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型化合物

模型化合物

模型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59476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当代化工、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模型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展如、徐通模、赵科等。

模型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9476 占比:99.98%

总计:1059712篇

模型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模型化合物

-研究学者

  • 廖展如
  • 徐通模
  • 赵科
  • 惠世恩
  • 车得福
  • 孟祥高
  • 王峰
  • 谭厚章
  • 马隆龙
  • 张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思怡; 李月慧; 葛玉洁; 王焕然; 赵璐璐; 李先春
    • 摘要: 城市污泥制备高品质合成燃气,是减小环境污染、提高废弃物附加值、实现能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NTP-DBD)技术,利用热重-质谱联用(GT-MS)对城市污泥及其模型化合物亮氨酸、葡萄糖的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气氛、放电频率对合成气体分布情况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固体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Ar气氛下,较热重热解污泥,NTP-DBD气化污泥产生合成气的浓度提升了1.84%。放电频率由10.5kHz调至9.2kHz时,输出电压提高了36%,并且污泥气化效率提高了5倍;当工作气氛为CO_(2)时,气化效率占污泥挥发分含量的74.86%。相较于葡萄糖而言,模型化合物亮氨酸气化产生的H_(2)、CO、CO_(2)、CH_(4)较多,说明污泥中蛋白质对污泥气化的气体产物贡献较大。与传统热解气化结果相比,NTP-DBD气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合成气产量、降低高温操作难度且避免污泥气化过程中二英等剧毒类物质产生。
    • 陈博; 李磊; 刁智俊; 曹瑞栋; 宋利飞; 黄粱秋; 王学
    • 摘要: 采用蒸汽辅助法合成了无定形硅铝(ASA)-TiO_(2)复合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双功能催化剂Ru_(5)/ASA-Ti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Py-FTI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详细表征。以二苯醚为褐煤模型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Ru_(5)/ASA-TiO_(2)加氢解聚4–O–5类型醚键的反应活性,二苯醚的转化率高于98%,苯收率为67.1%。弱Brønsted酸和/或Lewis酸而非强Brønsted酸是提高二苯醚的加氢解聚转化率和苯收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反应温度能够影响各类型酸的相对含量从而显著影响二苯醚加氢解聚产物的选择性。
    • 方书起; 王毓谦; 李攀; 陈志勇; 陈玮; 白净; 常春
    • 摘要: 随着各国新能源行业的兴起,氢能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油进行催化重整是一种优良、高效的制氢方法,同时拓宽了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原料对重整反应的影响(不同来源生物油及其模化物)、催化剂特性对重整反应的影响(负载贵金属与非贵金属)以及操作条件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对新兴的微波催化重整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展望及发展方向,为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杨伟强; 毛凯敏; 莫文龙; 马凤云; 魏贤勇; 樊星; 任铁真
    • 摘要: 以淖毛湖褐煤(NL)超声辅助萃取残渣(ER)作为研究对象,在300°C下采用甲醇对ER进行醇解,并考察添加KOH对醇解过程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MP(未添加KOH)和MPKOH(添加KOH)两种醇解产物的组成信息。选取苯甲酸苄酯(BB)和乙酸苯酯(PA)作为ER的两种模型化合物(MER),醇解后得到产物BBP、BBPKOH、PAP和PAPKOH。结果表明,MPKOH收率高达93.39%,而MP收率仅有5.25%,说明KOH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醇解产物的收率。MP中酚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92%、34.83%和5.98%,而MPKOH中的上述三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8.85%、10.17%和8.71%,在KOH存在下醇解过程发生了酯交换或酯的还原反应,还伴有一定程度的烷基化反应。模型化合物醇解产物分析结果显示,BBP中以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醇为主,而BBPKOH中苯甲酸甲酯基本消失,且苯甲醇相对含量占91.85%;PAP中仅检测到了酚类化合物,且苯酚相对含量占87.97%,而PAPKOH中甲基取代的苯甲醚和苯酚含量高达85.64%。两种模型化合物的醇解过程均表明,未添加KOH的醇解过程主要发生酯交换或酯还原反应,添加KOH后,不但加速了上述反应,还强化了后续产物与甲醇间的烷基化反应。
    • 张照曦; 钟梅; 李建; 亚力昆江•吐尔逊
    • 摘要: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得不同Zr含量的改性蒙脱土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物理吸附仪(BET)和化学吸附仪(NH_(3)-TPD)表征其结构特征,在固定床中考察催化剂对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焦油品质的影响规律,基于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联苄和联苯的热解行为分析,探讨了催化剂对煤中共价键断裂规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酸洗可增加蒙脱土的比表面积,添加Zr后该值先减小后增加,酸性与之相反,当Zr含量为24%(质量)(24ZrAM)时,催化剂的酸量与强酸强度达最高。在xZrAM的作用下,热解焦油产率和沥青含量均下降,特别是24ZrAM对焦油的提质活性最好,轻油组分分率最高,为53.2%(质量),长链烃含量降低了22.1%,酚类化合物增加了22.5%。BPE、联苄和联苯的转化率分别比无催化剂时提高了87.2%、63.2%和31.3%,说明24ZrAM可促进长链烃裂解和C_(al)—O、C_(al)—C_(al)和C_(ar)—C_(ar)键的断裂。
