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榆林地区

榆林地区

榆林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5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共产党、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681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理论导刊、人文杂志、榆林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综合自然地理教学与研究会学术会议、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等;榆林地区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常银山、曹晓飞、彭克敬等。

榆林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3.6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81 占比:96.35%

总计:14200篇

榆林地区—发文趋势图

榆林地区

-研究学者

  • 常银山
  • 曹晓飞
  • 彭克敬
  • 思治权
  • 薛道富
  • 赵生荣
  • 党海军
  • 刘东兴
  • 张振中
  • 李团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芳; 胡成明; 张艳荣
    • 摘要: 目的 分析榆林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源,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方案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份至2021年2月在榆林市儿童医院儿科就诊的514例呼吸道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514例中男性279例,女性235例;年龄5个月~14岁,其中婴幼儿组(6岁) 245例。所有患儿均行血清过敏原总IgE抗体检测。比较不同性别患儿、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季节患儿的过敏原检测情况。结果 514例患儿中过敏原阳性率排名前三者分别为艾蒿(71.60%)、普通豚草(43.39%)、柳树(40.27%);屋尘、鸡蛋、牛奶、小麦面粉以及猫狗上皮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而不同性别的儿童间过敏原种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普通豚草、柳树的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陕西榆林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中以艾蒿、普通豚草、柳树最为常见;艾蒿、普通豚草、柳树的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此外,夏、秋季因艾蒿引起的呼吸道过敏较为常见;临床可具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周凯; 陈西泮; 屈兴勃
    • 摘要: 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储层吸附和解吸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核磁共振测试原理,采用离心实验与热处理相结合方法,测定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识别了多种类型孔隙流体,并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吸附解吸过程中多态甲烷赋存量与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页岩中不可采出流体、可动流体的T;截止值分别为0.18~0.32 ms、0.67~1.07 ms,不可采出流体和可动流体的饱和度分别为7.39%~15.61%、36.25%~56.86%;吸附态甲烷赋存于驰豫时间小于3.42 ms的孔隙,游离态甲烷赋存于驰豫时间为3.42~121.44 ms的孔隙;吸附过程中甲烷首先赋存于基质和小孔,其次逐步进入大、中孔隙,而解吸过程中则是先由裂缝、大孔隙到中、小孔隙,再到微孔隙;吸附态甲烷赋存量与压力呈非线性关系,当压力小于7.25 MPa时出现解吸滞后现象,且滞后程度随压力的降低而增大,游离态甲烷临界解吸滞后压力为1.17 MPa。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王大浩; 方亚宏; 李金龙; 柯贤敏
    • 摘要: 依据榆林地区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方法(M-K法)、改进后的有序聚类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榆林地区的降水特征,对比改进前后的有序聚类法对突变点识别的精度,并结合加权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对其未来10 a的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降水年内分布极为不均,M-K法求得的春、夏、秋、冬统计检验量Z值分别为0.861、0.503、1.358、6.960,说明年内降水量的趋势检验结果与线性趋势分析的结果吻合,其多年年际变化Z值为1.40,呈递增趋势;改进后的有序聚类法识别的降水突变年份较改进前更加精确,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量在2000年和2011年发生突变;加权平均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预测未来10 a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预测降水量均值为433.2 mm,增加幅度为47.0 mm/10 a。
    • 张焕侠; 刘建利; 庞日轩; 郭友平; 魏丽; 卢晓
    • 摘要: 榆林地区主体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东部,北部毗邻东胜铀矿,区内有多孔直罗组地层出现自然伽马测井高异常值。通过对相关钻孔柱状图、测井曲线以及区内样品铀含量与测井值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高异常孔相对集中出现在榆林北部;异常赋存地层主要为灰绿色粉砂岩;区内北部为湖相沉积,南部为河流相沉积;高异常层在垂向上位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且部分高异常位于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区内样品铀含量和对应测井值间呈正相关关系。总体显示,榆林北部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
    • 贾振鑫
    • 摘要: 陕北说书是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曲种,一般由说书人自弹三弦(或琵琶)坐唱或多人组合演出,主要流行于陕北的延安、榆林及周边的甘肃、宁夏等地区。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曲艺类名录。一直以来,陕北说书的主要演出阵地都在农村,为了保持与听书人的平视、亲切,势必“在内容上表现农民生活,在追求上反映农民理想,在形式上符合农民审美情趣”[1],确保艺术传达到位,完成愉悦民众、调节生活、道德教化、情感补偿、思想启迪的功能。
    • 师姣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国原有的文化、艺术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以救国为目的,向西洋、东洋的学习展开后,学堂乐歌这一新音乐形式出现在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新音乐的力量就此如涟漪般扩展向全国,地处西北的榆林也迎来了她的第一首学堂乐歌作品——《榆林中学校歌》(1924)。这首歌曲作为一个仅有的范本,反应了20世纪20年代榆林文化新生代精神面貌的一个侧面,是新音乐在本地生发的宝贵案例。
    • 徐海兵; 李蓉
    • 摘要: 罗汉岩石窟位于神木市神木镇高家塔村,现存四窟二龛,保存有碑刻、题记、造像、壁画等。本文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学记录、绘图以及初步研究。该窟为榆林地区的佛教传播、社会状况、人文环境、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张亚菊; 高晓燕
    • 摘要: 榆林地区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生态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榆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林业技术.为了有效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保证建设质量,大力推广林业技术成为重中之重.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不仅能够使职工更好地掌握先进林业技术,并应用于实践,同时能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增强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对榆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与效果提升意义深远.基于此,结合实践,对榆林地区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当中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 郭晓静
    • 摘要: 沙柳作为防风固沙的重要灌木资源,对阻止土地沙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榆林地区沙柳资源的调查,研究沙地沙柳林带对防风功能的影响,为榆林地区的防风同沙工作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
    • 张亚菊
    • 摘要: 我国地缘面积广阔、水系众多,但是水资源分布却极为不均衡,西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也有较大差异,近些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人为活动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土地贫瘠的问题更加凸显.本文针对榆林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节水抗旱的方法与成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平衡的意见,意在减少该地区土壤被继续侵蚀的局面,改善当地的风沙天气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侵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