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楚人

楚人

楚人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7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3篇、相关期刊404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世纪行等; 楚人的相关文献由6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堂、张正明、龚维英等。

楚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3 占比:100.00%

总计:743篇

楚人—发文趋势图

楚人

-研究学者

  • 刘玉堂
  • 张正明
  • 龚维英
  • 张君
  • 何浩
  • 郭仁成
  • 崔耕和
  • 蔡靖泉
  • 邵学海
  • 王廷洽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孟修祥
    • 摘要: 遗世独立的楚漆器艺术是中国漆艺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以巧夺天工的艺术形式,神秘浪漫的审美特征,昭示着楚人非凡的智慧与楚文化的无穷魅力。“只要审视一下楚器物中千姿百态、繁复多变的龙纹或蟠螭纹,以及众多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之类充满生命力度的线条与富艳繁丽的色彩构成的艺术世界,就如同走进一座绚丽诡异、神秘莫测的艺术宫殿。哪怕只是注目其中之一的小小《彩绘木雕座屏》,五十几个精力弥满的动物构成缠绕纠结、生死搏杀的艺术世界所呈现的生命冲突与较量,足以令人目眩神摇。”
    • 李禹阶; 陈昆
    • 摘要: 与《禹贡》《职方氏》等中原"九州"地理观相比,上博简《容成氏》篇中的"九州"地理框架带有明显的"东方倾向",具体表现为该系统中与州域划分相对应的八个水系在东、西分布中呈现6:2的比例,而在东方水系中,泰山、黄河以南的水系又占据多数,表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容成氏》"九州"单指楚地之外的中原地区,暗示楚地与"九州"成并列对举的关系,这是楚人在发展中所选择的一条游离于中原政治中心的独特文化取向的结果.同时,《容成氏》"九州"中的东方倾向可视作楚人政治地理的体现,展示了楚人向其惯常族群聚居地以东开拓的理念,并与战国后期楚国政治、经济核心区东移的历史相吻合,它也导致楚人政治文化意识及"天下观"的狭隘性.
    • 石俊志
    • 摘要: 春秋早期,青铜属于称量货币。公元前690年,楚人获得了铜绿山的铜矿资源,经济发展取得优势,商品经济逐步繁荣。楚人具有用火的专长,靠着铜绿山,自然大量采矿冶铜,不仅获得了青铜称量货币,而且还使用铜材铸造兵器、铜器。
    • 矿金; 睡大宝(图)
    • 摘要: 楚国初形成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支芈(mǐ)姓的部落南下,到了今天的荆楚大地,也就是湖北省,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南方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落,这就是楚人的祖先。到了商代末年,一个叫鬻(yù)熊的首领带领着楚人投奔了蒸蒸日上的周王朝,受到了重视。后来,楚国的国君就都以“熊”为氏了,如熊绎、熊通等。
    • 孙翠玲
    • 摘要: 偏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奇服,其形制在中国服装史中非常独特.中原国家对偏衣持否定态度,并将其视为不祥之服,然而在地处南方的楚国却备受人们推崇.本文将偏衣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中,探讨偏衣为楚人所接受并流行之成因.
    • 邹水平
    • 摘要: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 阮忠
    • 摘要: 《项籍》是北宋苏洵《权书》中的一篇。项籍,名籍,字羽,人多称项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先辈是楚人,世代为楚将,可见项羽出身于武将世家。秦灭诸侯平定天下,二世胡亥即位后天下动荡。项羽初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兵骄而败,为秦将章邯所杀。项羽率诸侯兵与刘邦联手灭秦后,分封诸侯,自命为"西楚霸王",故西汉司马迁把他纳入《史记》"本纪",让项羽在《史记》里与曾经的对手汉高祖刘邦平起平坐。
    • 鲁梦琪; 伍丹; 李甘; 何鑫
    • 摘要: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这是楚人的奋斗精神。作为一个文旅人,谈谈怎样弘扬楚人的奋斗精神。”“纪南文旅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抓紧项目建设,壮大文旅支柱产业,请谈谈如何壮大文旅产业?”……3月14日,一场堪比公务员面试的正职竞聘选拔在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简称纪南文旅区)进行。
    • 黄淑仪
    • 摘要: 《左传》中,楚国的扩张进程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在南方的拓疆灭国,采用德抚与征伐并用的策略,对拒不服楚、持国无德或与楚有仇怨者予以军事打击,对能改事楚国者则存其国而安抚之;另一类是在北方的争霸会盟,比起实质性的灭国占地,更注重对势力范围的争夺与拓展,意在达成"以属诸夏"的政治目标.《左传》对楚国扩张进程的叙写彰显了楚人的诸夏情结,即对自身理应享有与诸夏平等的政治地位乃至超越诸夏的霸主身份的体认.通过第二次晋楚弭兵,楚人的政治地位由"非我族类"晋升至"晋、楚匹也",在实现自我政治认同的同时获取了中原诸夏对他们的政治认同.
    • 刘进有
    • 摘要: 楚地出土的大量髹漆舞具、乐器是礼乐活动中的重要器具。其中,钟磬器具、漆鼓、琴瑟便蕴含着尊卑有序的礼仪内涵,舞具包孕着文治与武治的礼意。此类器具作为祭祀、饮宴舞会中的重要舞具、乐器,既用于取悦鬼神,又用于愉悦人的身心。同时,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具有明显的等差性。这些舞具、乐器是楚地之人表达社会情感与思想观念的具象化载体,因此,以楚系髹漆的舞乐器具为中心研究漆器藏礼现象对探讨楚国礼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