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文学理论、世界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6830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江汉论坛、开放时代、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等;欧洲中心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杭生、三池贤孝、何锋等。

欧洲中心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830 占比:99.77%

总计:66982篇

欧洲中心主义—发文趋势图

欧洲中心主义

-研究学者

  • 郑杭生
  • 三池贤孝
  • 何锋
  • 华丹
  • 孙芳
  • 宁锐
  • 张家勇
  • 张隆溪
  • 景海峰
  • 耿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宁
    • 摘要: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已成为一个饱受热议的前沿理论话题。歌德作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率先在西方的语境下将世界文学概念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其后的变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后来由于美国的崛起及其综合国力的强大,欧洲中心主义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甚至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一直没有间断,在西方有比较文学学者佛克马,在中国则有鲁迅。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世界文学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大力在海外推介中国文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版图上的西方中心主义格局。
    • 宁锐
    • 摘要: 1542年,西班牙修士加斯帕尔·德·卡瓦哈尔在南美探险的过程中,认为队伍到达了传说中亚马孙国的领地,并据此写下《奥雷利亚纳河的发现》一书.卡瓦哈尔所描绘的"亚马孙国"与西方经典文献中的"亚马孙国"在地理特征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为前者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学理逻辑上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其观点很快得到欧洲知识界的认同,"亚马孙"随之成为这条南美大河的正式名称.后世学界关于"卡瓦哈尔发现亚马孙河"的表述,其实是一种欧洲中心主义解释历史事件的典型案例.
    • 韩晓露
    • 摘要: 2021年1月10日的《雅各宾》网站上,刊载了张悦然(音译)针对安德鲁·刘2020年的新著《茶叶战争:中印资本主义史》一书的评论,题为《资本主义并非“自由劳动”体制》。
    • 宁锐
    • 摘要: 1542年,西班牙修士加斯帕尔·德·卡瓦哈尔在南美探险的过程中,认为队伍到达了传说中亚马孙国的领地,并据此写下《奥雷利亚纳河的发现》一书。卡瓦哈尔所描绘的“亚马孙国”与西方经典文献中的“亚马孙国”在地理特征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为前者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学理逻辑上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其观点很快得到欧洲知识界的认同,“亚马孙”随之成为这条南美大河的正式名称。后世学界关于“卡瓦哈尔发现亚马孙河”的表述,其实是一种欧洲中心主义解释历史事件的典型案例。
    • 曹顺庆
    • 摘要: 东方文论长期被西方忽略、歧视和贬低,甚至东方人自身对东方文论的核心范畴及其价值也不甚了解,更谈不上东方文论总体研究以及东西方文论的系统比较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以为"一切艺术均来自古希腊,古希腊本身是像智慧女神一样,从奥林匹亚的宙斯的头脑里突然产生的"(2)。国内学术界不少论述也在重复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式的虚构话语,产生了一批"言必称希腊"的学者和"西方文明优越论"的信徒(3)。当然,这完全是偏见,甚至是无知!
    • 韩韩相震; 张心野(译)
    • 摘要: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继承启蒙传统的批判理论和维护普遍合理性的哲学家代表。事实上,哈贝马斯的著述方式大多与西方理论传统和思想的重构有关,因而自然会有人质疑他能否从欧洲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本文聚焦于哈贝马斯与东亚的关系,区分接受(reception)西方理论而产生的影响力和对西方理论产生共鸣(resonance)的妥当性。若只强调单方面的接受有可能会掉入欧洲中心主义之陷阱的危险,而互动对话的概念则可能促成东西方平等意义上的相互理解。从这种问题意识出发,本论文考察了哈贝马斯理论在被日本、韩国、中国所接受的过程中产生共识的基线,从中说明哈贝马斯提出的批判概念其实早已根植于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之中,公共性、公共领域等也深深地内藏在东亚文化的传统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案例指明了哈贝马斯的理论在东亚地区已超出了单纯的受融阶段而呈现出共识的地平线。最后,本论文关注到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与中国哲学家高清海的批判理论之间的亲和性,探明了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知性之路。
    • 韩逸畴
    • 摘要: “文明标准”是一个塑造国际法的经久不衰的概念.过去,文明标准经常被认为是使帝国主义规则法律化和将非欧洲国家从国际社会排除出去的法律学说.冷战后,文明标准在国际政治中强势回归.人权、自由市场和民主代议制现在经常被提及,为促使国家遵守共同规范与价值的国际压力做辩护.在对国际法中文明标准概念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之后,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文明标准一词让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但这个概念也可能会贬低其他组织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方式的正当性.第二,为获得一个真正普遍的国际秩序,有必要将所谓“文明国家”这个过去与等级观念有关的概念与国际法未来发展的目标联系起来,促进文明间的对话并确保国际法取得更大的正当性.第三,文明标准不是新问题,但也不会过时.在当今世界,国家必须遵守人权、环境和国际贸易方面某些积极的标准,以便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文明的”.近些年,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互鉴”等一些新原则和价值观,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作为既有国际秩序中的负责任大国,中国正在为全球治理和国际法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 张叉; 加林·季哈诺夫
    • 摘要: 本文是作者对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比较文学教授加林·季哈诺夫就巴赫金、什克洛夫斯基、高尔基与世界文学所作的访谈录.首先,访谈阐述了怎样的世界主义真正让巴赫金产生兴趣,罗列了巴赫金参与世界文学而遭到的指责,介绍了巴赫金摆脱欧洲中心主义所采用的方式.其次,访谈挖掘了导致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概念兴起的关键成因,分析了十月革命在什克洛夫斯基的演变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了什克洛夫斯基关于世界文学的回忆录.再次,访谈梳理了高尔基“世界文学”项目的想法与核心悖论,阐述了什克洛夫斯基在高尔基项目上的立场,分析了世界文学的盎格鲁-撒克逊话语.最后,访谈剖析了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话语的问题,对比了维谢洛夫斯基“普世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差异.
    • 张佳倩
    • 摘要: 在文化人类学发展中,进化论学派与文化相对论学派在理论流派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理论对人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化论学派化在当时所处时期推崇的西方中心主义、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及文化有着积极作用而文化相对论放弃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平等的看待各民族文化,该文主要对两学派理论进行简要概述比较,并对两学派优点做学习应用启示的简单阐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