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椰壳

椰壳

椰壳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5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7694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茶博览、科学技术与工程、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中国(国际)活性炭学术研讨会等;椰壳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孔新平、张永林、方永静等。

椰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694 占比:99.83%

总计:87844篇

椰壳—发文趋势图

椰壳

-研究学者

  • 孔新平
  • 张永林
  • 方永静
  • 谢长明
  • 于伟东
  • 刘洪玲
  • 杜建平
  • 张曦
  • 张燕
  • 何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超; 付威; 梁栋; 张燕; 宁彤
    • 摘要: 针对人工粉碎椰壳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破碎研磨组合式椰壳粉碎机,主要对破碎齿辊、研磨光辊、分筛箱等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设计。选取齿高、齿辊间隙和齿辊转速为影响因素,将椰壳粉碎率作为响应指标值,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齿高为35mm、齿辊间隙为20mm、齿辊转速为300r/min时,粉碎率可以达到96%,粉碎效果最佳。粉碎机的优化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样机试制为海南椰壳的综合利用和后续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 钟文晶; 符帝俊; 齐丹; 刘瑞娜; 卢徐节
    • 摘要: 生物炭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为土壤改良、农作物增收、环境修复等提供一类有效的技术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椰壳、秸秆等生物炭在农田、污水等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生物炭的制备、特性及其在土壤改良、污水处理、农作物增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为生物炭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彭碧媛; 高良敏
    • 摘要: 化工业的快速兴起,使含有农药、油漆以及化肥等有害废水和废渣大量排放,导致环境中的铜污染进一步恶化。因此,要降低和消除环境中过量的金属铜,吸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生物炭因其制备费用低,吸附性能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使用。本实验以我国海南省来源广泛的椰壳作为原材料,分别在500°C、600°C和700°C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T500、T600和T700)。利用三种温度制备的椰壳生物炭研究不同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中Cu(II)的吸附特征。研究结论如下:1) 三种温度下制备的椰壳生物炭对水中Cu(II)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三种生物炭的吸附能力:T700 T600 T500。2) 在水中Cu(II)初始浓度为60 mg/L,投加量为0.2 g,pH为4,吸附时间为3 h时,T700的最大吸附量达到8.6833 mg/g。
    • 林国强; 郭玉呈; 许蒙; 李建保; 陈拥军; 骆丽杰
    • 摘要: 硼碳氮(BCN)多孔材料因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吸附材料。本文以废弃椰壳、硼酸(H_(3)BO_(3))和尿素(CO(NH_(2))_(2))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生胚,并在NH_(3)气氛下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合成BCN多孔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BCN多孔材料孔径逐渐变大,当反应温度为950°C时平均孔径为2.1 nm。将BCN多孔材料用于吸附水中孔雀石绿(MG)有机染料,其最大吸附量可达1239.8 mg·g^(-1),5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平均值仍高达1138.6 mg·g^(-1),说明BCN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浓度、吸附时间和平衡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CN多孔材料的吸附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吻合,其对MG的吸附属于均匀表面单层分子的Langmuir等温吸附。BCN多孔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
    • 石云龙; 于长江; 林强; 张丽梅; 李晗; 贾振亚
    • 摘要: 将椰子壳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椰壳生物碳(coconut shell biochar,CSBC),用于吸附水中的Cd(II)。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方法对CSBC以及CSBC-Cd(I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SBC对Cd(II)的吸附机理。考察了Cd(II)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SBC吸附Cd(I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CSBC吸附Cd(II)有显著的影响,pH=5为最佳吸附条件;CSBC吸附Cd(II)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分别符合Pseudo-second-order model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拟合的饱和吸附量为29.36 mg/g。吸附机理为:Cd(II)与CSBC表面的CO_(3)^(2-)生成CdCO_(3)和Cd(OH)_(2)沉淀,以及O—H、C—O、C C、C O、COO-等活性官能团与Cd(II)形成配合物。可见CSBC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Cd(II)吸附剂。
    • 王春英; 黄跃丹
    • 摘要: 以椰壳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去除特性和过程机制.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pH、椰壳投加量和共存阴离子对椰壳吸附Cu2+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进行探究.结果 表明,椰壳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Cu2+,接触30 min即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5%以上;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其唯一限速步骤;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自由能减少的过程,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但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pH、椰壳投加量和共存阴离子均影响的Cu2+去除.
    • 王申宛; 钟爽; 郑丽丽; 艾斌凌; 校导; 郑晓燕; 杨旸; 盛占武
    • 摘要: 为了制备一种高效吸附含Pb(II)废水的生物炭材料,以椰壳(CS)和方解石(CAL)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分别在500°C、600°C、700°C制备了方解石/生物炭(CAL/BC)复合材料.通过SEM、ICP-MS、BET、XRD、FTIR等方法对CAL/BC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三种热解温度条件下,CAL均能够与CS紧密结合,而且CAL/B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批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AL和CS质量比为1:2,pH值为5.5,吸附剂添加量为1.5 g·L?1,此时CAL/BC复合材料对Pb(II)的吸附量分别为95.24 mg·g?1(500°C)、99.01 mg·g?1(600°C)、185.19 mg·g?1(700°C),可见热解温度为700°C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CAL/BC复合材料吸附Pb(II)的主要机制是沉淀、离子交换、阳离子-π作用、孔隙填充和静电引力.此外,CAL/BC复合材料在4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Pb(II)去除率.因此,共热解法制备的CAL/BC复合材料在处理废水中的Pb(II)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崔朋; 王梅; 徐绍平; 王克超; 许双印; 胡耀明; 汤历斌
    • 摘要: 碳分子筛(CMS)生产工艺流程长,工艺参数多,现行变压吸附(PSA)评测手段仅能提供最终产品信息,对指导CMS制备存在局限性,而吸液驱气法(SLGI)则能快速有效地表征不同生产阶段CMS样品孔隙的变化.以椰壳预炭化料为骨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备了空分制氮用CMS.以H2O为液体探针,N2和SF6为气体探针,考察了CMS制备过程中炭化、活化和沉积阶段样品的吸液驱气行为.结果表明:吸H2O驱N2速率和驱SF6速率在不同分子尺寸范围反映了不同样品的孔径大小;N2和SF6的平衡驱气量在不同分子尺寸范围反映了不同样品的孔容大小.SLGI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MS中间产品具有显著区分度,宜用于指导CMS生产.
    • 刘方(编译)
    • 摘要: 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行业之所以将红麻纤维、椰壳等天然纤维用作填料,是因为这些纤维具有储量丰富、对加工机器无磨蚀性、成本低、无毒等优点.然而,由于天然纤维疏水,天然橡胶亲水,两者的疏水性不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复合材料承载应力时,这种疏水性差异导致橡胶与天然纤维之间的应力传递变差.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中引入偶联剂来改善应力传递的研究颇多.所研制的偶联剂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偶联剂的特点是能够与天然纤维填料和天然橡胶基体都进行相互作用.因此,偶联剂最好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 秦洁; 常薇; 杜燕萍; 高兵; 赵浩博; 常宇晨; 李超群
    • 摘要: 针对传统吸附材料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以废弃椰壳为材料,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高效且易于回收并具有磁性的生物质活性炭.通过XRD、SEM及比表面积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金属盐与椰壳质量比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金属盐与椰壳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材料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的介孔磁性活性炭,其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重复使用7次后,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效率仍可达到90%以上,并且在外部磁场下可较好地与溶液分离,易于回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