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56902篇;相关期刊526种,包括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证据科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等;死亡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9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良、郑吉龙、杨天潼等。

死亡时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8 占比:1.81%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6902 占比:98.13%

总计:57988篇

死亡时间—发文趋势图

死亡时间

-研究学者

  • 刘良
  • 郑吉龙
  • 杨天潼
  • 王振原
  • 王英元
  • 王江峰
  • 莫耀南
  • 黄平
  • 廖志钢
  • 张晓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开放; 姜宇峰
    •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水中尸体腐败程度评分方法,并评价该方法推断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单位近年来已知死亡时间的水中尸体案例(共 65 具),设计新的适用水中尸体的腐败程度评分系统,对每例尸体照片分别进行腐败程度评分,得出总体水中尸体腐败分值(total aquatic decomposition score,TADS),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 TADS 与 PMSI 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水中尸体 PMSI 与 TADS 呈正相关(R^(2)=0.63,P<0.001),建立回归方程:lgPMSI=0.191+0.045TADS(R^(2)=0.668,P<0.001)。结论 水中尸体腐败程度评分是有效推断死后淹没时间的方法之一。
    • 郗延如; 刘元新; 冯娜; 谷祯; 孙俊红; 曹洁; 靳茜茜; 杜秋香
    • 摘要: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mRNA表达受损伤时间、死亡时间及死后保存温度的影响,建立Gpnmb 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潜在指标。方法将SD大鼠麻醉后钝性挫伤,随机分为损伤后0h、4h、8h、12h、16 h、20 h和24 h组,每组18只,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各取6只分别保存在0°C、16°C、26°C中,在同一温度下于死后0 h、12 h、24 h重复收集大鼠后肢股四头肌损伤处肌肉组织样本,验证组大鼠分组与处理方式同上。使用RT-q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Gpnmb mRNA的表达。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Gpnmb 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死亡时间、死后保存温度的相关性,SPSS 25.0软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验证组数据用于回代检验。结果Gpnmb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加,表达量与损伤时间高度相关(P0.05)。损伤时间(y)与Gpnmb mRNA相对表达量(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611 x+4.489。回代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结论Gpnmb mRNA的表达基本不受死亡时间及死后保存温度的干扰,而与损伤时间相关,因此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损伤时间推断。
    • 沈肖; 廖良柱; 旦增晋美; 常思佳
    • 摘要: 拉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具有干燥、寒冷、紫外线强烈的典型高原气候特征,辖区内地域宽广、人口密度低、监控覆盖率较低。同时该地区尸食性蝇类多样性较为丰富,具有法医昆虫学实际应用的较大潜力,但长期以来该地区未有法医昆虫学实际应用的案例报道。随着国内外DNA分子技术在尸食性蝇类种类鉴定方面的成熟应用,其快速、精准的特点得到了法医昆虫学研究人员的青睐。因而,本文选择应用最为普遍的COI-658bp基因片段对拉萨地区2起实际案例中收集的昆虫学证据进行快速种类鉴定,并结合鉴定结果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以探究高原地区法医昆虫学的实际应用。
    • 张军侠; 薛慧敏; 龚雅欣; 秦琦; 宁昶华; 曹蕾; 曹永孝
    •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方法 通过国家及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每日疫情通报个体型数据和汇总型数据计算并分析死亡时间.结果 15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最短4d,最长50d,均数±标准差为(16.7±9.2)d,中位数14d,95%置信区间(4.6~42.9).从入院到死亡的时间最短1d,最长50d,均数±标准差为(12.1±7.8)d,中位数11d,95%置信区间(2~32.8).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曲线属偏态分布,从确诊到死亡的死亡时间范围为0~48d,均数±标准差为(11.1±8.9)d,中位数为9d,四分位数间距为10.5,95%置信区间为(0~35.4).从发病到住院需3d,从住院到确诊需1d.汇总型资料显示全国及全国(除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8d和9d,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时间均为6d.结论 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中位数时间为6~9d.
    • 王建生