    • 张照曦; 钟梅; 亚力昆江·吐尔逊; 李建
    • 摘要: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不同Fe盐改性Zr基蒙脱土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物理吸附仪(BET)、化学吸附仪(NH_(3)-TPD、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与24ZrAM相比,以FeCl_(3)·6H2O和FeCl2·4H2O为铁源时,3Cl−-24ZrAM和2Cl−-24ZrAM中生成了Fe–O–Zr结构。Fe的硫酸盐存在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显著减小。引入Fe后,催化剂的总酸量均降低,3Cl−-24ZrAM的酸量与强酸强度最高。H2-TPR显示,3Cl−-24ZrAM、2Cl−-24ZrAM和3NO_(3)^(-)-24ZrAM中Fe2O3还原为Fe3O4的温度均低于500°C。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对新疆和丰煤热解行为及含不同桥键模型化合物的断键机制的影响。与24ZrAM相比,不同Fe源改性蒙脱土均能降低焦油中沥青的质量分数,其中,3Cl−-24ZrAM的裂解活性最高,轻质焦油分率增加至63%,比24ZrAM提高了18.9%,轻油和酚油质量分数分别为24ZrAM的1.3倍和1.4倍,长链烃含量进一步降低,降幅为0.7%。引入Fe后,苄基苯基醚(BPE)、联苄和联苯的转化率分别比24ZrAM提高了5%、1.6%和43.9%。
    • 周檀; 张鑫; 杨龙元; 樊晨昕; 袁巧霞
    • 摘要: 为实现病死畜禽多目标产物高值转化,研究了微波-常规两步水热法处理不同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生物油及其相关特性。结果显示:蛋白质(P)、脂质(L)和碳水化合物(C)比例为5∶20∶1以及20∶5∶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终端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L∶C为12∶12∶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地升高。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脂质含量较高的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热值相对较高,三组分对生物油热值的交互作用不仅与组分比例有关也与反应温度有关。3种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总氮转化率均在260°C时达到最大值,水相产物总氮转化率均在280°C时达到最大值,调控N元素的迁移提高生物油的品质具有可行性。P∶L∶C为5∶20∶1的模型化合物试验组仅经微波水热处理制备的生物油有最佳的综合燃烧性能,其最大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8.22×10^(-7) K^(-3)/min,脂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病死猪水热生物油的综合燃烧性能。
    • 王光耀; 王熺乾; 赵渊
    • 摘要: 采用钼酸铵为钼源、二硫化碳为硫源,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有机钼催化剂,并对其在煤油共炼中的加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可以视为一种活性前驱体,通过热分解及硫化原位转化为活性MoS_(2)组分。以2-甲基萘为模型反应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405°C,415°C,425°C,435°C,445°C)、催化剂添加量(钼含量0.2 mg/g,0.43 mg/g,0.67 mg/g,5.6 mg/g,25 mg/g,100 mg/g)进行加氢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催化剂即可显著提高2-甲基萘的转化率。与未添加催化剂相比,催化剂添加量为0.67 mg/g时,转化率由42.2%提高至72.6%。添加催化剂可改变加氢产物分布,对6-甲基-1,2,3,4-四氢萘收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分解后催化剂主要呈2到3层的堆积形态,占所有催化剂微晶单元的53%。催化剂用于真实煤油共炼体系中,存在快速加氢阶段,此阶段压力下降速率是慢速加氢阶段压力下降速率的5.5倍。原料中>480°C的重组分转化率为68.3%,合成催化剂在煤油共炼中具有显著的加氢性能。
    • 潘小燕; 顾晋; 宋佳; 刘纪昌; 韩鑫; 濮鑫
    • 摘要: 原油脱氯是缓解炼油装置腐蚀的有效途径,难点在于原油中有机氯的脱除。选取典型的氯代烷烃作为有机氯模型化合物,研究脱氯反应机理,得出脱氯反应过程分为相转移与亲核取代两步进行,氯代烷烃先与季铵碱相转移剂作用生成氯化季铵盐转移到水相,随后与水中的氢氧根反应转化为水溶性的无机氯离子被脱除。计算了不同脱氯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获得了反应表观活化能,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相转移反应的过渡态及能量势垒,解释了不同氯代烷烃脱氯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以乙二胺为亲核试剂、四丁基氢氧化铵为相转移剂的脱氯剂,应用于实际原油的脱氯,在反应温度为95°C、反应时间为80 min的优化脱氯工艺条件下,有机氯脱除率达到82.2%。
    • 周林璆; 宋丹; 裴鑫杰
    • 摘要: 研究了采用模型化合物测定低密度聚乙烯(LDPE)支化度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使用长链正构烷烃作为模型化合物,利用模型化合物在1378 cm^(-1)处甲基特征吸收峰峰高和2019 cm^(-1)处的内标峰峰面积计算甲基在亚甲基碳链中的浓度,建立校准曲线,从而得到LDPE的支化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与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法相比,该方法准确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