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038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文化、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2014年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等;森林文化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但新球、郑小贤、樊宝敏等。

森林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2.8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1038 占比:97.02%

总计:11377篇

森林文化—发文趋势图

森林文化

-研究学者

  • 但新球
  • 郑小贤
  • 樊宝敏
  • 赵振兴
  • 李智勇
  • 章建文
  • 谭仕林
  • 邹大林
  • 郭风平
  • 陈世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俊芬
    • 摘要: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要生物类型的生态系统,在林业的深入发展下,森林文化得到创新,森林公园呈现出新的风貌.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如何高效率的利用信息资源是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合计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在阐述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来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 刘阳; 蔡小英; 修新田; 陈秋华
    • 摘要: 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特征和森林文化体系,从物质(经济)、精神、制度(习俗)3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3种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典型形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评价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价值,继而明确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最后,从提升森林文化资源质量、打造森林文化共同体、加强森林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的策略。
    • 马国洲; 樊宝敏
    • 摘要: 基于史料、已有研究以及典型调查的数据,对福建省森林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森林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表明:福建森林文化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森林原始利用和仙道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人工林的兴起和禅茶文化、宋元明清时期的山耕文化、近代的木业文化,以及现代的林家文化等发展阶段。福建森林文化取得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人与森林和谐共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林权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坚持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念武装人的头脑。福建森林文化历史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 韦亮节
    • 摘要: "以森林之思求解"是从人类学著作How Forests Think:Toward an Anthropology Beyond the Human中引申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此观念某种程度上铸就了人类的森林文化.从"三界说"到"四界说",表明壮族对森林的求索发生了观念变化,其背后是壮族先民与森林由融合转向分离,由穴居、巢居转向村落聚居,由采集狩猎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见证.认知森林也使壮族建构起了森林的多重空间.在现实空间中,森林实体与壮族以森林为地名内在相关;在想象空间中,森林是恶灵的居所,也是危险的所在;在神圣空间中,壮族崇拜某些动物、个别树木和森林本身.与森林共同思考,可令壮族民众自我审视,体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 刘红飞; 张新明
    • 摘要: 从林业工作的角度,对会龙山公园开展林业科普教育工作中如何把科普教育与体验性、娱乐性、旅游性元素有机结合,如何做好科普下基层、开展理论教学与讲座和科普创作等活动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提出了数字科普论坛、科普创作和建立科普基金制度等可作为科普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
    • 张哲
    • 摘要: 在梳理1999-2020年国内森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森林文化内涵体系、森林文化建设、森林文化价值、森林文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森林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森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森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 冯雪红; 郑佳琪
    • 摘要: 自古以来,森林文化一路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时至今日,人类对森林文化的研究有增无减。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学界对森林文化的关注更为密切。通过对各领域森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的爬梳,发现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主要聚焦于森林文化的特征、发展、体系、建设及价值等五个方面。以往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对森林文化概念、特征及体系等理论的探讨,对森林文化的发展、建设等应用性研究并不深入,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识仍不够明确。今后,应尝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加强多方法结合的探索,使森林文化发挥更大的当代价值。
    • 张哲
    • 摘要: 以河南云梦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项目基础,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布局和思路进行分析,利用环境承载力容量模型对森林文化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森林文化资源的空间承载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发展容量以及森林文化力和价值量的核算,得到云梦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为247.16万森林文化币.提出通过增加森林文化获益者在公园的停留时间,完善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等方式提升森林公园的文化价值.
    • 冯雪红; 郑佳琪
    • 摘要: 自古以来,森林文化一路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时至今日,人类对森林文化的研究有增无减。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学界对森林文化的关注更为密切。通过对各领域森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的爬梳,发现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主要聚焦于森林文化的特征、发展、体系、建设及价值等五个方面。以往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对森林文化概念、特征及体系等理论的探讨,对森林文化的发展、建设等应用性研究并不深入,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识仍不够明确。今后,应尝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加强多方法结合的探索,使森林文化发挥更大的当代价值。
    • 马国洲; 樊宝敏
    • 摘要: 森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遗产是森林文化的精华,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传下来的无价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文中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林业遗产资源的数量、类型、价值主体等进行分析,得出福建林业遗产有数量繁多、类型丰富、文化厚重、价值突出4个主要特点;从5个方面揭示了其形成和得以保存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文化传统深厚、经济价值突出、古代交通不便、历届政府重视;提出建立林业遗产保护机制,率先启动林业遗产的普查、挖掘和认定,加强对林业遗产研究力度,打造一批示范性林业遗产品牌,加强对林业遗产的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