌中最常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修辞手法,两者相似之中又各具特点。文章以搜集到的中、越瑶族民歌语料为基础,对中、越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入了解中、越瑶族民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异同,促进中、越瑶族民歌的共同传承和发展,增进中越两国的相互理解,更好地搭建中越两国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 吕怡然
    • 摘要: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中包含了大量独具匠心的修辞文本,其中许多精妙的比喻是对《管锥编》中“二柄多边论”的成功实践。“柄”和“边”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喻二柄之说探讨的实质是比喻修辞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结形态,强调的是对于拟喻修辞之理的“分见两边”而“合观一体”,根本上都是设喻者根据喻义需要做出的分隔和统摄。异柄异边是二柄多边的理论基础,二柄多边是特殊情况(两柄指代相反事物)下的异柄多边,又或者说,异柄多边理论是所有柄边比喻的整体理论背景。柄同边异、柄异边同以及异柄异边的理论同样可以实践于《围城》之中。此外,理解现代汉语语境下的二柄多边论还可结合含蓄留白的技法以及词语多义。
    • 蔡丰
    • 摘要: 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中,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李贺在运用比喻修辞的过程中,善于通过挖掘与前代不同的本体视角、赋予本体和喻体灵动的色彩、力求喻体的凄美之感等方式来创新审美的建构;善于通过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和创造本体和喻体“陌生感”的方式来提升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善于通过描摹奇诡幻化幽冥意境、融入敏感丰沛的诗情和坚持独辟蹊径的诗心来凸显其幽奇的“诗鬼”本色。
    • 张贤
    • 摘要: 文章在分析自建《西游记》汉越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用语料库分析软件CUC_ParaConc将显性案例进行描述,从直译、意译、转译和省略译等四方面对《西游记》越译本比喻修辞翻译进行分析发现:译者运用直译、意译、转译和省略译等交叉使用的方式,不仅将源语文本的文化特色得以保留,同时在语篇结构、句法结构、语体风格等方面也更加贴合越语表达习惯。
    • 赵凯宁
    • 摘要: 习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加以写作表达的思维即是习作思维。习作思维应包含六大能力,即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分析力、表达力和思想力。"比喻"修辞能够气韵生动地阐释事物间的关系,透过"比喻"修辞,可以领略到六种习作思维力的审美旨趣。其中,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培养儿童习作思维的基础力,也是教师习作教学素养的基础能力。观察力美在准确、美在独特,感受力美在细致、美在人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这两种能力的培养。
    • 卢大年; 李赟
    • 摘要: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握它,在理解作品语言和使用比喻修辞时做得不尽如人意。那么,比喻修辞的特点是什么?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给比喻下的定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这格的成立,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
    • 赵凯宁
    • 摘要: 表达力和思想力,是儿童习作思维进阶的引领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比喻修辞格的训练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思维能力的美感特质:表达力美在妥帖,美在创造;思想力美在真诚,美在深刻。善教作文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表达力和思想力的进阶成长,着力激活儿童习作思维中的这两种引领力量。这也是教师习作教学素养进阶的引领力量。
    • 赵凯宁
    • 摘要: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儿童习作思维力。其中,分析力和想象力,是儿童习作思维发展的助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两种习作思维能力的美感特质:分析力美在严谨、美在引申,想象力美在新奇,美在合理。分析力和想象力,相互支持,方能平衡。善教作文者,应兼顾发展这两种助推动力。
    • 廖明洁
    • 摘要: 《白鹿原》作为一部蕴意丰富的长篇小说,其宏大壮阔的历史背景、色彩多样的人物形象、精致巧妙的写作结构,都值得反复咀嚼。除此之外,《白鹿原》中运用的众多比喻更是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为作品增添了别样的内涵。细细品味《白鹿原》中比喻修辞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这部史诗性的小说。
    • 周领顺; 高晨
    • 摘要: 葛浩文对于汉语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的翻译,涉及文本和人本层面的问题.在文本层面,意义转换涉及4种方法:保留、替换、淡化和深化;语言形式转换涉及6种方法:明喻转明喻、明喻转隐喻、隐喻转隐喻、隐喻转明喻、舍弃比喻修辞和省译.在人本层面,葛浩文的译者行为有3个特征:第一,求真明喻即务实读者;第二,转换隐喻为明喻,实现文化传播;第三,转换意象,平衡"求真"与"务实".宏观上,葛浩文的译者行为符合译者"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