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森林结构

森林结构

森林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64768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园林、福建林业科技、甘肃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研讨会、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森林结构的相关文献由438位作者贡献,包括毛海央、惠刚盈、欧文等。

森林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4768 占比:99.99%

总计:1764933篇

森林结构—发文趋势图

森林结构

-研究学者

  • 毛海央
  • 惠刚盈
  • 欧文
  • 云挺
  • 冯仲科
  • 曹林
  • 李际平
  • 汪贵斌
  • 陈大鹏
  • 代陆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晓杰; 王倩; 宋淑霞; 郭晨辉
    • 摘要: 该研究以辽河源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中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群落谱系结构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显示:次生蒙古栎林草本植物丰富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和油松林次之,人工混交林和次生山杨林最低;次生蒙古栎林草本群落谱系结构呈集聚状态,人工落叶松林草本群落谱系结构呈发散状态,人工混交林、次生山杨林和人工油松林中草本群落谱系呈随机性。草本丰富度与乔木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乔木的丰富度、郁闭度、多度和步甲丰富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灌木盖度和丰富度无显著关系,说明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乔木结构和步甲丰富度对草本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草本群落谱系结构随乔木胸径、步甲多度、灌木丰富度的增加而集聚;随乔木郁闭度、乔木多度和步甲丰富度增加而分散,说明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及步甲群落结构对草本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
    • 张恒; 赵德先; 吕志坤; 刘慧; 王嘉楠
    • 摘要: 【目的】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斑块生态服务功能,以鸟类为指标,阐述以城市森林结构为基础的城市鸟类栖息响应机制。【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1处面积在0.5~2.5 hm2的城市森林斑块为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及结构特征调查,以固定样线和样点结合的形式在秋季观测记录选取的样地鸟类群落组成。结合ArcGIS与卫星影像图,量化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明确与城市鸟类丰富度、多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标间的潜在关系。【结果】①研究记录样地植被90种,隶属51科76属;鸟类8目22科38种,占合肥市记录鸟种的10.08%,最大值保留法计1213只;城市鸟类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各斑块之间的鸟类组成有着较高的相似度,相似度均值为0.588。②非参数秩和检验表明在有无水域条件上,鸟类群落差异不明显,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对鸟类指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阐述影响因素,可将影响鸟类丰富度的因素归为城市森林斑块所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下斑块的资源富集程度3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到关于鸟类丰富度与鸟类多度的方程。【结论】城市森林对城市鸟类的吸引力取决于多个结构层次,能反映城市森林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资源富集程度的指标是影响鸟类栖息的重要因素。
    • 丁晓松
    • 摘要: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森林资源管理流于形式、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难度大等问题。针对此,相关部门需通过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加强普法宣传、加大防火力度、采用信息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成效。
    • 谷志新; 裴方睿
    • 摘要: 针对目前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采集的森林点云数据使用K-means算法进行单木识别时,算法的收敛时间长,以及对于株树密度大的森林场景容易产生过聚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K-means单木识别算法。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点云数据为实验对象,通过RANSAC算法和半径离群值算法去除数据中的地面点与非树干且非地面点,最后通过多层K-means算法进行单木的识别。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多层K-means算法单木识别的识别率达到了91.01%,误判树木的数量为0,算法收敛时间相较于传统K-means算法缩短了48.13%。可以得出结论,多层K-means算法效率更高,对复杂密集的林分样地进行单木识别有更好的效果,降低了勘测森林结构的成本,这对于森林结构参数的测算、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总体规划工作有重要意义。
    • 赵桂平
    • 摘要: 本文以提高葫芦岛市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葫芦岛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葫芦岛市城市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作为葫芦岛市未来5a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的决策依据。
    • 孙薇; 俞金健; 楼炉焕; 丁凯; 童再康
    • 摘要: 以浙江省临海市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松树皆伐和择伐两种除治方式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记录试验样地植被种类、乔木树高与胸径以及乔木幼树、灌木与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分析除治迹地自然演替林分的结构、优势种和演替特征。结果显示:(1)皆伐样地乔木层、下木层与灌草层共有植物24种,择伐样地共有42种,两类样地的乔木层树高均呈近正态分布,胸径呈“J型分布”。(2)皆伐样地马尔可夫模型(Margalef)指数4.037,择伐样地6.761。林分结构呈类似自然林的聚集分布,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原马尾松林。(3)皆伐样地已演替为枫香和朴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消失,下木层优势种为朴树,预测该林分将长期为落叶阔叶林;择伐样地马尾松仍为乔木层的优势种,伴生枫香和樟树等阔叶树种,下木层优势种为白栎,预测现存的针阔混交林将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基于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林分自然恢复慢、林相残破、生态经济价值低等问题,提出需依据林分演替方向选择彩色珍贵树种进行补植更新措施。
    • 杨雪峰; 昝梅; 木尼热·买买提
    • 摘要: 基于光谱信息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模型多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获取森林地上生物量是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以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岸胡杨林为例,探讨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支持下,使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面向对象影像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技术,获取区域尺度下胡杨冠幅、树高和密度等森林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生长方程计算得到区域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在30、50、100和250 m 4个空间尺度上,与无人机数据的估算结果相比,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地上生物量估算结果高22%~26%,其误差主要来自于树冠生物量部分.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基于卫星遥感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R2也随之增大,其中在100 m尺度上,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R2为0.851,表明使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尺度上获得较高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的标准化系数分析表明,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和树高,冠幅影响最小,并且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密度的影响有增加趋势,树高的影响有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使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提供参考.
    • 汤桂生; 刘运海
    • 摘要: 深入研究了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兴国县低产低效林的成因及目前改造工作的难点,从增强林农森林经营意识,发挥科技作用,制定科学政策和扩大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结果表明:将理论研究与兴国县的具体林业结构和低产低效林的长期改造工作规划相结合,充分总结和学习以往经验成果,能显著提升相关工作质量,推动该地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发展.
    • 郭诗宇; 周新玲; 石林曌
    • 摘要: 近自然森林经营发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森林经营方法.以德国巴伐利亚州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为依据,从森林结构、枯木状况、森林近自然度、森林蓄积量4个方面对近自然森林经营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971—2012年的41年间,巴伐利亚州阔叶树种占比由22%提高到35.7%,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64.1%,复层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77.4%,森林年龄结构基本实现了均衡分布;林内枯木数量达22 m3/hm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营养来源;自然林和近自然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42.6%,比德国全境高6.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396 m3/hm2,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建议我国在营造林工程项目中加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推广应用力度,建好示范样板,并进一步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 俞瑞芳
    • 摘要: 森林生态建设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森林抚育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我国森林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