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仿论

模仿论

模仿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98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哲学、美与时代(下旬刊)、心理研究等; 模仿论的相关文献由2673位作者贡献,包括毕贵红、张寿明、冯晓云等。

模仿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6.48%

专利文献>

论文:982 占比:93.52%

总计:1050篇

模仿论—发文趋势图

模仿论

-研究学者

  • 毕贵红
  • 张寿明
  • 冯晓云
  • 宋文胜
  • 葛兴来
  • 于建均
  • 刘志刚
  • 庞建新
  • 熊友军
  • 阮晓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奇佳
    • 摘要: 朗西埃沿用黑格尔式的精神理论,指出了精神运动的模仿本质,并承继卢卡奇等人的理论,强调文体形式与精神模仿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朗西埃考察了历史语境中关于模仿的艺术体制问题他认为,模仿是某种观念体制的映现,即某种时代语境中话语装置机制对感性的分配尺度。这尤其涉及再现、虚构两种根本的话语运作机制。再现机制处理话语情境中可再现物和不可再现物的问题,虚构是再现的对偶性精神展现形式。再现显示了精神的模仿运动受外在力量制约的一面,虚构则显示了模仿自在自为的一面,它的运作类似于游戏,朝向着精神的自由。朗西埃力图重构模仿论,这是他激进政治态度的美学阐释。尽管他的模仿论还未能完全自洽,但其于经典艺术与当代激进先锋艺术的平衡努力,仍有较大的理论启示价值。
    • 林雪慧
    • 摘要: 西方模仿论由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展并奠定基础,在这之后的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间中模仿论成为西方文艺界盛行的学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模仿论的讨论达到顶峰,模仿论从最初的模仿自然发展到模仿理念、模仿前人,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人们从一开始在模仿中寻求美的提升,而美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完善”之意的美的理想。康德通过鉴赏判断和对美的艺术的分析,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是模仿”的观点,将模仿逐出了艺术审美领域。
    • 朱全国
    • 摘要: 在语言学转向、人类表演学兴起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演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存在,表演性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模仿论传统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文学表演性的认识。语言与行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催生出不同的文体,虚构成为语言重建行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对行动的重建是人们理解文学表演性的关键,也是文学表演性区别于人类表演学及其他艺术表演性的关键所在。对文学表演性的探讨实质上就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认识的进一步完善。
    • 吴思宇
    • 摘要: 以古希腊与启蒙时代为背景,从"模仿"与"模仿论"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这两个时代中主要人物有关艺术"模仿论"的观点,分析其中的深刻内涵,挖掘出两个时代有关艺术"模仿论"的相同之处:皆以人文主义为起点,关注自然;不同之处:体现音乐内容和功能的差异.最后引申出"模仿论"之异同的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原因,提出模仿论在当今社会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艺术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 吴思宇
    • 摘要: 以古希腊与启蒙时代为背景,从“模仿”与“模仿论”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这两个时代中主要人物有关艺术“模仿论”的观点,分析其中的深刻内涵,挖掘出两个时代有关艺术“模仿论”的相同之处:皆以人文主义为起点,关注自然;不同之处:体现音乐内容和功能的差异。最后引申出“模仿论”之异同的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原因,提出模仿论在当今社会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艺术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 孟凡旭
    • 摘要: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演员的肢体语言对表演艺术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模仿论视域下演员塑造角色的主要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演员应观察生活、研读剧本和运用肢体语言,以增强人物角色表现力,使角色更加生动,从而推动剧情发展.
    • 王次炤
    • 摘要: 模仿论认为模仿不只是对自然外表的形态模仿,还包括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以及人的行为、性格和情感等活生生的现象进行模仿;此外,模仿应该赋予模仿对象以新的意蕴,包括被模仿对象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深层的意义.音乐的模仿可以分为对声音形态、声音属性以及声音的进行过程的模仿,对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内容的模仿,以及对模仿对象的意蕴和逻辑关系的寓意的模仿.从形态层面上看,音乐通过声音属性的模拟,来达到模仿的目的;从情感层面上看,音乐通过音结构的变化模仿各种不同的有关情感的心理形态;从逻辑层面上来看,音乐可以直接通过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模仿各种逻辑样式并展示出音乐美的本质.
    • 王次炤
    • 摘要: 模仿论认为模仿不只是对自然外表的形态模仿,还包括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以及人的行为、性格和情感等活生生的现象进行模仿;此外,模仿应该赋予模仿对象以新的意蕴,包括被模仿对象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深层的意义。音乐的模仿可以分为对声音形态、声音属性以及声音的进行过程的模仿,对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内容的模仿,以及对模仿对象的意蕴和逻辑关系的寓意的模仿。从形态层面上看,音乐通过声音属性的模拟,来达到模仿的目的;从情感层面上看,音乐通过音结构的变化模仿各种不同的有关情感的心理形态;从逻辑层面上来看,音乐可以直接通过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模仿各种逻辑样式并展示出音乐美的本质。
    • 王纬
    • 摘要: 本文重构并批判以"模仿论"为模版解决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善的统一性问题的尝试.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笔者勾勒亚里士多德的善的统一性问题及其传统的两种解决方案.其次,笔者重构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解答这一问题的第三种尝试——模仿论,分析其文本基础及理论预设.最后,笔者从文本和理路两方面出发批判这种尝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