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因顺位

死因顺位

死因顺位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5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肿瘤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13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2013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论文交流会、首届晋冀鲁豫流行病学术交流会等;死因顺位的相关文献由16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燕、韦再华、哈敬杰等。

死因顺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4 占比:55.8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513 占比:43.77%

总计:1172篇

死因顺位—发文趋势图

死因顺位

-研究学者

  • 李燕
  • 韦再华
  • 哈敬杰
  • 王晶
  • 邵永强
  • 钱合笑
  • 高燕琳
  • 刘凤香
  • 刘庆萍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新梅; 李天玺; 施正仙; 董秀玲; 罗忠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临翔区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了解临翔区居民死因分布特征与潜在寿命损失,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翔区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再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3年间的人口死亡情况。结果 2018—2020年临翔区粗死亡率为610.96/10万、713.25/10万、702.72/10万,年均死亡率为673.89/10万;3年间临翔区前五位死因均未发生变化,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4.83%,3年间前5位死因分别占全死因构成比的81.52%、75.18%、74.91%;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均<0.001)。结论 影响临翔区居民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也占了很大比例,各部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丁仁船; 张吕瑾; 严晓雨; 蔡弘
    • 摘要: 目的 了解中部地区人口死因状况,探索区域人口死因长期变化趋势,为合理评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对比2005、2010、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死因顺位,编制全死因寿命表以及去死因寿命表,了解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25%。不同年龄和性别人口死因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从2005年到2016年,死亡率持续上升的死因有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三种;持续下降的死因有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六种。全死因0岁组预期寿命78.72岁,去除五大死因后0岁组预期寿命达到89.44岁,预期寿命增长10.72岁。结论 2005-2016年中部地区预期寿命逐步上升,心血管疾病折寿率也大幅上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的折寿率则未变,但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折寿率大幅下降。心血管疾病对于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城乡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姜申易; 于晓松
    • 摘要: 背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 李芮; 王琦; 刘海霞; 胡乃宝; 魏飞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2015—2019年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死亡人数、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顺位作为恶性肿瘤死亡的特征指标。结果2015—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62.36/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快速上升;死因顺位排名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其中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2015—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不大,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仍然是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张劲; 李鑫; 赵廷明; 徐畅; 王丽
    • 摘要: 目的了解2015—2020年通江县老年居民死亡特征,为地区制定老年人口卫生健康干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2020年通江县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老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2015—2020年通江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年均粗死亡率为3297.9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46.28/10万),占总人群死亡的81.99%;老年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87.292,P<0.001),有随年份变化而上升的趋势(趋势χ^(2)=8.834,P=0.003)。慢性病死亡人数占老年人死亡总数的93.75%,提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通江县老年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死因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年均粗死亡率分别为864.08/10万、833.50/10万、601.07/10万、512.97/10万和117.23/10万,占老年人死亡总数的88.80%。结论通江县老年居民死亡水平较高,慢性病是老年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切实践行"健康老龄化"战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 周志鹏; 池雪萍; 陈建森; 陈益林; 李土荣
    • 摘要: 目的分析龙岩市居民死亡原因,为改善疾病防控策略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9年上报的龙岩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对本市居民各种死亡原因及重点疾病的死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龙岩市共报告户籍死亡17767例,报告死亡率为557.67/10万(标化率416.19/10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龙岩市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构成比分别为25.33%、20.89%、16.83%、14.53%、10.01%。结论201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龙岩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如何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是龙岩市今后慢性病防控的重点。龙岩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合作,制定强有力措施,全力打造慢性病防控示范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而降低龙岩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
    • 秦广兴; 黄文英; 莫丽华; 莫艾群
    • 摘要: 目的 了解桂林市临桂区常住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对临桂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0年临桂区常住居民粗死亡率为681.3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7.37/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773.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5.90/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80.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6.04/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为先天畸形,1~1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为损伤及中毒,15~6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65岁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病。结论 2019—2020年临桂区居民主要死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体系。
    • 宫新叶; 郭立燕
    • 摘要: 目的分析2016-2020年莱阳市死因监测数据,对莱阳市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进行探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莱阳市户籍人群死亡监测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应用SPSS 22.0软件和Excel 2007对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莱阳市户籍人群死亡率分别为884.82/10万、892.18/10万、922.45/10万、913.70/10万和944.54/10万,呈上升趋势,历年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形增高。2016-2019年死因顺位前4位均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2020年伤害由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心脑血管疾病的前3位死因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前3位恶性肿瘤,伤害排名前3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莱阳市户籍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慢性病及伤害开展有效的防控。
    • 杨雯雯
    • 摘要: 目的评价2016-2020年郑州市中原区居民的死亡原因与死因顺位,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6-2020年中原区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IBM 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中原区居民报告年均粗死亡率为506.13/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5),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比依次为5.28%、84.87%和5.66%。5 a间全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占全部死因的81.97%。2016-2020年死亡率随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下降后上升;各年龄组首位死因及死亡率差异较大,但同一年龄组基本相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中原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可降低居民死亡率。
    • 王恭汉; 段珏; 冉钦玉
    • 摘要: 目的:了解和掌握影响丽江市人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丽江市死亡数据及人口数据,采用Excel、SPSS17.0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死亡率、构成比以及去死因人均预期寿命增值等指标。结果:2018~2020年丽江市报告年均粗死亡率是743.12/10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是造成丽江市居民死亡的前五位死亡原因,2018~2020年合计报告死亡8759例、8570例、8299例,报告粗死亡率分别是678.93/10万、662.07/10万、638.43/10万,死亡构成比依次是86.79%、91.74%、87.99%。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丽江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系统性疾病,2018~2020年报告死亡个案分别为4274例、3887例、4404例,报告粗死亡率分别是331.29/10万、300.29/10万、338.79/10万,死亡构成比依次是42.35%、41.61%、46.69%。2018~2020年丽江市去前五死亡原因人均预期寿命增值合计依次是9.35岁、13.27岁、11.77岁,三年去前五死亡原因人均预期寿命平均增值是11.46岁。心脑血管疾病对人均预期影响最为明显,2018~2020年丽江市去心脑血管疾病人均预期寿命增值依次是4.46岁、6.40岁和6.86岁,呈上升的趋势,三年去心脑血管疾病人均预期寿命平均增值是5.91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丽江市居民健康、造成居民早死和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前五位死亡原因是丽江市当前和近年的工作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