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梗死后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17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79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健康必读(下旬刊)、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等;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凤玖、张克良、谭志强等。

梗死后心绞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3.5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79 占比:96.41%

总计:1949篇

梗死后心绞痛—发文趋势图

梗死后心绞痛

-研究学者

  • 贾凤玖
  • 张克良
  • 谭志强
  • 刘大成
  • 杨立艳
  • 于海亮
  • 何元元
  • 何华
  • 吴德银
  • 姚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克良; 贾凤玖; 刘大成; 常立功; 徐淑丽; 孟令民
    •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病人早期溶栓治疗后伴发抑郁状态者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经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AIMI病人,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梗死后心绞痛(PIA)发生及SDS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PIA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IMI后抑郁状态病人PIA发作.
    • 刘旭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究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抽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黄氏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杏丁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727%,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低切变化、高切变化、纤维蛋白及血浆粘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其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减少心肌的耗费氧代谢量,纠正心脉的血粘度,避免发生再次梗死后心绞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冯玉平; 赵立平; 刘建平; 贾文采; 李金凤; 彭永生; 靳小双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在常规抗栓、调酯、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Resistin)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卧床,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肉蔻五味丸10粒,3次/日口服,连续应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抵抗素变化及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血清 hsCRP、Resistin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 hsCRP、Resistin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hsCRP、Resistin显著下降(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在常规抗栓、调酯、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联合肉蔻五味丸治疗,血清 hsCRP、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心功能损伤明显减少,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 张克良; 贾凤玖; 刘大成; 霍金霞; 杨立艳; 刘镇伟; 常立功; 徐淑丽; 孟令民
    • 摘要: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溶栓治疗后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半量瑞替普酶(r PA)溶栓治疗,观察组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梗死后心绞痛(PIA)发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PIA)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其抑郁状态,减少 PIA发作。
    • 谢琼; 张晓静
    •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评估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 答:PTCA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英文缩写。它是经股动脉穿刺将气囊导管置入冠状动脉,加压扩张气囊,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得以再通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其适应证有:(1)有心绞痛病史,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非左主干处狭窄者。(2)急性心梗发生6h以内,具备溶栓条件,但有溶栓禁忌证的危险性高的大面积心梗病人。(3)有心肌梗死史,出现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可以耐受者。
    • 贾凤玖; 杨立艳; 于海亮; 韩静; 蒋桦; 刘振伟; 何元元; 左彩娟
    • 摘要: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梗死后心绞痛(PIA)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33例P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滴注,疗程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 BNP(76.2±22.8)ng/L低于对照组血清 BNP(102.1±2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 ITM分别为(0.06±0.02)cm2、(1.83±0.45)mm、(1.28±0.63)mm。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0.07±0.02) cm2、(2.03±0.42)mm、(1.57±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不仅能改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 BNP水平,减少心衰发病率,而且还能明显改善患者斑块大小及斑块厚度,明显改善预后。
    • 明晓红; 陈新; 孙殊岩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溶栓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有无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56例)和非溶栓组(56例),其中溶栓组的24例和非溶栓组的2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观察并对比49例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结果溶栓组的24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1.67%,非溶栓组的25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4.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不能有效的防止其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需及时给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
    • 付传娣; 阮海燕
    • 摘要: 目的:分析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诊治的9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咯雷等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纤维蛋白和血浆黏度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和血浆黏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梗死后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 于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溶栓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再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溶栓法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心脏功能,提高其治疗后的恢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