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榫卯

榫卯

榫卯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225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57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文艺生活·文艺理论、美术教育研究、中华手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榫卯的相关文献由430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封巍、陈志华等。

榫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12.9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957 占比:86.98%

总计:2250篇

榫卯—发文趋势图

榫卯

-研究学者

  • 张鹏
  • 封巍
  • 陈志华
  • 孙刚
  • 朱献峰
  • 徐伟
  • 李福安
  • 杨子倩
  • 谢启芳
  • 贺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建新; 殷杰
    • 摘要: 扬州地处苏南苏北交界之处,建筑形式兼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其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构造形式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扬州地区传统民居穿梁式排架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梁柱檩等主要传统民居构件及其榫卯节点的角度揭示扬州传统民居排架的做法及其特点。
    • 李泽辉; 李大卫; 刘畅
    • 摘要: 建立在本研究团队既有假说与分析基础上,本文选取应县木塔五层外檐铺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维激光扫描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CR-Computed Radiography)技术采集外部设计与内部隐蔽构造数据信息,充分结合实测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应县木塔五层斗栱材分制度、尺度设计和部分内部榫卯设计进一步提出以下推论:一,应县木塔五层斗栱足材广约1.2尺(20分°),单材广约8.4寸(14分°);材厚在5寸至6寸之间,或存在多种设计;二,应县木塔五层大木设计之中丈尺设计与材分设计或同时存在:以丈尺控制开间(朵距)、屋架、栱长整体比例关系,以材分配合栱与斗的精细设计;三,应县木塔五层斗栱的内部榫卯设计同样受到丈尺和材分思想的双重控制。此外,本文还强调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技术综合运用在古建筑研究中的深远前景,同时也讨论了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白原远
    • 摘要: 左手握凿,右手持锤,经过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一根木条就被凿出了一个规整的方形凹槽。把做好的榫头插进去,两块木构件之间严丝合缝,不用钉,不用胶,扣合严密。这就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木构件的主要连接方式——榫卯。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痴迷榫卯,已半个多世纪。
    • 张旭; 宋宏涛
    • 摘要: 对熨平板结构件和榫卯结构间隙进行分析,对熨平板前板等结构件进行榫卯方案设计,并实施榫卯工艺切换,实现熨平板结构件铆焊效率的提升。
    • 赵辰龙; 赵晓彦; 杨宝音图
    • 摘要: 明式家具具有线条优美、结构合理、装饰简雅等众多优点,在我国家具行业以及历史文化行业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现代家具设计将明式家具元素运用其中,能够赋予现代家具特殊的造型美感和文化内涵。梳理了对国内外相关明式家具元素、家具设计的研究,探究了明式家具造型、用材、装饰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推动明式家具元素的传承,促进现代家具设计领域的创新。
    • 徐鹏飞; 谢亚军; 郭瑞
    • 摘要: 以江苏地区常见的小型湿室型泵站为典型,基于榫卯原理对典型泵站的进、出水池进行标准化拆分及组装,设计了一种采用干连接方式的自耦合装配式泵站结构,并利用BIM技术进行泵站装配构件的标准化和参数化设计。采用榫卯接头的干连接方式装配泵站避免了传统装配式泵站的现场大量二次浇注及连接的工作量,可实现现场吊装一次成型,结构及整体防渗稳定可靠,并可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综合效益显著。
    • 王炼; 王文彬
    • 摘要: 文章以研究绿色设计理念为基础,提出绿色设计理念与榫卯结构灯具结合的创新构想,并以此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探索绿色设计理念下榫卯结构灯具的设计创新思路。同时,分别从材料、结构、技术和功能4个方面进行创新,试图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灯具设计的实践当中,并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展现灯具设计的全过程,以期对现代灯具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刘妍
    • 摘要: 榫卯,是木构建筑、器物中的节点形式。当两块木料相接,不借助其他属性黏合或连接材料(如胶或金属连接件),而利用木料交接部位的几何形态咬合在一起。这种构造手法,在东亚与欧洲建筑文明中均有着数千年传统、高度发达。虽然基本原理相同,木构文明的榫卯构造又有各自的特点,而特征和差异扎根于不同文明的地理环境、木材特性、匠作工具和结构体系。为了精要地对中国、日本与欧洲西部的木构技术做出对比,选取三种文明中的传统木框架建筑作为着眼点,本文讨论三种文明木建筑的结构、构造差异,并提示节点技术与其他层面技术问题的关联。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东亚的木作传统更重视构造,使用构造手段去解决多层次的结构受力与建筑安全问题,节点构造的意义较之西方与境下“节点”的含义更加宽广,榫卯技术的演化也更为发达。而欧洲木作更重视结构设计,榫卯构造作为结构“节点”,在结构中的功能相对明晰。本文对于榫卯技术的研究,提示我们对传统营造技术的研究当贯通地理环境、材料资源、工艺与工具、构造手法、结构造型与结构体系的全方位技术流程。
    • 木页
    • 摘要: 网络上曾有一段“中国榫卯工艺”的短视频,小哥用质朴的镜头告诉世界,“中国古人如何不用一颗钉子就造成房屋和家具”。1937年,受到伯希和《敦煌图录》中莫高窟61窟的《五台山图》壁画的启发,梁思成发现“敦煌石室壁画五台山图中有‘大佛光之寺’”。于是,他与林徽因等人顺着这点零星的线索,走进五台山,真的找到了一座老松环绕的古朴寺院,斗拱坚固而简洁,屋檐深远而支出,正是佛光寺。
    • 吴晶; 毛思颖; 马佳敏
    • 摘要: 传统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相互楔合的一种具有弹性的木制连接构件,不仅可以承载较大的负荷,还能通过变形削弱受力,防止结构损坏。而在力学优点之外,榫卯结构还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无论是其造型外观,还是内在表达,都能给人带来愉悦与灵感。文章通过对榫卯结构的特点与艺术特征的分析,进一步地阐述了其截面图形与图案设计之间的联系,通过发现这种图形之美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来寻找图案设计的新灵感和传承发展榫卯结构的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