    • 摘要: 宋金各类史籍对宋徽宗之死的记述或歧异抵牾,或模糊不清.死去的宋徽宗,金国拿其棺椁当作和议的筹码,南宋视作国家之象征.从绍兴五年(1135)到绍兴十二年(1142),南宋官方为了摆脱因不知死亡日期的礼仪困扰,以得到凶问的日期为忌日.绍兴十二年韦太后还朝后,经她确认的宋徽宗死亡日期,自然而然地进入官方史籍中.宋高宗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禁止私人修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掩盖宋徽宗之死、北狩皇族屈辱等历史痛点.在宋金交互视域中,有关徽宗之死,可谓史实与传闻交织.宋徽宗之死这一话题,在宋金政治史、交流史、文艺史等不同面相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 朱伟豪; 郑哲; 孙凯; 杨梦姿; 钱茂升; 莫耀南
    • 摘要: 目的 测定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双后肢肌肉嘌呤腺苷酸[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计算总腺苷酸(total adenine nucleotide,TAN)含量和腺苷酸能荷(adenylic-acid energy charge,AEC)的变化值并探究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 健康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20°C恒温保存,分别于死后0、24、48、72、96、120、144、168 h提取大鼠双后肢肌肉,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嘌呤腺苷酸含量,计算双后肢肌肉组织的TAN和AEC,并分别建立其与PMI关系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 大鼠死亡168 h内,ATP、ADP变化趋势不同,AMP的含量持续增加;TAN值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AEC在死后168 h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AEC随PMI变化规律明显,决定系数较高(R2为0.903),曲线拟合关系较好;ATP、ADP、AMP、TAN与PMI拟合关系不佳(R2为0.198~0.754).结论 AEC的死后变化规律为法医学PMI推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朱海标; 王宇聪; 刘冉; 侯伟良; 张海东; 王旭; 杨天潼
    • 摘要: 死亡时间(PMI)推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但尚无可以应用在实践领域的PMI推断方法.本文从PMI推断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从脏器、骨骼、骨骼肌、牙齿、牙龈以及大体观、毛发、皮肤和血液等角度,对利用人体标本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开展人体标本的PMI推断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 马成栋; 马孟云; 廖信彪
    • 摘要: 高度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法医昆虫学范畴,由于黑水虻经历完全变态过程,可以应用昆虫发育有效积温、生长发育形态和体长等法医昆虫学检验分析方法进行死亡时间的推断.在实际案件中,特别对于腐败晚期但未完全白骨化的非人类居住环境中发现的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时,黑水虻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有价值的指标.
    • 朱海标; 王宇聪; 刘冉; 侯伟良; 张海东; 王旭; 杨天潼
    • 摘要: 目的 测量眼球整体CT值,并探究其死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推断PMI的新参数.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0只,处死后放入20±0.5°C温箱保存,在死后0~180h的时间间隔内,每隔12h进行一次CT扫描,检测眼球整体的CT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眼球整体CT值与PMI的关系.结果 PMI在0~180h之内,眼球的整体CT值随PMI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曲线拟合分析,其中三次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回归方程为:y=-81.342+1.02x+0.099x2-0.001x3(x:眼球整体CT值,单位为HU;y:PMI,单位为h,R2=0.969,P<0.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眼球CT值存在明确的死后变化规律,PMCT测量眼球整体CT值可作为法医学PMI推断的参数之一,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 霍德民; 郑吉龙; 郎宇博; 章彪; 温洪洋; 刘夏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 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C、30% 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96 h内每隔6 h分离晶状体,应用智能手机结合简易光源装置采集晶状体赤道部图像,基于Matlab软件设计相关程序代码,分割赤道部图像并提取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及圆形度3项形状特征数值,建立PMI推断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兔死后96 h内,晶状体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随P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圆形度随PMI呈线性上升趋势.建立的3项参数与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用圆形度推断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25).结论 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变化呈一定时间规律性.研究建立的晶状体赤道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及指标为客观、量化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