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提取液

植物提取液

植物提取液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68859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北方园艺、上海蔬菜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上海市园艺学会2012年年会、第13届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等;植物提取液的相关文献由1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平、代光辉、杨长福等。

植物提取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8859 占比:99.97%

总计:569016篇

植物提取液—发文趋势图

植物提取液

-研究学者

  • 张建平
  • 代光辉
  • 杨长福
  • 梁建东
  • 田维毅
  • 蔡琨
  • 陈瑞
  • 不公告发明人
  • 赵杰
  • 鲁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晓俊; 羊桂英; 于保庭; 胡寅; 莫建初
    • 摘要: 【目的】利用多种药用植物水提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测定分析其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的毒杀活性和作用机理,探索绿色合成的(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在白蚁防治方面的潜力,拓宽AgNP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利用药用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白毛夏枯草Ajuga nipponensis全株、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和鱼腥草Houttuy niacordata全株的水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纳米粒度分析仪验证AgNPs的生成并表征其粒子大小、形状和聚集程度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毒杀效果。通过测定800 mg/L AgNPs处理7 d的台湾乳白蚁工蚁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滤纸酶活性(filter paper activity,FPA)水平,来探析AgNPs对白蚁的毒杀作用机理。【结果】4种药用植物水提取液合成的AgNPs颗粒均呈球形,粒径在69~180 nm之间;7 d内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LC_(50)值分别为150,340,342和309 mg/L;800 mg/L AgNPs处理7 d后台湾乳白蚁工蚁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AchE活性和FPA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4种植物提取物合成的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它们可通过降低白蚁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AchE活性和FPA来影响其存活,说明绿色合成的AgNPs在防治台湾乳白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 李威; 徐勇威; 阮桂梅; 潘洋
    • 摘要: 采用称重法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六章毒理学试验方法:4、皮肤刺激性/腐蚀1性试验对两种植物提取液保湿、刺激性能进行测定及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物1在极端干燥环境下保湿性能优于甘油、透明质酸钠、丁二醇。复合物2在不同湿度下相对于甘油、透明质酸钠、丁二醇的保湿性能均显示出优势。皮肤刺激/腐蚀性试验结果,两种植物提取液均无刺激性。此外,采用《GB/T 15672食用菌中总糖含量的测定》的检测方法测得复合物1总糖含量为1.3%,复合物2总糖含量为1.8%。
    • 刘丽
    • 摘要: 乳酸菌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乳液后加入水以及白砂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可以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未杀菌(活菌)型乳酸菌饮料保质期一般为21天,其储存条件是冷藏,无论是运输还是储存要求都比较高,成本随之也较高。杀菌(非活菌)型乳酸菌饮料采用UHT杀菌技术,保质期可长达九个月,可以常温储存和运输,对于冷藏运输不方便的城市和地区是非常好的选择。乳酸菌饮料的pH一般在3.8-4.3,为使酪蛋白在低于等电点pH4.6值的酸性条件下保持稳定状态,需添加稳定剂。
    • 肖立平; 张胜; 陈伟波; 刘雄杰
    • 摘要: 根据CJT 516—2017《生活垃圾除臭剂技术要求》,以氨气和硫化氢为臭源气体标识物,采用自制的检测装置,检测了24种植物提取液对氨气和硫化氢的清除效果。比较1、5 mL和10 mL测试体积发现,1 mL测试体积能有效避免水对氨气吸收的干扰。在此条件下,植物提取液普遍对定浓度氨气有一定清除效果,其中青蒿提取液清除氨气的效果最好,清除率可达85.54%,符合标准要求。青蒿中所含有的羧基、酚羟基的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成分可能是与氨发生反应的关键物质。10 mL测试体积能有效避免水对硫化氢吸收的干扰。但是在此条件下,植物提取液对硫化氢的清除效果较弱,清除率最高的是槟榔果提取液,仅为11.79%。结果表明:在除臭性能上,植物提取液清除氨的效果远好于清除硫化氢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型除臭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王玲; 吴晓青; 单龙
    • 摘要: 研究了香樟叶提取液以及加入聚丙烯酰胺缓释剂后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香樟叶的水、甲醇、丙酮等溶剂的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提取液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3种溶剂的提取液中,丙酮提取液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水次之,甲醇抑制效果最低。香樟叶水提取液加入聚丙烯酰胺缓释剂后,由于藻沉积和其本身促进作用,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反而有所下降,并有一定的低促高抑作用。
    • 甘智豪; 林家洪; 韦次宁; 刘永龙; 杨平; 黄小茉
    • 摘要: 以硝酸银作为银源,水溶性淀粉作保护剂,丙酮酸钠作还原剂,氨水提供碱性环境来制备纳米银胶,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稳定剂,复配红景天提取液和无患子提取液制备出纳米银/植物源复合抗菌剂.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胶或植物提取液仅对部分细菌或霉菌有较强抑制效果,而复合抗菌剂对细菌、霉菌均有很强抑制效果.在湿巾液中添加0.5%复合抗菌剂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率可达99%,且经过常温六个月、高温55°C一个月保存后,其抗菌活性分别可达到95%、90%左右,表明复合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抗菌效率及抗菌稳定性.
    • 方晶晶; 江璐; 徐新宏; 杨涛; 任小孟; 陈宏; 许林军
    •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 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 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 周立新; 钟继超; 杜尊众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业等产生的恶臭导致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愈显突出,采用除臭剂除臭是消除臭气污染的有效途径.除臭剂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物理除臭剂、化学除臭剂、生物除臭剂和植物除臭剂,每种除臭剂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介绍了植物除臭剂的作用机理及特点,概述了国内外20多年来在植物除臭剂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应用于植物除臭剂的主要植物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植物除臭剂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除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使用简便的除臭剂,植物除臭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王嘉瑜; 蒲生彦; 侯国庆
    • 摘要: 利用植物提取液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基于此,通过对9种植物叶片提取液进行抗氧化活性的分析,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高的3种植物提取液,且利用其制备了纳米零价铁,分别为绿茶纳米铁(GT-nZVI)、石榴叶纳米铁(PG-nZVI)和红茶纳米铁(BT-nZVI).通过沉降实验、UV-vis、SEM、FT-IR、XRD、TG等分析方法对绿色纳米铁进行了悬浮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分析.最后,选择Cr(Ⅵ)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绿色纳米铁的反应活性.结果 表明:GT-nZVI粒径最小(约88 nm),悬浮稳定性优于另外2种绿色纳米铁,且表面包裹了更多含C=C基团的有机物;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开始的1h内GT-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借助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去除Cr(Ⅵ)反应过程发现,体系中还原反应占主导作用.对不同植物提取液合成纳米铁的理化性质及其去除Cr(Ⅵ)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加对绿色纳米铁环境功效的理解,对于发展绿色纳米铁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